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
摘 要:隨著勘探開發的逐步深入,定向井及大斜度井逐漸增加,抽油桿偏磨、油管偏磨,管桿腐蝕、泵適應性差等現象成逐步加劇趨勢,傳統機械采油工藝逐漸表現出一系列不適應性。
針對我廠油井舉升系統存在的問題,我們通過深入調研,查找問題,改進對策,樹立一體化治理的理念,在源頭上優化設計,在舉升上實施四項配套,綜合治理,有效延長了油井壽命,實現了油田開發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躺井;設計;配套;一體化治理
1躺井現狀
我廠稀油井開井1405口,躺井率3.84%,居高不下。根據2012-2014年躺井調研結果顯示,偏磨類占31%,腐蝕類占比21%,尚林油田偏磨和腐蝕共存,單家寺、平方王油田躺井以腐蝕為主,部分井存在底部失穩,濱南油田油井以偏磨為主,失穩桿斷明顯,利津油田油井以偏磨為主,無明顯短板。
2 躺井治理主要做法
2.1治理思路及對策
(1)源頭優化設計
在源頭控制上,通過“機采軟件設計、降電平臺優化、現場鑒定、項目組審核”四個步驟形成工藝設計方案,共優化短周期井126口,實施126口。
(2)舉升工藝配套
針對偏磨、腐蝕、失穩、泵失效井,在舉升上實施四項成熟工藝配套,形成四種基本舉升管柱,減少偏磨、腐蝕、失穩影響,整體延長油井檢泵周期。
配套一:偏磨井規?;瘧脙纫r管。采油廠2006年開始引進內襯管,初期主要應用在重點偏磨井、嚴重腐蝕井上,自2009年具備自行修復內襯管能力后,應用規模逐年加大。隨著2014-2017年不斷加大投入(2015年近20萬米),全廠內襯管在井數達到990口,內襯管占井比例由23.5%上升至目前的57.3%。
配套二:腐蝕井進行緩蝕治理。由于采出液高含水、高礦化度等造成油井腐蝕,同時偏磨、腐蝕相互加劇導致躺井。在林樊家、尚店、平方王、單稀油腐蝕區塊,在主材投入保障的前提下,井筒投加緩蝕劑。全廠腐蝕井186口,投入防腐桿8.9萬米,投加緩蝕劑186井次,實現了腐蝕井藥劑防腐全覆蓋。
配套三:失穩井配套加重桿。由于抽油桿在下行過程中,桿柱中和點以下自重不能抵消阻力,出現底部桿柱失穩,在交變應力作用下造成疲勞,最終導致斷脫。該類問題在供液較差的濱南低滲透區塊較為突出。
根據中和點及抽油桿斷點位置,建立了加重桿使用標準,進一步規范加重桿使用情況。針對全廠257口失穩井實施加重治理,治理后131口井超原來周期,平均延長120天,再次桿斷躺井10口,占比4%,斷桿率由32%下降到4%,失穩桿斷躺井明顯降低,因此,加重桿可作為中深井失穩治理的主導工藝之一。
配套四:分油田應用特種泵。由于普通抽油泵結構、材質等因素限制,在產出液高礦化度、液流沖刷、原油粘度大等條件影響下,導致抽油泵產生7類故障,主要故障點位于凡爾罩和閥座位置。 針對不同油田抽油泵失效問題,在結構上對易失效部位進行改進,游動閥下移,凡爾罩增加內襯,材質上球閥改為硬質合金,短周期井總共應用39臺特種泵,周期延長了132天,且持續有效生產。
(3)防治結合,綜合管控
在舉升工藝配套的基礎上,管理區做好日常熱洗加藥,預防為主。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做好監督考核,通過系統治理,避免短板,避免“木桶效應”,形成一體化躺井治理體系。
3治理效果
通過近三年治理,稀油躺井率由2015年的3.84%下降到2.54%,平均每年下降0.5%,躺井數由618井次下降到425井次。 對比各油田躺井情況,躺井數均呈下降趨勢,全廠每年減少躺井60井次,其中降幅較為明顯的是尚店、平方王油田。
2015底-2017年共治理短周期井126口,其中有79口超原來生產周期,平均生產周期由197天延長至476天,延長了1.5倍。
通過對126口短周期井進行綜合治理,減少作業井次176井次,節約作業費用2112萬元,減少躺井期間原油損失0.66萬噸,投入產出比為1:2.4。
4存在問題及下步工作打算
4.1存在問題
近年來,躺井控制工作不斷突破,躺井井數大幅下降,短周期井逐年減少,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井在作業過程中仍然發現結蠟、腐蝕現象 。短周期井周期短一方面是由于油井自身客觀因素存在,井斜大、產出液腐蝕等,另一方面是由于熱洗加藥不到位,部分井在作業過程中仍然發現結蠟和腐蝕現象。
(2)抽油泵儲備不足,個別井未按要求下入特種泵。在治理過程中,發現有5口井未按要求下入防腐泵、閥罩內襯防腐抽油泵,主要原因是庫存儲備不足。
(3)內襯管與常規管混搭,管柱防腐抗磨先天不足 。由于前期成本因素制約,導致投入欠賬,3口井由于未配套全井內襯管,導致偏磨點上移造成常規油管磨穿,2017治理井中均已配套全井內襯。
(4)部分井內襯管在井時間長,重復使用,導致內襯老化。在治理過程中發現2口短周期井內襯在井時間長,老化脫出。
4.2下步工作打算
2018年面對油田轉型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我們將繼續以控制躺井、整體治理為主線,以原油生產為中心,堅持效益開發理念,結合生產需求和技術難題,科學高效,勇于創新,運用一體化躺井治理模式,穩步提升采油廠躺井治理水平。
(1)短周期井長效投入,高效舉升。2018年,繼續保障長效投入,在井筒舉升配套的同時與油藏治理相結合,將長效治理向高效舉升轉變,延長油井高效期,達到增油保效的目的,2018年計劃治理33口井。
(2)應用激光硬化涂覆防腐耐磨油管,完善偏磨、腐蝕治理工藝。針對內襯管在井年限長易老化、內徑小的缺陷引進激光涂覆油管,該油管具有耐磨、抗磨蝕能力強、摩擦系數低、溫度影響小、內徑余量充足等特點。
(3)城建區油井檢泵周期目標達到1500天。針對城建區油井受周圍環境和井場限制,躺井后維護作業難度大、環保壓力大的問題,我們制定了兩個對策。對策一、針對城建區油井在管理上實施三項優化:“動態參數優化、沉沒度優化、熱洗工藝優化”。對策二、在舉升管柱上分油田配套四種標準舉升管柱。通過兩個對策逐步實現城建區油井安全環保生產,計劃濱南油田治理20口井,尚店油田6口井,平方王油田26口井,利津油田48口井,治理后檢泵周期目標達到1500天。
參考文獻:
[1]張琪,采油工程原理與設計,2000
[2]鄒艷霞,采油工藝技術,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