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強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新思想,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了突出的位置。近年來,隨著新的發展理念的實踐,我國的生態環境質量出現了持續好轉的局面。但是,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使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如何處理好生存與發展的問題,實現綠色的增長方式,關乎中華民族根本利益、關乎千千萬萬百姓的福祉,更關乎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
關鍵詞: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地方政府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大計,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政府的作風是密切聯系群眾的。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實現共同富裕是共產黨人事業的畢生追求。地方政府必須牢固樹立起綠色發展的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修養、提高自身政治素質,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理論指導自己的工作。
一、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困境
1.環境問題
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人口眾多而人均資源又較為貧乏的國家,正是由于這種特殊國情使得國在發展過程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矛盾比較突出,生態環境保護的任務任重而道遠,恩格斯曾經說過:“我們不要過分沉迷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綜合國力的不斷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大范圍的搞建設擠占耕地、產業大發展排放廢水、廢氣,生活燃料匱乏導致的亂砍濫伐,人口增多引來的毀林拓荒、圍湖造田。錯誤的政績觀造就“移山填海”的發展思路,這些情況的出現都給我們帶來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造成了社會的不和諧、影響了社會的穩定。
2、資源問題
有人曾說過:中國的發展問題很大程度上是資源的問題,資源關系到國家的命脈和生死存亡,直接影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今,我國資源分配不均,人均占有量少且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已然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能源消耗高、資源利用率低、經濟轉化率低、技術開發水平較低是對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最貼切的形容。如何解決資源合理利用的問題、解決資源跨區域統籌協調問題,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檢驗一個政黨執政水平的試金石。
3、制度問題
有位偉人曾經說過:好的制度引導人們干好事,不好的制度,能使人們干壞事。制度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成敗的核心問題。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不發達,環境保護制度還不健全,環境保護機構職能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監督約束機制還比較欠缺,跨地區、跨部門協調機制還存在一定問題,利益集團的利用和扭曲,這些都導致當前生態保護問題較為突出,有人曾戲謔說道,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為什么還要守法。這些真實案例發生在我們身邊觸目驚心,不得不值得我們深思。
4.思想問題
長期以來唯GDP論英雄的政績觀,導致了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的時候,一心只考慮經濟效益,追求高速度的增長,忽視了給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只看到事物之間聯系的普遍性,沒有看到其中的特殊性。只承認事物之間的共性,否認事物之間的個性。沒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沒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在發展問題上思路不清晰、認識不充分、方法不恰當,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
二、綠色發展的對策思考
1.綠色的生態觀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是指導我們開展生態保護工作的指南針,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如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一時的發展,那么我們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基層政府要以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為指引,想問題、辦事情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領導干部不能坐在辦公室曬太陽、一拍腦袋寫文章,三言兩語論今古,大筆一揮定安邦。地方政府應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充分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要吃了當代飯、斷了子孫根,要秉持對后人高度負責的態度,真正下決心、花大力氣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2.綠色的制度
古人云: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有了規章制度才能將事情順利的進行下去。制度建設是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將山、林、湖、田、河統一起來,實現共贏發展。完善保護制度、建構產權清晰、多方參與、激勵與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要完善土地保護、水源保護、國土資源保護、空氣保護等制度,明確職能、嚴格追責。同時,要充分運用市場手段,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的改革,建立起有償使用制度。促使人們樹立起節約使用的觀念。有了好的制度,還需要去實踐、去執行。事業的成功,三分靠戰略,七分看執行。基地方政府要做到大事講原則,不折不扣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策略,深入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法規,立足實際,實事求是,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提出一些符合當地實際的環境保護建議。堅持環境就是民生福祉,青山披錦繡,藍天映晴空。要像保護心臟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理念。用最嚴厲制度最高規格法律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3.綠色的發展方法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關鍵在方法。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將治理和發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放到歷史的范疇當中去統籌、去看待。要堅持先進的觀念反對落后的思想,堅持進步的路線反對倒退的做法。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面講思路,講統籌;下面講方法,講實干。地方政府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不搞大開發,要講大保護;不求大躍進,要謀大發展。按照環境友好型、生態良好型的要求,大力培育綠色產業和高技術產業,走出一條綠色先導、科技推導、技術誘導的新型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穆凱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困境與對策建議[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4):S1
[2]https://wenku.baidu.com/view/77f192e7b7360b4c2e3f64f9.html
[3]孫靜茹,《踐行生態文明觀、實現綠色發展》,人民論壇,2018年6月12日
[4]http://www.chinadaily.com.cn/interface/toutiaonew/53002523/2018-08-18/cd_36786164.html
[5]趙燕妮,《綠色發展如何走》,人民論壇,2017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