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武斌
摘 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也越來越得到重視。基于此,本文將針對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現狀以及問題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加強對施工現場、水文環境、地質環境的勘察措施,希望對我國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改善有所幫助。
關鍵詞: 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
引言:
現階段,我國的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還存在著重視程度較低、研究范圍不全面、監督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相關的理論研究也還不夠成熟,所以本文針對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現狀、問題及其完善方法的研究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1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現狀
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先進理論技術的指導運用。現階段,我國對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高,先進的理論還不能夠切實地運用到實際評估的工作之中,從而引發了評估工作落后、評估水平低的問題,使得現階段的評估工作無法滿足實際要求。其次,評價體系的缺失。現階段的評估工作的開展,并沒有形成系統的評價體系,經常有評估結果與實際情況有出入的狀況發生。再加上,勘察技術落后、相關設施的不科學等問題使得勘察工作很難有效進行,進而影響評估工作的科學進行。最后,缺乏現場勘察。只有因地制宜,施工方案才更有針對性與科學性,才能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從而避免地質災害事故的發生。而現階段的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對施工現場的考察研究工作缺乏,影響了水利工程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此外,目前我國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還存在著施工現場的勘察水平以及施工水平低,勘察人員不專業的現象。
2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所面臨的問題
2.1重視程度較低
現階段,我國的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還面臨著對水環工地質災害危險性重視程度低的問題。這種問題經常會導致相關勘察技術人員,在進行實地勘察是過程中工作不夠認真仔細,進而引發檢查的不到位,引起部分隱患點失察的現象出現。勘探工作的失察將會直接引起勘察報告與實際現場環境狀況的差異,使得工程項目無法準確地掌握水工環地質問題,提高了施工的盲目程度,極易造成安全隱患。此外,重視程度的不足,也會給危險性評估報告的編制、預防方案的制定帶來影響,經常會出現制定的方案效果不夠明顯的問題,進而影響工程建設的施工效率與質量。可以說,對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是影響評估結果的重要因素。
2.2研究范圍不全面
研究范圍不全面,也是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所必須面臨的問題。通常情況下,地質災害的發生是受多重因素影響的,這種影響不僅僅涉及到水況、地質,還涉及到時間。地質災害的發生是不同影響因素相互作用,并經過長時間積累的復雜的過程。但是,現階段,我國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評估研究范圍通常只在明顯隱患點開展,對其他因素的勘察與評估很少涉及。這種評估方式極易造成重要影響因素的遺漏,從而引發地質災害,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所以,研究范圍不全面是當下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所必須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考慮到災害發生的各種影響因素,從而擴大研究調查預防的范圍,提高評估工作的準確性,使得災害防御措施得到進一步的完善,進而促進工程建設的效率與質量。
2.3監督機制不完善
監督機制不完善同樣是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現階段,我國部分地區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還沒有完善的監督機制,而且對此的重視程度也不高。監督機制的缺失與不足,直接影響了地質災害的防治和評估工作的正常進行。例如,某地區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由于沒有體系化的監督機制所約束,經常出現遲遲不勘察、不評估,草草結束評估工作的現象,評估報告的科學性很難得到保證。監督機制不完善主要表現在評估工作統一標準的缺乏、查編制報告和監督施工制度的不合理、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的監管不夠到位等三個方面。沒有良好的監督機制,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很難得到有效保證[1]。
3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相關問題的完善方法
3.1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勘察
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勘察是提高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質量,解決相關問題的重要前提。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勘察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施工前,要對施工現場的地形進行系統地、全面地分析,通過分析結果,提高施工現場的情況掌握能力,以此進行施工方案的制定往往會更加合理。其次,進行水利工程項目施工要求的具體分析,增強施工技術的運用能力,為具體的施工做好理論鋪墊,從而提高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有效性。最后,加強對施工材料的管理,并挑選最適合的施工材料進行施工。通常情況下,施工材料的科學性是保證施工質量的重要因素。綜上所述,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勘測是促進評估科學性的提高、水利工程項目的順利完成的必要措施。
3.2加強對水文環境的勘察
加強對水文環境的勘察是解決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中勘察問題的核心環節。加強對水文環境的勘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進行評估參考數據的合理劃分。將地下巖溶的發育情況作為重要依據,通常情況下,巖溶的發育情況根據發育程度可以劃分為10%以下、10~54%之間以及54%以上的三種。根據這三種發育程度來分析地質災害的狀況,往往具有一定的指導價值。其次,進行水文地質災害影響因素的分析。分析影響因素是提高防治措施針對性的關鍵。最后,進行地質災害危險等級的劃分。一般來說,危險等級的劃分是由統一的規定標準的,按標準進行危險性等級的劃分,不僅可以提高評估報告的精準度,還可以加強人們對地質災害危險性的認識。
3.3加強對地質環境的勘察
加強對地質環境的勘察是降低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提高評估工作科學性的重要保證。加強對地質環境的勘察,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針對水工環地質災害的危險程度進行等級評定,提高對地質災害問題的重視程度。其次,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施工技術、設備等,針對地質災害問題,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地質災害發生,影響施工進度。再次,制定突發狀況處理方案。為突發事件提供高校的應急方式,較少突發事件所造成的損失。最后,完善監督制度,加強監督管理,督促地質環境的勘察的順利進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科學性[2]。
結束語: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發展,水利工程項目逐漸增多,在工程項目之前做好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十分關鍵,而評估工作的科學性對工程項目的質量與效率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加強對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規范,促進我國城市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澎軍,張鵬程,馬成陽.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6(22):127+129.
[2]劉域田,李寧,孫立偉,趙軍,林野.礦山地質勘探中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7(18):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