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瑋濤
摘 要:本文對貴州烏江思林水電站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的監測實施進行了方案設計,對類似工程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思林水電站;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
1工程概況
思林水電站位于貴州省思南縣境內的烏江中游河段,為烏江干流規劃梯級電站的第八級。電站距上游構皮灘水電站89km,距下游沙沱水電站115km,距省會貴陽市直線距離328km。
思林水電站水庫正常蓄水位440m,相應庫容12.05億m3,調節庫容3.17億m3,防洪庫容1.84億m3,總庫容15.93億m3,屬日周調節水庫。本工程為Ⅰ等大(1)型工程,總裝機容量1050MW(4×262.5MW),保證出力303.6MW,多年平均發電量40.66億kW.h。樞紐由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泄洪建筑物、右岸引水發電系統和左岸通航建筑物組成。
2建網及歷次復測簡述
思林水電站樞紐建筑物變形監測控制網由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組成,均為一等控制網。兩網于2006年7月開始建網施工,2008年12月前完成全部土建工作。分別在2008年、2010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對思林水電站樞紐建筑物變形監測控制網進行了復測。
3投入的儀器設備
控制網復測計劃投入的主要儀器設備詳見下表。
4執行技術標準
按照合同要求,采用的標準和規程規范如下:
(1)《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2007
(2)《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 12897-2006
(3)《國家三角測量規范》GB/T 17942-2000
(4)《水電水利工程施工測量規范》DL/T 5173-2012
(5)《中、短程光電測距規范》GB/T 16818-2008
(6)《混凝土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DL/ T 5178-2016
(7)《混凝土壩安全監測資料整編規程》DL/T5209-2005
5控制網復測
5.1平面控制網
5.1.1布置情況
一等平面控制網由7個點組成,各測點編號TNI-01~TNI-07。其中最長邊長平距為1075.26m,最短邊長平距為282.72m,平均邊長589.66m。
5.1.2水平角觀測
①水平角采用全圓方向觀測法測量,測回數為12測回。
②水平角的全部測回在成像清晰時完成。除陰天外,觀測時必須撐傘遮陽。
③在每一個測站上,基本測回重測的方向數超過全部方向測回總數的 1/3,整個測站重測。
④方向測量時,一測回內不允許調焦,測回間不重新配置度盤。
⑤方向觀測讀數取至 0.1″,測回中數、記錄及平差計算取至 0.01″。
5.1.3垂直角觀測
①垂直角在中午附近大氣垂直折光變化最小的時間段觀測最為有利,10 時至14時之間,最好選在陰天時間觀測。
②天頂距用中絲法觀測12測回,采用雙照準法,照準目標二次,讀數二次。
③垂直角觀測讀數、測回中數、記錄及平差計算均取至 0.1″。
④儀器、棱鏡和照準標志等至觀測墩面的高度,應采用1mm刻劃的鋼卷尺二次量取,讀數至1mm,兩次讀數之差應小于1mm。
5.1.4邊長觀測
①每次觀測時,測前、測后分別在儀器站和棱鏡站讀取溫度、氣壓。
②每條邊需要往返觀測(對向觀測),往返觀測各12測回,每測回讀數2次。
③邊長讀數至0.1mm,計算至0.1mm。溫度讀至0.2℃,氣壓讀至 50Pa,定的時間間隔為每邊觀測始末,氣象數據的取用為每邊兩端的平均值。
④測距作業時,當一測回中數讀數較差超限,可重讀 2個讀數,然后去掉大一小取平均。如重測仍超限,整個測回重測。
5.1.5氣象元素的測定
測距作業前,預先打開溫度表和氣壓表,待 5~10min 后正式讀數;測定溫度表時,溫度表懸掛離地面1.5m左右,并通風良好的迎風處,防止日曬和其他熱輻射的影響;氣壓表穩妥地平置于儀器附近的遮陽處,避免讀數時讀數指針被擱滯。
5.2高程控制網
5.2.1布置情況
一等高程控制網由3個基準點和23個工作基準點組成的精密水準網點構成,基準點位于大壩下游業主營地,與大壩相距2km左右,埋設處地質條件良好,目前基準點LB01、LB02、LB03均保存完好。
5.2.2水準觀測
復測采用的兩個閉合環往返測得方式施測。
6內業數據處理
6.1平面控制網
內業數據處理采用獨立邊角網間接平差的方法進行嚴密平差,平差計算以TNI-01為起算點,TNI-01至TNI-02方向為起算方位角。
6.2高程控制網
內業平差計算采以LB02為起算點,分別對基準網、工作基準網①、工作基準網②按國家一等水準精度進行平差計算。
7 提交成果
(1)思林水電站樞紐建筑物變形監測控制網復測報告。
(2)思林水電站樞紐建筑物變形監測控制網復測儀器檢定證書。
(3)平面控制網、水準網原始數據。
(4)數據光盤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