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
丹東是一座歷史厚重的古城。丹東原名“安東”,源于唐代設置的安東督護府,自古就是我國東北的商貿重鎮和軍事要塞,擁有前陽人原始村落遺址、大孤山古廟建筑群、虎山長城、近代中日甲午海戰古戰場等眾多歷史遺跡。新時代,丹東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突出問題導向,樹立改革思維,堅持科學精細,注重系統集成,堅定不移地將改革推向深入,全市上下呈現出以改革促振興、促發展的良好勢頭。
——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進展顯著。全面推進邊境經濟合作區、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成立丹東邊境經濟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和丹東高新區“一核兩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丹東邊境經濟合作區(丹東新區)體制機制改革方案》和《丹東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工作方案》,全面統籌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
———“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入。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制定了《關于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意見》,明確提出優化權力配置、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提升服務企業和群眾滿意度等三個方面10項具體改革任務,提升政府服務效能,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相繼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全市投資審批服務的指導意見》《丹東市建設工程項目“多評合一”實施意見》《丹東市建設工程項目竣工驗收“多測合一”實施意見》《丹東市建設工程項目“多圖聯審”實施意見》《丹東市開展建設項目審批區域內評估評審試點的實施意見(試行)》等一批重大改革舉措,進一步簡化投資項目和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提高行政服務效率。不斷加強“放管服”事中事后監管,制定《丹東市人民政府落實國務院、省政府取消一批行政許可等事項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目錄》,明確責任主體和工作方法,切實推進“放管服”改革落實。
———公共行政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穩步推進,制定了《逐步實施相對集中許可權改革方案》,逐步實現“三集中、三到位”,提高行政服務審批便利化、便民化水平。行政審批事項動態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制定了《行政職權事項動態調整管理暫行辦法》,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監管改革“聯管聯動”協作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能力,確保行政職權動態調整過程規范有序。制定了《丹東市優化政務服務環境實施方案》,政務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企業和群眾滿意度不斷增強。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正式建成啟用,實現建設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全程電子服務、電子交易、電子監管。
———營商環境建設水平全面提升。制定《關于貫徹落實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意見的實施方案》,明確責任部門、完成時限,列出專項行動的重點任務和分解表,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糾正“四風”、加強作風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整治行動。暢通營商環境投訴渠道,制定《丹東市營商環境投訴處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完善投訴案件辦理流程,明確投訴程序、受理條件和受理時限,依法依規最大限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制定了《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實施方案》,全面推進“信用丹東”建設。
———財政體制改革進度加快。鄉鎮現代財政制度逐步建立,制定了《關于做好新時期鄉鎮財政工作的意見》,明確推動鄉鎮經濟快速發展、進一步完善鄉鎮財政體制、切實有效防范和化解鄉鎮財政風險、全面提高鄉鎮財政規范化建設和資金監管水平、建立和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等五個方面具體任務,優化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機制,激發鄉鎮政府發展經濟內生動力和活力。制定了《丹東市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工作實施方案》,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調動鄉鎮當家理財、發展經濟、培植財源、招商引資、組織收入的積極性,增強鄉鎮政府財政保障能力,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國有企業改革進展顯著。制定《丹東市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健全國有企業董事會組織架構,國有企業決策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薪酬制度進一步完善,制定《丹東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暫行辦法》《丹東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健全薪酬制度及獎勵激勵制度,完善約束機制,不斷創新國有企業分類考核、分類監管模式。
———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全面實施。加快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出臺《丹東市深化農村改革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實施意見》,以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消除經濟無收入村為重點,充分利用農村各類資源,創新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效增收模式。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穩步推進,制定《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農業集約發展的意見》,科學規范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
———特色旅游產業不斷發展。全力推進鳳城市、寬甸縣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制定印發《丹東市全域旅游戰略實施方案》,明確旅游產業發展方向和目標,全域旅游創建工作全面啟動。國有景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完成鳳凰山景區體制改革,正式成立鳳凰山旅游集團。
———科技創新活力不斷增強。制定《丹東市促進科技創新若干政策實施細則》,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發揮財政科技資金的導向作用,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向創新驅動轉變。以知識為導向的價值體系逐步建立,制定《關于貫徹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實施意見》,從科研人員的工資收入、科技成果轉化獲得性收入、財政科研項目資金和分類激勵科研人員等幾個方面健全激勵引導機制,在全社會形成了知識創造價值、價值創造者合理回報的良性循環和良好氛圍。
———實體經濟活力進一步激活。實施重振丹東輕工業名城雄風戰略,制定《關于加快實體經濟發展重振丹東輕工業名城雄風的實施意見》,明確發展特色消費品產業、輕型先進裝備制造業和新型原材料產業兩個方面重點,配套出臺支持消費品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重大技術裝備及關鍵基礎零部件發展等多項重大改革舉措,構建全市合力推進重振丹東輕工業名城雄風的大格局、大系統。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有效實施。制訂《丹東市污染防治與生態建設和保護攻堅行動(2017-2020年)》計劃,按照“鞏固氣”“突破水”“研究土”的思路,明確未來三年生態環境保護與防治具體任務,深入推進污染防治與生態建設和保護工作。全面落實排污許可證制度改革,明確排污許可證核發權限,制定了排污許可證核發流程,逐步構建系統完整、權責清晰、監管有效的污染源管理新格局。不斷提升河湖治理能力,建立健全河長制相關工作制度,解決全市河湖(包括江河、湖泊、水庫、水電站等)管理保護重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增強了河湖水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提升了治理水平。
———文化體制領域改革扎實推進。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制定《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和《丹東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明確推進公共文化均衡發展、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動力、加強公共文化產品服務供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合發展、創新公共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大公共文化保障力度等六個方面的具體任務及建設標準,全力打造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社會事業領域改革更加貼近民生。現代醫院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制定《丹東市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實施方案》,明確完善醫院治理體系、加強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加強醫院黨的建設等三個方面20項具體改革舉措,探索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新路徑。醫保支付改革不斷深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改革基本鋪開,制定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經辦規程,擴大試點醫院,滿足就醫需求。養老服務能力得到提升。制定《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全面激活養老市場主體活力,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水平不斷提升。健全風險分級監管體系,圍繞重點品種、重點單位、重點時段、薄弱環節和難點問題,明確防控措施,強化責任意識,積極開展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集團化辦學改革初見成果。積極組建高中教育聯盟,以“協同合作組班”“教育教學互動”和“學校管理聯動”為途徑,簽訂聯盟協議,制訂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不斷加強示范高中與一般高中在辦學理念、教育教學管理、教學研究、學生培養、隊伍建設、學校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縮小高中校際間差距,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努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