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紅宇
以家風建設為重要實踐載體和有力抓手,創新思路舉措,弘揚傳統文化,進一步推進家庭文明建設,對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家風具有自發性,蘊藏在言談舉止和約定俗成之中。家風具有傳承性,一經形成,就能不斷地繼承發展。家風具有民族性,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家風具有時代性,有著特定時代的社會和文化印記,不斷從時代主流價值觀中汲取營養而形成特殊的品格。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家風家韻凝萃為家風家訓的文化傳統,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以培育優良家風為載體,并將其與當代社會深度融合,用優良家風蘊含的傳統美德指導和規范人們的思想行為。對于黨員領導干部而言,修身齊家方能治國平天下,正家風才能帶動形成好作風,這是現實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家風絕不是私事小事,黨員領導干部必須以身作則、當好表率、樹好榜樣,明晰情與法的辯證法,把握親與情的分寸感,守住公與私的分界線,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定力,自覺遠離權力的誘惑,嚴格管好自己與身邊人。
新形勢下,價值觀的多元化、對個性自由的盲目追求使一些家庭家風失范、家規失效,個別黨員領導干部及家庭成員對權力和親情的認知扭曲,使得家族式腐敗滋生等,更顯示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多方合力,構建家風建設新格局。要由黨委、政府主導,建立長效化、常態化的家風建設工作機制,明確主管部門、監督部門,制定政策規定、運行機制等,確保家風建設健康有序發展。要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黨政機關、群團組織、社會組織明確工作任務,各負其責,各盡所能,努力為家風建設整合資源、創造條件,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支持、部門協同、群團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共同推進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立足家庭,打造家風建設主陣地。要圍繞夫妻和睦、教育子女、孝老愛親等內容,貼近家庭、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設計易于、便于、樂于參與的特色活動,把家規家訓內化為人們的道德習慣和行為自覺。要加強家庭道德教育,動員廣大家庭成員多讀書、讀好書,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引導家庭成員在日常交往和道德實踐中培育家庭良好行為規范。要注重發揮家長在傳承良好家風中的主體作用,依托家長學校、社會組織等機構,開辟專家講壇、名人講座等,組織開展多層次、多類型的家風培訓,提升家風意識和家風養成。
創新載體,開辟家風建設新路徑。要精心策劃活動載體,賦予豐富內涵,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又體現家庭的多元化和個性化特點。開展傳家訓、揚家風活動,通過創作征集健康文明新家訓及認領、撰寫、懸掛家訓等方式,開展優秀家風經典誦讀、征文、演講比賽等活動,引導家庭成員踐行優良家風。充分利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重陽等傳統節日開展家庭文化宣傳教育,推動傳統節日普及教育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農村、進家庭,營造家風文化的良好社會環境。開展廉潔家風促黨風政風活動,在黨政機關開展“樹良好家風、建廉潔家庭”活動,以良好家風促進形成良好黨風政風。
典型引領,譜寫家風建設主旋律。要發揮好家風、好家庭、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特別是要發揮黨政領導干部、社會名人的優秀家風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樹立典型,推進家風建設先進表彰制度化、常態化。比如,中央文明委組織全國“文明家庭”評比每三年一次,全國婦聯組織全國“五好家庭”評比每兩年一次,全國“最美家庭”評比每年一次。各省區市及以下根據實際常態化開展。要注重挖掘先進典型家庭背后的感人故事,激發道德情感,凝聚向善向上、見賢思齊的精神力量。要發揮媒體輿論宣傳作用,宣傳先進家庭典型事跡,傳播優良傳統家風,大力營造培育社會主義良好家風的濃厚氛圍。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修班學員、遼寧省婦女聯合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