鄒獻明
摘 要:對于正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夠幫助他們形成較好的價值體系和思維觀念。然而現階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仍然沿用以往的教育方法,這就滯后于時代發展與學生思維觀念的革新了,有鑒于此,就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其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體制改革;情景演練
初中階段的教學是義務教育中的重要環節,這一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身體機能逐步發育完善,在心理層面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其獨立人格與自我意識正在覺醒,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劇烈的心理波動,因此,初中階段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至關重要。
一、現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局限
(一)教學體制的局限
以往的教育體制使得應試教育的理念大行其道,無論學校還是社會都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更加關注,同時,由于學生的成績直接關系到教師的專業考核和職稱考評,教師就更加忽視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作用,甚至常常出現其他考試科目占用思想品德教學時間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學生需要背負極大的心理壓力與學習負擔,思想品德課堂教育形同虛設。
(二)課堂教學的局限
現階段針對初中生所進行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并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講解,失去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使得學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思想品德的理論知識。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多半只是照本宣科,缺少靈活運用實證的能力,這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極為乏味,無法滿足學生對更加生動的理論學習的需求,在短暫的學習中,學生也無法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意識到學生思想動態與心理變化的重要性,無法根據學生的變化而加以調整,這使得學生缺少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會產生抵制心理。
二、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推動教育體制改革
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其根本在于教育體制的改革和教學觀念的轉變。推動教育體制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模式的實踐與應用,更加看重對學生思維、道德與能力的培養,注重尊重并維護學生的自我意識和個性發展,加強心理健康與思想道德教育,才能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一味地靠成績說話,把學生培養成讀書機器。
此外,只有真正意識到思想品德教育對于學生思維發展的巨大作用,教師才能夠更加注重對其人格與品質的培養。為此,可以通過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來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例如,上海靜安區教育系統對教師進行了專業摸底考查,并對教師開展教學培訓工作,按照分學段、分學科的方式進行開展,并開創了單獨對話式研修方法,安排教育專家與教師進行一對一溝通,從而有效解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此外,靜安區教育系統還展開了教學案例研究,以實證的方式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并幫助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充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
(二)運用案例教學方法
近年來,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逐漸體現其強大的教學培養能力,這種方法要求教師以案例的形式與學生進行討論,從而提高學生自我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中也同樣適用。例如,在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教學中,針對《感受法律的尊嚴》一課,就可以舉出實證來向學生講解違反法律的嚴重后果。其案例可以是,某網癮少年由于缺錢上網,就通過詐騙、勒索、搶劫、綁架等方式向同學收取財物,該少年歸案后,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零六個月。通過案例講解的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法律的戒慎之心,從而保證學生形成遵守法律的基本道德。
(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擁有無可撼動的權威性與主導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常常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重要性,這就容易導致教師的授課及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十分不平等,拉開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無法實現有效的交流與溝通效果。為保證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站在人格平等的角度,正視學生的人格尊嚴與獨立性,以平等的角度同學生進行交流,尊重并傾聽學生的奇思妙想,而不是一味地加以否定。
思想品德課程設置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道德水準與獨立思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充分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級上冊課程中《參與政治生活》一課,教師可以就公民政治權利與義務的課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就生活中如何表達政治訴求一事向學生進行提問,在幾輪提問之后,教師可以舉出“舉牌哥”陳逸華利用公共場合舉牌及網絡平臺發帖的方式呼吁社會拒絕巨資統一改造地鐵站,并成功促使廣州地鐵公司調整改造方案的案例,來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社會政治的積極性與信心。
(四)新興教學方式的有效應用
教師應當大力加強對網絡多媒體教學方式的使用,從而達到在教學上的輔助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舉出更加富有生活氣息,且容易理解的案例,并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教學內容,并充分把控教學節奏。但需要注意的是,網絡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并不意味著整堂課程都需要以多媒體課件的方式來呈現,而是需要教師在適當的時機加以運用。
此外,教師應當與時俱進,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就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愛在屋檐下》一課,安排學生以情景演練的形式來呈現。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角色分配,安排學生飾演母親與孩子的角色,并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將母愛的偉大呈現出來,通過立體呈現的方法教導學生要孝敬父母,關心父母,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
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需要大力推進教學體制的改革,并開展教師專業培訓工作,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同時轉變其教學理念。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情景演練等形式,提高學生對思想品德教學的興趣與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夠實現思想品德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康英.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2(2):199.
[2]李秋紅.對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J].學周刊,2012(2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