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升
摘 要:土地資源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發展的重要的基礎性資源,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資料和勞動對象,是供農業、林業、牧業或其它所利用的自然資源。土地規劃是在一定地區范圍內,按照國家、地區、城市的經濟發展前景和需要,對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長期規劃和長期安排,從而科學合理的發揮出土地資源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按比例發展的要求。對土地資源科學的規劃管理,充分利用有限的農村土地資源,發揮出土地資源的應有價值,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證農村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加強;農村土地規劃管理;重要意義
土地規劃是在一定地區范圍內,按照國家、地區、城市的經濟發展前景和需要,通過對土地資源的總體規劃,使土地資源能夠得到合理的配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土地用途,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
土地總體規劃是根據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在一定區域內對土地的開發、利用、治理和保護,在空間和時間上做的總體安排和布局。過去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對土地資源缺乏科學的規劃和利用。從上世紀90 年代開始,國家高度重視土地規劃和管理的重要作用,出臺了土地資源調控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尤其是對農業用地、農田耕地實行了特殊保護,確保了農田耕地面積,保證了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從而保障了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保證了中國人的飯碗端在我們自己手里。農村土地資源是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是農業、林業、養殖業等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廣大農村人口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農村土地的規劃管理直接關系到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發展水平、發展狀況、發展結果。
土地資源是及其可貴的不可再生資源,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物質基礎,對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說,農田耕地更顯得尤其珍貴,更需要對其加以最科學的規劃、利用和保護。近年來,由于城鎮化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城鎮用地規模也在不斷增多。有的地區出現了占用耕地來實現城鎮化的建設和發展。非農建設占用、及生態退耕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農田耕地面積的減少。尤其是一些違法違規的開發建設項目,使得萬畝良田毀于一旦,令人痛惜!我國是人口大國,解決近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是首要問題,是重中之重的問題。據相關資料表明,我國耕地面積18.37億畝,全世界現有耕地205.35億畝,我國耕地面積只占全世界現有耕地面積的7%左右,但卻要養活近14億人口。
農村社會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業生產的實質是人們對農村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發揮農村土地資源的經濟效益。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多,以及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人們對土地資源的需求與消耗也在不斷增加,導致土地資源日益減少。有的農村地區土地規劃和利用模式不符合本地區的自然結構,對村莊缺乏科學的規劃和布局,農戶過于分散,既不利于鄉村建設、村鎮管理,也不利于農戶們的生產和生活。因此,必須要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好寶貴的農村土地資源,在保護和利用的同時,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必須要有效保護好農田耕地,控制好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總量和速度,保證農田耕地面積,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樣,對改善居住條件都有著較大的期望。村民紛紛新建或翻蓋住房,由于村莊規劃較為滯后等原因,多數村民廢棄村屯老宅,在購物出行、就學就醫便利、接近城鎮的地方建新房,形成了內空外延的用地狀況。此類現象的存在,造成了舊村屯出現“空心村”,大量閑置的農用土地無法得到有效的利用,農用地的閑置導致農村土地資源的浪費。據資料顯示,“空心村”的空心,少在0.067hm2左右,多在0.200hm2以上,1個中等鄉鎮約有300多個自然村,平均1個自然村以0.133hm2計算,1個鄉鎮就有40 hm2以上的土地被廢棄。
加強農村土地規劃管理,使土地資源的布局利用既符合自然生態規律又能滿足農村社會經濟運行的要求。在農田耕作中,合理使用農藥化肥,緩解土壤鹽堿化。堅決杜絕盲目開發和過度墾殖,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荒漠化。避免人為毀田毀地,影響農業生產。積極保護農村土地資源,保護好農業生產環境和農村生態環境,為農村土地的利用系統良性循環奠定堅實的基礎。對鄉鎮工廠企業,要嚴管嚴檢嚴監,尤其是一些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必須要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督導和監督管理,嚴禁未經任何處理的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從源頭、從細微處減少各類污染源的存在,保護農村土地質量,避免因污染造成的土地荒廢。在農村土地規劃管理過程中,對任何個人、單位存在的違法違規違紀現象,要嚴肅追究其責任,對相關人員要給予從嚴處理,不能“講私情,看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農業農村取得了歷史性的發展成就,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撐。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戰略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的總要求,指明了廣大農村地區的發展目標、發展方向和發展前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必須要依托于農村土地資源,必須要以土地資源為基礎。因此,對農村土地必須要以宏觀的角度進行科學規劃,確保農村土地規劃管理的長效性、合理性,充分顯示土地規劃的效益,維持土地的規劃性能。規劃中,必須要嚴格區分土地功能,明確審批流程,實時監督土地規劃的制度運行和實施,更好地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滿足農村社會建設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從而發揮出農村土地資源的最大效益。
結束語:進一步加強農村土地規劃管理,根據現有的土地資源、人口分布、經濟發展狀況,充分合理的規劃利用好農村土地,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滿足農業生產、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只有對農村土地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有效治理和保護,才能夠真正發揮出農村土地資源的優勢和價值,對促進新農村的建設發展,對鄉村振興戰略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參考文獻:
[1]年福華,姚士謀.城市建設過程中節約用地途徑[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2,21(1):18-21.
[2]譚善凱.農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對策[J].基礎理論研討,201l(3).
[3]黃花.我國現行農村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問題及改革思路[J].科學社會主義,2010(1).
[4]王建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土地管理若干問題初探[J].山東國土資源,2012(2).
[5]褚麗華,何傳新.農村土地整理與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淺析[j].國土資源,2011(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