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爍宇
摘 要:本文將著重分析探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以期能為以后的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土木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澆筑技術
1 概述
1.1 土木工程概述
土木工程不僅僅是利用土木進行工程建設的概述,而是基于傳統土木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綜合發展起來的建設技術專業總稱,也是利用建設設備、建材展開施工維護的技術性活動。建筑行業發展發展迅猛,建筑技術也有了新的突破。木工程技術的應用變得日益廣泛,土木工程種類與內涵也變得日益豐富。土木工程主要包含了三大屬性:綜合性、社會性、實踐性。土木工程技術是隨著社會發展同步發展的,同時土木工程技術也相應代表了當前社會的經濟、技術、文化水平。
1.2 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設中的主要用材,混凝土建材主要是由沙石構成,且基于建設要求的比例將沙石、混凝土、水混合而成的混凝土,混凝土材料同樣也是土木工程材料的重要構成部分。目前的混凝土材料對于土木工程建設非常重要,且在應用與生產加工上都展現出了良好的品質。目前混凝土的生產成本相對較低,且價格低廉,具備較強的耐壓、抗壓性能。故而在現代土木工程建設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
2 土木工程建設施工中的常見問題
2.1 混凝土配比問題
當前在實際的土木工程施工中,大多數的工程項目對混凝土的配比都不夠重視。混凝土配比若是未嚴格遵循規范要求,會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砼體的質量,令整體土木工程項目留下嚴重的質量問題。若是在項目的施工進展過程中,因施工方的偷工減料行為,或隨意添加不符合法規定的混凝土添加劑,會令建筑質量存在嚴重隱患,也有違國家對于混凝土配比的工藝規范要求。
2.2 混凝土建筑工程中的裂縫問題
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是混合型的建材,多種材料的質量以及后期施工、養護工藝上的差異性,都會影響建筑物的表觀質量與承載力、耐久性。因為混凝土的凝結受溫度變化、鋼筋銹蝕狀況、水泥質量等多方面的影響,令混凝土出現裂縫的問題頻發。小型未對結構整體或內部構造具有影響的裂縫,可以借助后期修補的方式進行強化處理。目前形成裂縫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是因由混凝土砼體內部水熱反應造成內部膨脹比過大,形成流風或變形。在夏季、冬季若是沒有控制好溫度,也極易導致結構缺陷產生。為了規避裂縫帶來的不良影響,僅靠后期修補是不夠的,需要在施工過程中多加注意。
2.3 未按照規范實施施工
在進行土木工程的實際建設施工中,對規范的落實情況往往不到位,忽視了很多細節規定。并且因為建設施工各方的利益關系,也存在偷工減料的問題,特別是項目管理或工期狀況、環境條件等多種因素都不夠完備的情況下,容易令混凝土結構,甚至整體工程都遺留下嚴重質量問題,長期積累還會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
3 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
3.1 溫度控制技術
高低溫差會影響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和質量,因此施工期間首先要對溫度進行控制。第一,混凝土在配合比設計時,應該對各種材料的使用量進行調整,例如減少水泥配比、加入少量粉煤灰等,能夠降低混凝土內部的溫度,也有利于提高密度指標。第二,在材料拌合過程中,適時、適量加水,能改變和易性,降低內外溫差。也可以利用結構自然散熱的特點,避免在低溫天氣下施工,或者適當減小澆筑厚度,加快內部散熱。第三,為了追趕工期,可能存在冬季施工的現象,此時應該采取保溫措施,對砂石進行加熱處理,并加強澆筑后的養護工作。在模板拆除時,注意拆除時間、拆除順序,防止因溫度突變而形成裂縫。
3.2 現場澆筑技術
第一,底板澆筑。要求對混凝土的厚度進行準確控制,一方面要保證荷載受力滿足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創造散熱條件。澆筑過程中,對水灰比進行調整,模板設備的使用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保證澆筑作業的連續性。第二,墻體澆筑。墻體混凝土的澆筑,應該保證強度、穩定性兩項指標,可以先在底部澆筑砂漿,保證和墻體材料相一致;澆筑期間將分層厚度控制在40cm左右,上層、下層之間預留出一定空間用于散熱,并且散熱過程嚴格控制在2小時以內。第三,頂板澆筑。首先虛鋪厚度大于板厚度,使用振搗器在垂直方向上進行振搗,必要時可以使用插入式振搗器,保證振搗均勻,提高密實度。其次要及時進行抹平處理,如果出現泌水現象,使用棉紗擦拭干凈。
3.3 性能提升技術
一是控制約束力。一方面施工期間減少地基對滑動層的約束,可以減小地基對混凝土結構的約束,從而控制外界約束力,避免形成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控制內部約束力,主要措施是調整內外溫差。二是增強抗裂性能。首先對配比材料進行調整,避免出現高析現象;必要時使用添加劑,減小結構的自縮性,避免熱脹冷縮帶來的影響。其次適當加入配筋,一般布設在結構的中間位置,對薄弱部位起到加強效果。
3.4 模板拆除技術
部分施工人員認為,模板的安裝具有較強技術性,拆除則沒有技術含量,只要將模板移除即可,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實踐表明,模板的拆除也會對混凝土結構造成影響,拆除不當就可能破壞邊角部位。拆除作業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則,并且考慮到澆筑時間。還要分析模板是否承重,應該先拆除非承重部位,然后拆除承重部位。為了方便拆除,安裝時應該在承重部位做上標記;針對非承重部位,當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即可拆除。
3.5 結構養護技術
養護工作是提高混凝土質量的重要手段,在澆筑作業完成后的12小時內,應該對混凝土結構進行灑水和覆蓋;拆除模板后,噴水養護時間至少持續7天,保持結構處于濕潤狀態。就目前而言,噴水養護主要包括塑料薄膜法、浸水養護法、覆蓋澆水法等,根據實際施工進行合理選擇。另外,冬季施工時外界溫度較低,如果連續7天溫度在5℃以下,就要采用蓄熱法,或者使用添加劑,對混凝土結構進行保溫處理,避免因為凍脹導致結構破壞。
3.6 后期維護技術
后期維護指的是模板拆除之后,對混凝土結構的外觀表面進行精細化處理。以蜂窩、露石現象為例,如果缺陷面積小,可以使用鋼絲刷進行洗刷,然后利用水泥砂漿(1:2)抹平表面。如果缺陷面積大,或者出現鋼筋外露,則要鑿除表面混凝土,使用鋼絲刷清理后,拌制相同強度的混凝土進行修補,并再次振搗壓實,使其成為一個整體。
4 結語
總而言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中混凝土的把控是最關鍵的。每件構筑物都是不同的個體,所以在掌握普通的混凝土結構施工工藝后,還需要針對相應的建筑物要求,學習對應的混凝土結構施工工藝。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多總結,在工作之余多學習,不斷豐富技能,加強混凝土建筑的施工管理,使其不出現任何意外情況,并保證整體工程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 郭曉林.簡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J].科技與企業.
[2] 段富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河南科技.
[3] 王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
[4] 張博.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研究[J].建材與裝飾.
[5] 陳強.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解析[J].建材與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