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明
摘 要:語文既是為初中生設置的一門基礎課程,又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工具學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不但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自學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所以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是很重要的內容。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閱讀
語文教學對于豐富學生思想,發展學生的思維以及培養學生的情感和人文情懷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更是豐富學生思想,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徑。作為初中語文老師,如何在教學中,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在此,本人結合多年自己在中學語文教學工作的經驗,談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對初中語文教學提供幫助。
一、指導學生閱讀,積累語文知識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你會發現其實有大部分學生是喜歡閱讀的,而且他們常常閱讀,可是閱讀多,理解少,吸收消化的就更少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著眼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獨立思考,學習怎樣讀書。”可見,在語文教學中,不只是讓學生閱讀,更重要的是要學會閱讀,有效閱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語文教學中,教會學生閱讀,不但是提高學生寫作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積累語文基礎知識的重要方法。所以,作為初中語文老師,我們要通過以下幾點,授予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
二、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質量
1.從閱讀中汲取、積累豐富的語言
大部分學生一談到寫作,就直搖頭,不會寫,不知道寫什么等等。這類學生的閱讀量肯定相當有限,要么閱讀的時候消磨時間,要么為了看書而閱讀,沒有效果,要么沒有選中適合他們的讀物,對他們沒有有益的幫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要努力使其豐富、多樣,但是較之豐富多樣,理解、吸收才更重要,也才能真正達到“破萬卷”“如有神”的境界。所以,作為初中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學生學會在閱讀中積累,比如,對好的句子、段落、篇章反復閱讀,或者勾畫下來摘抄下來,以后反復識記,牢記于心,并經過融會貫通,在以后的寫作、生活中把它變成自己的語言。當然,為了提高語文綜合知識,還要要求學生在閱讀時遇到陌生的字、詞時,不要繞著走,要停下來,查字典弄懂弄透,才能無形中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閱讀的能力。
2.激發學生興趣,培養閱讀情感
閱讀也是要有興趣的,沒有興趣的閱讀,就會像我前面說的“為了閱讀而閱讀”,學生在閱讀中就不會想著如何在閱讀中吸取東西、積累知識,而是為了完成閱讀任務。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用啟發、點撥、引導、鼓勵等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使學生提高閱讀、理解、體味、領會的能力。比如,我們可以定期地組織朗讀比賽;也可以以一本閱讀讀物為例看看、比比誰的閱讀筆記更豐富;老師還可以以此讀物為例,給學生提出幾個閱讀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等等。通過這些促進學生閱讀的方法,就會無形中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的閱讀達到應有的效果。
3.勤于動筆,增強閱讀的深度
現在的孩子為什么都很愛閱讀,拿著書就忘了吃飯、忘了睡覺,甚至上廁所都要拿著讀物,可為什么他們還是怕寫作,語文成績也不理想呢?究其原因,就是閱讀的方法不對,沒有養成在閱讀中勤于動筆、寫寫畫畫、勾勾記記的良好習慣。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作為初中語文老師一定要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養成勤于動筆的好習慣,要學會摘抄、選擇、鑒賞,且要學會隨時在閱讀中寫下自己的感悟,哪怕是一句話,甚至是兩個字。比如,“喜歡”“精彩”“有趣”“傷感”,再勤快一點,有想法一點,寫寫為什么喜歡、為什么覺得精彩,有趣在哪里,為何傷感等等。只要學生在閱讀中能養成這些好習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他們的語文基礎知識更加豐富、多彩,且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和審美能力,使他們對閱讀充滿情感,充滿興趣,更能讓他們的閱讀更有質量和深度。
4.重視口語表達能力,提高閱讀積極性
現在由于網絡的影響,大人都是對著手機很少與人交流,書寫能力下降,口語表達能力下降,更別說學生了。在教學中我了解到,大多數學生在家話很多,可是在課堂上就很少發言。首先,學生不夠自信,再加上初中生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總怕說錯說差,讓別人笑話,所以不敢發言。其次,有些學生思想很靈活,可是由于表達機會少,讓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所以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鑒于這種情況,作為初中語文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引起重視,借用閱讀教學這個有利的條件和環境,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培養學生情感、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思想、提高學生想象力不可或缺的手段。作為初中語文,我們要在教學中傳授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實現語文閱讀的目的和意義。
參考文獻:
[1]施向軍.利用閱讀課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
[2]王升.論研究性學習[J].課程·教材·教法,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