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璠 呂丹
觀點提示:
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也是一部革命、建設、改革、發展本領學習增長的歷史。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是中國共產黨不懈奮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共產黨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必然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條件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向全黨提出了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的要求,并就其中八個方面的本領作出詳細闡述,特別指出“領導十三億多人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全面詮釋了一個負責任和有擔當的執政黨所應具備的各方面素質與能力,表明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的堅定決心。
本領對于個人而言,是知識構成和處事能力;對于政黨而言,是能夠站在時代高度解決矛盾問題、引領社會發展的才學和能力。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增強執政本領,無論是在急風暴雨的革命年代、激情澎湃的建設年代,還是在潮頭涌動的改革年代;無論是在重大的歷史轉折時期,還是在穩定的發展時期,中國共產黨都號召全黨同志保持自我警醒、自我鞭策、自我激勵、自我超越,在實踐中不斷增強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本領。
1939年5月20日,在延安在職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毛澤東同志指出:“現在我們的隊伍里面發生了這樣一個矛盾,就是我們的干部不學習便不能夠領導工作……我們隊伍里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為此,毛澤東同志提議:“學習馬克思主義,特別是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軍事本領,學會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敢于殺敵并善于殺敵,爭取最后的勝利。”1949年3月5日至1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毛澤東同志在會上告誡全黨同志:“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黨要立即開始著手建設事業,一步一步地學會管理城市,并將恢復和發展城市中的生產作為中心任務。”毛澤東同志自信地說:“我們能夠學會我們原來不懂的東西。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共產黨不畏艱難,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精神,領導人民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之路。1985年9月23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我們現在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代和任務不同了,要學習的新知識確實很多,這就更要求我們努力針對新的實際,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運用它的基本原則基本方法,來積極探索解決新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基本問題的本領,既把我們的事業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推向前進,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別是新上來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復雜的斗爭中迷失方向。”為此,他希望“黨中央能作出切實可行的決定,使全黨的各級干部,首先是領導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時間學習,熟悉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從而加強我們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時至今日,中國共產黨對于執政本領的增強仍然沒有放松。2013年3月3日,在中共中央黨校舉行的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本領恐慌在黨內相當一個范圍、相當一個時期都是存在的。他告誡黨員、干部:“如果不抓緊增強本領,久而久之,我們就難以勝任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繁重任務。”他強調:“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有本領不夠的危機感,都要努力增強本領,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強本領。”

正是由于有了不斷增強本領的歷史自覺,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增強本領的積極狀態,憑借著各方面的高強本領,取得了今天如此輝煌的成就。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也是一部革命、建設、改革、發展本領學習增長的歷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植根于中國獨特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傳統的土壤中,是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全國人民共同作出的歷史選擇。它是與我國國體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中國政黨制度通過對政黨關系、政黨與國家政權關系進行制度規范,形成了兩大基本制度要素:一是在基本政治制度層面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二是在政黨制度結構上確立了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廣泛參與的、開放的制度架構,強化了國家政治體系的民主屬性。半個多世紀的實踐證明,這種獨特的政黨制度在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快速發展,國家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的大大提高,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奠定的堅實基礎,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優越性。然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在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長期性的同時,也使中國共產黨承受著更大的執政壓力和更重的歷史責任,客觀上要求中國共產黨要深刻洞察和審視形勢,時時面對、回答和解決時代提出的新課題,從觀念到制度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完善,使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與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職責相匹配,使黨的領導能夠給中國帶來持續的繁榮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黨的執政本領的不斷增強,需要全黨同志始終保持高度的清醒和自覺,以過硬的執政本領實現高水平的全面領導。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黨的十九大向全黨提出的鄭重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初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前行動力;使命———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承擔。在90多年的歷史歲月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經過浴血奮戰、艱苦奮斗、埋頭苦干,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黨同志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指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隨著中國由大國向強國邁進,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和問題越來越復雜,風險和挑戰越來越多,壓力和阻力也越來越大。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就要通過不斷增強黨的執政本領,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凝聚起億萬人民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作者單位:遼寧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