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澤磊
摘 要:為了解哈密市巴里坤縣環境空氣中PM10與PM2.5的污染水平,對2017年巴里坤縣環境空氣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巴里坤縣PM10與PM2.5存在一定的線性關系;巴里坤縣2017年PM10的年均值為136ug/m3,PM2.5的年均值為21ug/m3。
關鍵詞:哈密市巴里坤縣 可吸入顆粒物(PM10) 細顆粒物(PM2.5) 變化特征
大氣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事關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前大氣污染形勢嚴峻,以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為特征污染物的大氣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損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社會和諧穩定。[1]
PM10是粒徑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也會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小。PM2.5是粒徑小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不易被阻擋,被吸入后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這些顆粒可以通過支氣管和肺泡進入血液,其中有害氣體、重金屬等溶解在血液中,對人體健康的傷害很大。[2]
本文根據2017年環境空氣數據,初步了解哈密市巴里坤縣環境空氣質量中PM10和PM2.5變化特征及PM2.5/PM10的變化規律。
一、數據信息
1、數據來源
監測數據來源于巴里坤縣監測站站點數據,對2017年數據進行分析,共365組PM10與PM2.5的日均值監測數據。
2、監測點位
巴里坤縣蒲類海站點及哈密市監測站點
3、監測時段
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共365天。
二、評價標準
環境空氣質量評價依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HJ633-2012)、《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技術規范》(HJ663-2013)的要求。相關監測因子標準詳見下表1。
三、結果與分析
1、PM10與PM2.5年均值分析
2017年哈密市站點PM10日均濃度范圍為26~755ug/m3,年均值為99 ug/m3,巴里坤站點PM10日均濃度范圍為21~136ug/m3,年均值為46 ug/m3,按照我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HJ633-2012)、《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技術規范》(HJ663-2013)的要求,哈密市PM10超標0.29倍;PM2.5 日均濃度范圍為10~192ug/m3,年均值為36ug/m3,PM2.5超標0.03倍,沙塵天氣是造成PM10與PM2.5超標的主要原因。
2、PM10與PM2.5月均濃度分析
2017年巴里坤縣PM10隨月份變化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PM2.5隨月份變化呈”V”字型變化,最低值出現在7月;PM2.5/PM10主要反應的是PM2.5在PM10中的占比,根據數據反映,2017哈密市PM2.5與PM10的比值月均范圍0.28~0.55之間,PM2.5/PM10呈”V”字型變化,可見隨著時間的變化PM2.5與PM10的比值也在不斷變化,一月、十一月、十二月月哈密市環境空氣可吸入顆粒物中細顆粒物的占比超過40%,二月至十月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僅有30%左右來自細顆粒物。
3、供暖期與非供暖期
通過對供暖期和非供暖期的數據進行PM10與PM2.5的相關性分析,供暖期y=0.1524x+28.35,R2=0.3075,相關系數0.5545;非供暖期y=0.2518x+7.3764,R2=0.8357,相關系數0.9142,供暖期與非供暖期均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如圖1、2所示)
非供暖期的線性要優于非供暖期的線性。這說明,巴里坤縣細顆粒在可吸入顆粒中的占比小于粗顆粒物的占比,供暖期間主要增加粗顆粒物的排放。
四、結論
1、PM10日均值范圍為26~755 ug/m3,年均值為99 ug/m3,超標0.29倍,PM2.5日均值范圍為10~192ug/m3,年均值為36ug/m3,PM2.5超標0.03倍。
2、2017年巴里坤縣環境空氣中PM10與PM2.5呈季節性變化,PM10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PM2.5呈“V”字型變化,PM2.5/PM10也呈“V”字型變化。
3、供暖期與非供暖期PM10與PM2.5均有一定的線性關系,非供暖期PM2.5占比大于供暖期PM2.5占比,供暖期相關系數0.5545,非供暖期相關系數0.9142,非供暖期的線性優于非供暖期的線性,說明供暖期污染物排放較為復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2]西安PM10首次全部爆表 空氣已經持續20余天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