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昳
摘 要:本文將簡要論述中國民商法的主要優勢,其中包含社會進步性及適用技術性兩個方面,并分析中國民商法體系建設中的不足,基于存在的問題指出完善民商法制度的路徑。通過本文的分析及研究,旨在促進中國民商法體系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民商法體系;主要優勢;不足之處
引言
中國現代民商法具有較強的文化先進性,是社會進步性與技術適用性的有機結合。現代民商法發揮社會的基本調節及規范作業用,需要弘揚民商法文化,并將社會進步性與適用技術性進行有機統一,是社會先進文化的有利有力代表。
一、中國民商法體系的優勢
(一)民商法具有社會進步性
中國現代民商法具有一定的社會進步性,民商法是民法與商法共同調節商品經濟關系的法律,民法伴隨著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趨勢而發展,商法作為商品經濟的產物,以市場經濟的發展情況作為基礎。民法與商法存在的價值是保證市場經濟發展的自由競爭性及公平合理性,通過法律保護人們的人格獨立性及財產安全性,因此我國民商法具有自由、平等、公正、守信等內涵優勢,是社會先進文化的主要代表。民商法中先進性表現為,現代中國民商法能夠反應市場經濟的基本需求,即自由、平等、合作競爭等,代表著社會經濟先進性及創新性。
(二)民商法具有適用技術性
中國現代民商法的另一先進性表現為適用技術性,即現代民商法作是一種現代化的技術文化。中國現代民商法首先是一種先進性的文化代表,對于社會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科技創新等活動發揮著基本的調節、約束及規范作用,因此能夠推動社會生產力的進步發展。其次,現代民商法具有準確的定義、嚴進的邏輯及嚴格的標準,這些操作方式是民商法現代化發展中重要的技術手段,通過對社會的有效調節及規范指引,從經驗上升至科學層面。
二、中國民商法體系的不足
(一)民商法制度老化
我國民商法是民法與商法的結合,其中民法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被影響,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而商法是市場經濟發展下的產物,商法將伴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完善。我國當下民商法中存在制度老化的問題,由于我國民商法的制定時期在改革開放之前,因此其中眾多的法律法規內容反應的為計劃經濟體制中的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發展,民商法制度老化問題將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現代化發展的需求。現代化背景下的民商法若不對傳統民商法進行革新,將會出現國家立法滯后、社會經濟發展超前的問題,因此法律法規無法充分的發揮其社會約束及市場調節的作用,因此出現較多缺少規范性的經濟行為及社會違法行為。
(二)民商法誠信缺失
準確認識民商法中存在的誠信缺失問題,是改善民商法誠信原則內涵的必然之路,也是民商法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需求。首先,現階段我國的司法建設領域中存在較大的問題,我國的法律體制中,司法領域誠實信用較為缺失將會導致在民事糾紛案件的公平及公正性。在執法人員執法的過程中為了獲得自身的利益,放棄誠實守信的基本原則,作為缺少誠實信用的事情。其次,在經濟領域之中誠實信用的缺失直接影響著法律建設,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發展,我國金融領域逐漸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內容,與此同時社會詐騙、非法集資等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商法建設的過程中將面臨著社會經濟誠實信用原則缺失的問題。
(三)民商法內容滯后
一個國家及地區的民商法頒布需要符合國家的行政法規以及相關規章制度,并且需要司法部門對社會群眾做出相應的司法解釋。我國現階段的民商法內容多為改革開放之前制定,其中部分內容是適應計劃經濟體制特征,無法滿足現階段社會主義經濟現代化發展的需求,傳統民商法內容呈現出滯后性、老化的問題,因此對于民商法的權威性運用產生消極影響。與此同時司法部門對于民商法的內容解釋過多將會直接失去法律的價值性,與此同時我國民商法的內容中還存在部門法律空白。
三、完善民商法制度的路徑
(一)建立民商法機制
民商法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及市場經濟進步發展的產物,因此為了滿足現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代化發展需求,國家應積極建立民商法機制,保證民商法能夠滿足商品經濟及市場經濟的運轉需求,提高民商法立法效率及水平。民商法的完善策略中,在立法體制中應積極規范民商法的法律體系,促進民生行法立法的“去行政化”建設根據我國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制定出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民商法機制。司法部門應確保民商法獨立運行的權益,在民商建設及使用的過程中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組織及權利的影響,確保民商法的公正性、誠信原則落實,積極促進我國法治社會建設的進程。
(二)提高民商法誠信
完善民商法制度的建設,需要民商法堅持誠實信用的基本原則。首先,應以提高社會道德為基礎。社會道德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表現,是社會文明的直接展現,通過社會道德的建設能夠對公民的行為舉止進行約束,民商法制度誠實守信原則的落實需要提高社會整體道德水平。提高社會整體道德水平其中包含司法工作人員、社會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其次,完善立法工作建設。我國現階段城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家的法律法規建設有待完善,為了更好的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文明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應以建設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為中心,加強立法工作的建設工作創新。
(三)加強民商法創新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著我國民商法的進步,新時期社會背景下民商法的轉型發展面臨著眾多機遇,同時也將面臨著更多的挑戰。為了更好的解決我國民商法創新性不足、內容滯后的問題,首先,民商法制度研究應從分散性轉向體系性,根據具體的法律法規提煉出具有普遍性及適用性的民商法內容及處理方式。其次,民商法制度的建設應從傳統理念轉向現代化,較為傳統的民商法內容及理念已經無法切實滿足經濟現代化的需求,而現階段企業社會責任、網絡交易等新型社會問題民商法應該足夠重視,因此民商法的改革創新應促進提提的現代化建設與完善。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及信息技術的深化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需要借助完善民商法實現,因此我國政府應完善民商法的法律體系,堅持民商法誠實守信的基本原則,繼而推動民商法的不斷創新發展。通過民商法的創新發展,為社會的和諧、人民獨立人格的實現提高環境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建偉. 民法總則設置商法規范的限度及其理論解釋[J]. 中國法學,2016(04):73-91.
[2]單飛躍,肖順武. 市場極端主義的經濟法矯正研究——基于經濟法與民商法功能互補的視角[J]. 北方法學,2011,5(04):79-88.
[3]王高迪. 論現代民商法文化的品質與中國夢的實現[J]. 法制博覽,2018(15):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