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朋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亦得到較大提升,目前我國井巷工程中已經開始拓展各項新型測量技術。RTK技術即為此類技術中較為突出的一種。為保障此類技術能夠切實應用到實處,本文針對RTK技術在井巷工程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將此類技術綜合介紹,主要針對RTK的技術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具體應用方法,并以此提高井巷工程測量工作的質量以及效率,為后續工作開展提供參考依據,實現測量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RTK技術;測量工作;井巷工程;應用
現階段巷井相關工程中應用的相關技術多利用器械展開,較以往模式而言,現階段施工技術與施工器械皆較為精密,且具備一定的操作難度,需針對此類技術展開分析,針對技術中的重點、難點展開研究,切實解決此類技術問題。此類舉措不僅能夠使技術應用較為實際,還可使工程開展更為科學化、系統化。本文即由此展開,進而通過技術分析、技術細節介紹等方式較為全面地闡述相關技術,望本文能夠對相關工作人員起到一定幫助,對此類技術的發展起到一定作用。
一、RTK技術的概念
RTK全稱為Real-time kinematic,其屬于測量技術的一種,統稱為實時動態差分法。自RTK測量技術的出現便被廣泛應用于各項測量工作中,此類測量技術作為GPS的新型測量方法,有效避免傳統測量工作中所出現的弊端。傳統測量工作需經過靜態以及動態測量后,才可準確計算出厘米級的精度,較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難度以及時間,而RTK技術能夠實時追蹤并且定位厘米級的精度,并在野外也可隨時進行測量工作。RTK技術采用方法為載波實時查分法,借助相位動態技術實現GPS定位精準度。此類技術現已被視為GPS技術發展中的重要階段性目標,此技術出現后使外業工作的效率得到了較大提高。
在GPS測量工作中,若想實現高精度的測量工作須引用載波相位觀測值才可進行,而RTK定位技術則是在具備載波相位觀測值的基礎上,對井巷工程進行定位。RTK技術能夠在指定坐標內將測站點的定位結果進行實時測量,并且保證最終的測量結果滿足厘米級精度的相應標準。通過RTK技術,能夠將基準站通過數據鏈傳輸至流動站,并且保證基準站的測站坐標信息以及觀測值能夠同時傳輸。流動站獲取數據的方式不單要通過數據鏈來進行,同時還要及時對GPS的觀測數據進行采集,采集完成后需在系統內部進行差分觀測值的組建,而后根據組建結果進行實時處理,并及時給出精度為厘米級的定位結果,此過程時間大多不超過一秒鐘。流動站所處狀態較為多樣,可處于運動狀態也可處于靜止狀態。在其處于靜止狀態時,可在其固定地點進行初始化處理而后在進行相應的動態工作,在其處于運動狀態時可對其直接予以開機處理,與此同時搜索并且求解出模糊度在動態環境下的具體數據。完成整周磨數據解的固定后,即可對GPS中的各個歷元進行實時處理。若想使流動站能夠將厘米級的定位結果隨時顯示,首先即要使衛星相位觀測值保持在四顆星以上,并且保證幾何圖形能夠滿足相關標準。
二、RTK技術的在井巷工程中的具體應用
圖紙測繪決定后續工程的開展,此類圖紙結合設計圖可較為有效地使相關工程得以順利開展。現階段施工中因器械較為精密、技術較為復雜,對圖紙的實際要求逐漸升高。RTK技術本身具備的技術特點有效降低了測圖工作的難度,為測量工作者提供了較大便利。近年來,在礦區損害的觀測過程中,GPS技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其觀測方式主要分為兩種,分別為基準站連續運行檢測以及周期性觀測。在進行基準站連續運行檢測時,必須保證GPS雙拼接收機能夠固定在每個監測地點,但此方式的成本相對較高,在礦山的檢測工作中并不具備推廣價值。目前周期性的觀測方式較多的用于礦山檢測工作中,周期性的觀測則需及時建立觀測站。RTK技術主要對觀測點的兩維坐標進行具體的測量,而后根據測量結果得出測點的水平移動變形數據。
在進行巖移觀測站的測量工作過程中需要對各個支距進行測量,與此同時對測線交叉點的坐標進行全面觀測,通過RTK配置進行裝置測量,明確各個點位坐標,最后將最終得出數據傳往計算機,當計算機獲取相關數據后,經過系統的數據分析得出測量結果。將此類方式與傳統測量方式相比較,RTK技術具備數據準確、執行速度更快等優勢,并且其數據分析過程亦相對便捷。根據各項檢測技術對比分析,RTK技術的工作效率相比其它相關設備、技術,如全站儀和經緯儀測量技術的效率高出約一倍左右,并且其出現錯誤數據的概率較低,數據精度相對較高。
在觀測的周圍地點應及時設立測量控制點,并在保證控制點的高精度基礎上將數量控制在兩到三個之間,與此同時將礦區控制點與控制點進行聯測,并保證其所處的制高點地質條件相對穩定,針對觀測線與控制點之間的距離進行具體設置,保證二者之間的距離維持在4km以內,范圍內應盡量避免相關影響因素的存在,進而實現不受相關參數的影響。測量過程中應注意控制點間的距離,應保障控制點處于直線上。此類控制點的檢測方向應借助其他控制點檢測相關數據,進而實現觀測點間的聯系。以實際情況展開分析,山區、林區等側區內一般存在部分GPS永久跟蹤站,為保障此類站點的分布合理,使檢測點不受此類信息影響,應將基準站至于測區中央制高點,進而實現有效監控、合理分布。
除此以外,RTK及時的測量精度問題亦需引起注意,此類問題多由衛星、天氣、數據聯通、數據傳輸速度影響,不同型號的產品易受不同條件影響,針對此類問題,應綜合性解決問題。首先,針對精度與數據強度的問題,應選用各項參數均較為優秀的相關設備,使網絡信號傳輸得以保障;其次,應布設多個觀測點、備用觀測點。若特殊情況下某點出現問題,備用點能夠及時替代損壞觀測點,并堅持至維修人員到來;最后即為設備的質量問題。設備的質量問題分為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多與設備維修養護不到位有關,觀測點安放前未對安放環境展開分析,部分環境中存在一定阻礙觀測點開展工作的環境,天氣原因亦會對觀測點造成不同程度影響;客觀原因主要以設備質量、自然災害為主,此類情況部分可通過較為科學合理的觀測規避,應盡可能地減少此類問題的發生幾率。
結語:本文針對RTK技術的相關應用展開分析,將RTK技術中出現的相關操作細節加以闡述。使井巷工程較為合理地展開。首先本文由相關概念展開,進而針對應用展開分析,重點分析應用過程中較常出現的難點,并有效采取對應措施解決問題,改善此類技術的使用環境,使RTK技術有效為建設服務,促進我國井巷建設向科技化、系統化方向發展,最終提高GPS技術的定位精確度,促進相關工程的發展與創新。
參考文獻:
[1]劉楊.RTK技術在礦山地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OL].世界有色金屬,2018(15):37-38[2018-10-09].
[2]周宇.RTK技術在水利灌區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18):17-18.
[3]李育強.礦山井巷工程施工中防治水技術措施探討[J/OL].世界有色金屬,2018(12):242-243[2018-10-09].
[4]彭鑫.GPS-RTK測量技術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J/OL].西部資源,2018(06):145-146[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