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林
摘 要: 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電力線路工程的規模化發展,對電力線路工程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將電力工程設計中的路線選擇方案構建作為研究對象,詳細分析了圖上選線及野外選線這兩個方案構建環節,然后將某海島建設的電力線路工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圖上選線及野外選線的流程,分析路線選擇方案的構建與具體應用,以期為電力企業進行電力線路工程設計中路線方案的構建提供理論幫助。
關鍵詞: 電力線路;路線選擇;圖上選線;野外選線
前言:在電力線路工程設計中,路線選擇是最基礎的工作內容,要求設計人員從多方面入手,全面考慮電力線路工程的周邊環境及氣候狀況,選擇最佳的路線及線路的長度,保障電力線路的穩定運行。在實際路線選擇方案構建時,設計人員需要制定多個路線方案,分析每個路線方案經濟性、可行性及工程質量等因素,從而得出最佳的電力線路路線選擇方案,延長電力線路的使用壽命。因此,對于路線選擇方案構建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1.電力線路工程設計的路線選擇方案構建分析
在實際電力線路工程設計過程中,線路選擇方案主要包括圖上選線以及野外選線這兩部分,兩者屬于相輔相成的關系。電力企業首先會進行圖上選線,在施工現場勘查到的數據信息,進行路線方案的初步制定,這一階段會制定多個路線方案,然后再通過野外選線,選擇最終的路線方案。
1.1圖上路線選擇方案
在電力線路工程設計中,圖上選線環節主要負責給出多個路線選擇方案。具體而言,設計人員需要在1:1110000比例尺的地圖上完成路線選擇工作。首先,設計人員需要在圖板上放置地形圖,然后將電路線路工程的起點和終點標識出來,然后再在地形圖中標識出能夠走線的轉角點,根據不同的轉角點制定相應的路線選擇方案,并根據路線選擇方案進行相關資料,如不同路線的環境狀況、氣候狀況及地質水文條件等,為電力線路工程設計提供豐富的參考依據。在資料收集完成之后,設計人員需要根據實際狀況將不合理的路線選擇方案排除掉,并對合理的路線方案進行完善與分析,最終選擇出三個左右的備選方案。具體而言,初步路線選擇方案的分析與篩選主要涉及到以下內容:
(1)分析路線選擇方案中的電力線路工程路線的總長度;(2)確保電力線路工程的路線不會受到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3)分析路線選擇方案中的交通運輸技術和具體的施工工藝;(4)分析路線選擇方案的總投資資金、工程所需的材料重量和設備。與此同時,在路線選擇方案中,設計人員需要明確電力線路所用的電線規格,保障電力線路工程的質量,實現安全用電。具體而言,設計人員需要進行電線負載公路的計算,包括電阻性負載以及電感性負載這兩種,其計算公式為P=UI。另外,設計人員需要選擇合理的布線方式,做好防潮、防鼠以及防腐蝕措施,通過PVC線管以及波紋管的應用,形成密閉的電力線路環境,避免電力線路受到外界因素的不利影響[1]。
1.2野外路線選擇方案
在電力線路工程設計過程中,室內圖上選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地形圖中展示的地形并不能夠真實實時地將電力線路工程的施工狀況展示出來。比如,地形圖并不能展示電力線路工程施工現場的地貌和地形。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路線選擇方案的構建時,需要進行野外選線,要求設計人員在明確三個左右路線方案的基礎上,進行電力線路工程施工現場的野外勘察,明確具體的地形地貌資料,選擇最佳的路線方案。具體而言,野外選線工作的開展目的就是為了核對圖上選線環節制定的路線方案,從而提高路線方案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在實際的野外踏勘工作中,設計人員需要調查當地的運輸環境,選擇距離電力線路工程施工現場相對較近,而且性價比較高的材料供應商,實現就近取材,以此降低電力線路工程的材料成本。
對于野外踏勘工作而言,圖上選線環節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設計人員需要將圖上選線的工作結果貫徹落實于野外踏勘工作中,兩者的契合度越高,就表明路線方案越符合電力線路工程的實際,從而選擇最佳的線路方案。在明確最佳線路方案之后,電力企業需要開展工程建設標志的埋設工作。需要注意的是,電力企業需要安排專業的野外踏勘人員開展野外選線工作,要求野外踏勘人員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具備電力線路工程施工的技術維護工作經驗,這樣才能夠使圖上選線制定的路線方案落實于實際,提高電力線路工程的執行,保障電力線路的穩定可靠運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野外選線環節中,野外踏勘人員需要盡量選擇簡潔的錄像方案。也就是說,設計人員需要盡量選擇轉角度數相對較低、轉角次數少而且路線最短的方案,這樣才能夠提高線路運輸的效率,節約電力線路的占地空間,避免電力線路出現較大的跨越性,提高電力線路工程的經濟性。
2.電力線路工程設計的路線選擇方案構建實例
本文將某海島建設的電力線路工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線路選擇方案的構建與實踐應用。該海島的電力線路工程屬于跨越工程,需要跨越一片海洋,架線的塔高度高于80米,其檔距超過800米,對電力線路工程的要求較高。在實際的電力線路路線設計中,設計人員需要確保電力線路的路線不會對航運造成負面影響。因此,設計人員根據電力線路工程施工現場的地形圖,在遵守當地政策法規的基礎上,制定了如下三種路線選擇方案。
方案一:將架空電纜和海底電纜進行連接,該方案的電力線路路徑總長度為104千米,電力線路跨越的海域長度為3.5千米,海域的深度為24米,海底電纜線路的總長度為115千米,在方案一的電力線路設計中,電力線路共有四處跨越,每次跨越的長度為12千米;方案二,海底電纜路線選擇方案,電路路線的總長度為50千米,線路的架空長度為65米,電力電路的總長度為115千米;方案三,全架空方案,設計人員在明確架空全長之后,進行電力線路的設計,路線的總長度為148千米。
在實際的電力線路工程施工中,通過專業野外踏勘人員的野外選線,電力企業對上述三種方案的可行性、經濟性及施工工藝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明確三個路線方案與實際狀況的契合度,最終選擇維護成本較低、線路最短的方案一作為路線施工方案。在方案一的施工過程中,電力企業通過深埋海底電纜的方式,保障電力線路工程的可靠運行,大大減少了電力線路工程的故障發生概率[2]。
結論:綜上所述,電力線路工程設計中的路線選擇方案構建涉及到較多的內容,需要設計人員考慮多個方面。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設計人員需要做好圖上選線工作,在保障電力線路工程質量的基礎上,制定多個路線選擇方案,然后通過野外選線明確經濟性、可行性與工程質量兼備的路線方案,提高電力線路工程設計的系統性與規范性,保障電力線路工程的可靠運行,促進我國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為相關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許青云.電力線路設計中如何進行路徑選擇[J].中外企業家,2017(33):158+160.
[2]馮濤.電力路線設計過程中路徑的選擇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17):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