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
摘 要:懲罰性賠償是一種超額賠償,它起源于英美法律體系,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起到了非常多的作用。在當今時代,知識產權的經濟價值逐漸增多,知識產權侵權現象也越來越多,一般性的經濟補償無法遏制侵權行為的再次發生,所以要在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當中應用懲罰性賠償制度,從而加重對侵權人的懲罰,減少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發生。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面向知識產權保護的懲罰性賠償,希望能給我國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知識產權保護;懲罰性賠償;法律制度
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知識產權的經濟價值也越來越高,知識產權侵權現象也越來越多。知識產權侵權會給受害人帶來沉重的打擊,而補償性賠償難以遏制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再次發生,不能起到威懾侵權人的作用,為此,我們就要將懲罰性賠償應用到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當中,通過懲罰性賠償的威懾功能和懲罰功能來減少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發生。
一、面向知識產權保護的懲罰性賠償的必要性
(一)彌補補償性賠償漏洞
在知識產權侵權案件處理中,法庭所處的賠償一般是補償性賠償,而補償性賠償起不到威懾和制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還放縱了侵權行為。在補償性賠償制度下,侵權人的侵權行為只有一半的幾率會被發現,即使被定性為侵權行為,侵權人仍然有利可圖。假若侵權人賠償了全部損失,那么侵權人就相當于沒有獲利也沒有損失,其自身利益沒有受到影響。懲罰性賠償的應用,彌補了補償性賠償的漏洞,能夠有效的遏制侵權行為,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懲罰性賠償相較于補償性賠償來說更符合知識產權侵權案件,滿足了受害人的需求,彌補了受害人的利益,補償了補償性賠償無法補償的損害費用,懲罰了侵權人的違法行為,完善了了知識產權賠償體制,提升了知識產權賠償的合理性。
(二)知識產權易受侵犯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的財產,相對于有形的財產來說,更容易受到侵犯。知識產權易受侵犯主要由兩個原因造成:第一個原因是知識產權的無形性。知識產權案件中的侵權行為比其他侵權行為來說更為隱蔽,也就是說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不易被人發現。同時,知識產權案件中受害人所損失的利益難以查清,這就給侵權人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助長了侵權人的侵權行為。第二個原因是知識產權的可復制性。知識產權的客體是智力成果信息,而信息具有可復制性,能夠同時被多個主體所享有,這就加大了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處理難度。另外,取得知識產權需要進行法律授權,也就是智力成果信息要進行公開,這又增加了知識產權的受侵犯的風險。綜上所述,知識產權的無形性和可復制性讓知識產權受到了更多的侵犯,容易給受害人造成巨大的損失。
(三)知識產權訴訟成本高、維權收益低
知識產權訴訟是受害人維護合法權益的一種手段,但是知識產權的訴訟成本高,維權收益低,收獲不到良好的效果。第一,知識產權訴訟周期長。知識產權訴訟的周期相對于普通訴訟來說要長,這主要是因為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的利益損失不好確定,而且許多侵權人會故意拖延訴訟時間,這就讓受害人浪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許多受害人因為接受不了長期的訴訟而放棄追究侵權行為,沒有獲得自己應得的賠償。第二,知識產權訴訟費用多。知識產權訴訟費用有很多種,例如取證費、律師費、公證費,每一種都價格不菲,增加了受害人的損失。另外,知識產權是無形財產,侵權案件中的損失多表現為間接損失,而間接損失無法很好的計算,導致獲得的賠償少于實際損失,維權受益不高。
二、面向知識產權保護的懲罰性賠償的具體應用
(一)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標準
在建立知識產權的懲罰性賠償制度時,我們要明確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標準,要遵循懲罰性賠償的三大法則:第一個法則是考慮侵權人行為的可譴責程度。如果侵權人是故意侵權、惡意侵權,不尊重受害人的權利,并且給受害人造成了嚴重的損失,那么我們就認為侵權人的可譴責程度非常高,要受到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制裁。第二個法則是考慮受害人的損失和侵權人賠償之間的差距。如果法院所處的懲罰性賠償金額大于侵權行為的成本,那么就有可能會遏制侵權人的創新行為。如果法院所處的懲罰性賠償金額小于侵權行為的成本,那么很有可能侵權人會再次侵權。第三個法則是考慮本次案件所處的懲罰性賠償與類似案件所處的懲罰性賠償的差距。通過這三個原則我們發現,懲罰性賠償是一個適度性賠償,能夠有效的保護受害人的利益。
(二)懲罰性賠償的賠償范圍
在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當法庭確定案件的侵權人要賠償受害人后,就要開始劃定懲罰性賠償的賠償范圍。懲罰性賠償的賠償范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直接損失。直接損失主要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受害人進行知識產權訴訟所花的律師費用。第二類是侵權人直接造成的知識產權使用費等收入的損失。第三類是調查、制止侵權人的侵權行為所花費的費用。第四類是受害人身體、精神被侵犯所造成的財產損失。第二個方面是間接損失。間接損失主要是指在知識產權受到侵犯后,受害人一定時間內可獲得的財產利益的損失,具體指知識產權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所獲得階段性盈利,這種盈利雖然是未來盈利,但是有著實際意義,因此,侵權人必須賠償間接損失。
(三)懲罰性賠償的賠償金額計算
懲罰性賠償的賠償金額主要通過定率法和定額法進行計算,定率法是指按照受害人實際損失的具體倍數來確定賠償金額,定額法是指直接確定賠償金額的上下限。我國的實際情況要求懲罰性賠償的賠償金額計算要將這兩種方法結合應用,這樣才能準確的算出賠償金額。懲罰性賠償的賠償金額計算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個方面是受害人的實際損失。第二個方面是侵權人的非法獲利。第三個方面是知識產權的使用費。在當今時代,除了考慮上述因素之外,我們還要考慮侵權人的財產狀況、知識產權的種類、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等。懲罰性賠償要以補償性賠償金額為基數來確定賠償金額,如果補償性賠償金額無法確定,那么就要使用知識產權普通許可費作為基數。
結語:
懲罰性賠償不僅能夠賠償受害人的損失,而且能夠遏制侵權人的侵權行為,相對于補償性賠償來說,它更適合知識產權侵權案件,能夠發揮出獨特的作用。我們要重視懲罰性賠償,利用它來彌補補償性賠償的漏洞,從而提升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處理效率,保障受害人的合法利益。
參考文獻:
[1]杜甲華,崔暢. 論懲罰性賠償在知識產權損害賠償責任中的適用[J].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4(05):117-125.
[2]楊叢瑜,王坤. 懲罰性賠償在我國知識產權侵權領域的引入[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33-36.
[3]袁杏桃. 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的正當性基礎與制度建構[J]. 甘肅社會科學,2014(05):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