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飛行員而言,健康心理對飛行安全有著重要意義,由于這一職業存在特殊性,飛行員與普通人之間的健康管理存在一定差異,心理、生理、病理、智力等因素都是健康管理的重要因素,飛行安全是飛行員最關注的問題,人為因素是影響飛行安全的關鍵。本文首先分析飛行員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影響飛行員心理健康的因素,進而提出促進飛行員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以此維護飛行員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飛行員;心理健康 ;影響因素
一、影響飛行員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個性特點
人在現實生活中對不同事物所表現出的態度與習慣,就是所謂的個性,穩定的態度與相適宜的行為方式是人格當中最重要與明顯的心理特征,是個人對應激的評價等心理調控能力的前提基礎,更是心理健康的保證。相對而言,心理健全的飛行員具有自信、社交能力強、情緒穩定、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能夠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將承受的壓力降到最低,自如應付各種突發情況。
(二)工作環境
高風險、高技術、高難度是飛行工作的特點,由于飛行的工作環境存在特殊性,在飛行的過程中容易受到溫度變化、噪音振動、氣象輻射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承受的身心負荷也超出正常,降低飛行員身心健康水平,進而引發一系列不適,其中包含注意力、記憶力下降,飛行安全也因此受到威脅。
(三)生源單一
目前我國各大飛行院校在招生的過程中,應屆高中畢業生是主要招生生源,使得飛行隊伍過于年輕化,缺乏豐富的閱歷,處理復雜問題與社會交往能力欠佳,心理素質較低,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與意志力,釋放壓力與對抗壓力的能力較為薄弱。
(四)身體疾病
部分飛行員當身體出現不適之后,由自身工作性質與對疾病恐懼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飛行員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情緒不夠穩定,出現煩躁、失望、敏感、焦慮等,受身體疾病的影響心理疾病也會加重。因此,對于一些具有慢性疾病的飛行員,會影響到飛行安全,應對其給予應有的重視。
二、飛行人員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空間定向障礙
飛行員在飛行的過程中,對自己駕駛飛機的位置與姿態產生錯覺,就是空間定向障礙。大約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飛行員都發生過空間定向障礙。人們在地面上生活的空間定向,就是通過視覺系統、前庭、本體感受器系統輸入的有關信息,大腦整合之后,與以往的經驗相互聯系而實現。但是在實際的飛行過程中,由于人無法完全適應周邊的環境,進而出現感覺錯誤,把不適當的感覺信息輸入到大腦當中,大腦也會對正確的信息產生錯誤直覺,進而發生空間定向障礙。
(二)航空不安反映
在航空過程中出現輕度不安反映屬于正常情況,這屬于一種警戒性因素,能夠幫助飛行人員充分釋放自身能量,進一步適應飛行活動。但是不安反映的發酵,便會失去其警戒性質,成為一種心理障礙,甚至發生高空恐怖癥。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發生高空恐怖癥之后,會感到自己飛行的空間十分遼闊,自己和飛機與地球相脫離,在一個廣闊的空間內飛行,自己十分渺小,這是人機不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離開這種環境,高空恐怖癥會直接威脅到飛行安全。
(三)飛行緊張情緒
飛行員在飛行的過程中,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時刻處于應激狀態,這種長時間的高度緊張能夠形成心理耐力,對飛行員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只有適應這種緊張,才能夠保證不會對飛行員機體產生影響,減少過度疲勞的情況,否則超負荷的緊張就會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飛行員的情緒、心理、認知等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降低駕駛水平。在年輕學員或者資歷較淺的學員身上容易發生緊張的情況,這種緊張情緒只有在飛行的過程中會被察覺,無法對各種信息進行正確判斷,遇到困難時束手無策。情況較輕的可以通過自己的意志力保持原有的水平,較為嚴重的會出現情緒木僵、操作失誤的情況。
三、加強飛行人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日常生活結合
在對飛行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與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結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基礎,兩者相輔相成,只有將兩者緊密結合才能夠統一開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與相關訓練工作相互結合,提高飛行員的自身技術的同時增強其心理素質。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可以與衛生防病工作相互集合,樹立健康的觀念,將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通過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提高飛行人員的承受能力、心理對抗能力、心理協調能力等,滿足社會發展與人們的各項需求。
(二)完善不同階段的心理保障措施
飛行員在不同階段的飛行任務也有所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也會發生相應改變,因此,有針對性的完善相關心理健康服務工作。飛行員在前期的訓練過程中,需要進行連續練習,在準備工作時會出現緊張情緒,再加上陌生的環境與不可預知的困難,這一系列因素都會影響到飛行員的心智與體能,當心理壓力過大時就會出現強烈的責任心與自豪感,壓力在沒有察覺的過程中層層疊加,最終表現出焦慮的情況。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承受能力也會提高,順利完成預期的任務,充分發揮出整體工作效率。心理健康服務不僅包括日常宣傳教育工作,還應根據飛行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有針對性的選擇服務方案,增強團隊凝聚力。
(三)完善飛行人員的心理健康檔案
心理健康與咨詢工作順利進行的主要依據就是飛行員的心理檔案,便于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全面了解飛行員心理情況與心理變化,對飛行員進行跟蹤服務,預防各種心理疾病的發生。檔案當中應該包含飛行員的一般資料,心理健康測評結果、人格測定結果等,加強對心理檔案的管理。定期追蹤飛行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對于心理超負荷的飛行人員進行科學疏導。另外,建立相關溝通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從根本解決飛行員心理健康檔案缺失的問題。
四、結語
時刻關注飛行員心理健康狀況,做好相關保障措施,為飛行員營造輕松和諧的工作環境,豐富飛行員生活內容,當飛行員出現不良情緒時及時給予幫助與疏導,探究合理的情緒宣泄方式,增強飛行員控制情緒的能力,改善飛行員心理健康情況,最終保證安全飛行。
參考文獻:
[1].團體心理訓練在高性能戰機飛行員心理健康維護中的應用[J]. 楊柳,金峰,彭文華,江濤,劉娟,徐珀,彭飛,宋華樺.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4(04).
[2].我國軍事飛行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元分析[J]. 張月平,張青,王平,趙文斌,張娜娜,安琦.空軍醫學雜志. 2016(06).
[3].高空環境對航空飛行員的影響與健康狀況分析[J]. 段世英,彭新濤,孫素云,楊娟,陳鵬,李曉蓓.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6(07).
[4].綜合心理訓練對軍官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 劉寒凌,季明江,鄒來智,段振峰,范林,楊建設.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09).
作者簡介:
高韓鵬,出生年月:1994.01.22,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精確到市):重慶市渝北區,當前職務:飛行員,學歷:大專,研究方向:航空 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