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D中國政務輿情監測中心
北京,讓這個冬天不再冷
■IUD中國政務輿情監測中心
火災是安全生產的“灰犀牛”,北京大興“11·18”火災事故帶給我們的教訓極其深刻。城市要發展,“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一條紅線,是時時刻刻要繃緊的一根弦。必須動真格、出重拳,對“三合一”“多合一”場所及違法建設違法經營進行堅決整治,不留死角,全面清零。同時,強政府也要有“弱”情懷。要關心和關愛外來務工人員,體現人文關懷,要講究方法,讓他們有歸屬感和獲得感,讓他們感受到首善之區的城市溫度。

下發《關于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的通知》
“三合一”“多合一”
自11月20日開始至12月底,集中40天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范圍覆蓋北京市各地區、各行業領域和各類企業。其中,以城鄉結合部為核心,清查整治倉儲物流、汽配城、批發市場等,特別是火災隱患,重點是“三合一”“多合一”等重大消防隱患
北京市這次在全市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逐鎮街、逐村院、逐企業進行了地毯式排查,先后完成兩輪底數摸排。
四個“一批”
專項行動將結合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動,集中整治一批突出問題,取締一批違法場所,拆除一批違章建筑,關閉一批違法違規和不符合安全條件的企業
在11月19日召開的專項行動部署電視電話會上,蔡奇指出,“11·18”火災事故教訓極其深刻。火災是安全生產的“灰犀牛”,全市都必須警醒起來,痛下決心,采取斷然措施,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切實維護首都安全穩定。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把“人命關天,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要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堅持問題導向,找出思想盲區、管理盲區,下決心加大對“三合一”“多合一”場所、工業大院、散亂污企業、違法建設等的清理力度,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排查范圍
存在安全隱患的違法建設和違法經營,一些經營者只顧私利無視安全法規、無視員工和租戶安全的違法行為
排查區域
全市行動,全面排查。從目前的排查數據看,各區都排查出了問題,最多的一個區摸排出近4000處
清查隱患
逐鎮街、逐村院、逐企業開展地毯式排查,先后完成了兩輪底數摸排,第一輪消防系統列出9497件隱患場所清單。第二輪累計排查上賬的安全隱患多達25395處
工作方法
不存在所謂“驅趕‘低端人口’”:政府有責任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違法經營,消除嚴重安全隱患。行動的原則是生命至上,在這個問題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排查清理工作總體是有序的,但其中也有個別簡單生硬的情況。有些村的工作過于焦急,給搬遷群眾的生活安置造成了暫時困難。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及時下發通知,要求即時糾正這些問題,在拆除清理隱患前必須先發通告,講清利害,深入細致地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在向社會或企業所發的通知公告中,要講清政策,做好引導,依法依規清理整治,尤其是要求企業要負起員工安全的責任
當前,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正在全市展開,市、區兩級立即行動,以對人民生命負責的態度,堅持“不漏一處、不留一患”,及時發現并嚴肅處理了一批觸目驚心的重大消防隱患
大興區●專項行動實行“一把手”負責制,以“出重拳、下狠手、零容忍”的態度,采取行業部門力量下沉基層、屬地領導包片、屬地干部包村居的形式開展,要求各屬地、各部門要一家一家查,一處一處盯,堅決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在確保12月底前完成專項整治基礎上,再延長一個月時間開展“回頭看”,全面徹底排查整治隱患
東城區
●結合區情和事故發生特點,部署全區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方案,指明了排查整治的重點內容,明確了行業部門、街道(地區)的職責分工和整治重點,要求各行業部門、屬地街道務必做到自身一崗雙責履行到位,結合疏解整治促提升,非法違規經營單位清理到位
西城區●嚴格排查清理整治違法違章建設、非法生產經營、違法群租衍生的安全隱患。11月19日以來,全區累計出動執法檢查19918人次,監督檢查單位15183家,發現一般隱患5477項,重大隱患121項,拆除、清理違法建設135處,面積8026平方米,行政處罰143家,停產、停業75家,關閉取締114家,行政處罰31.42萬元,處理人員39人
順義區
●實行“聯勤聯動+群防群治”的全覆蓋形式,全區公安、消防、派出所、治安、安監、工商等警種和部門,每天組成15個檢查組,深入首都機場周邊鎮、街開展24小時不間斷清查,全力整治消防隱患。截至目前,全區鎮街共檢查單位3421家,發現隱患2974處,督改2565處,查封367處,關停162家,拘留14人,罰款38.5萬元
朝陽區
●啟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11月18日、19日兩晚,區主要領導帶隊采取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方式,對蟹島度假村、十八里店鄉、勁松街道、王四營鄉、黑莊戶鄉等地區進行安全生產大檢查
海淀區
●要求各街鎮、各部門、各單位要以最嚴的標準、最高的要求、最實的措施全面排查清理整治各地區、各行業領域和各類企業的安全隱患,不留盲區、不留死角,確保全覆蓋。特別是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工業大院、散亂污企業,要堅決進行整改,根治安全隱患,做到不漏一處、不留一患
昌平區
●昌平區在兩天時間內集中整治了一批突出問題,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11月24日,各部門、各鎮街共出動檢查人員5102人次,檢查生產經營單位3780家;發現一般隱患1959項,重大隱患11項,立即整改隱患1177項,限期整改隱患243項,行政處罰96家,處罰金額14.845萬元,責令停產停業30家,關閉取締77家,拆除、清理違法建設6處,820平方米
密云區
●11月20日至11月28日,全區共計監督檢查單位15773家,出動檢查人員7611人次,發現一般隱患5605項,重大隱患205,項,拆除清理違法建設291處,面積50436平方米,行政處罰50家次,停產停業318家,關閉取締192家,罰款4.92萬元,處理人員45人
其他城區
●懷柔區組成16個檢查組,對全區14個鎮鄉,2個街道辦事處,科學城、示范區等地開展了全面督查檢查
●延慶區以世園會、冬奧會建設項目為重點,對施工現場、工人生活區等開展清查整治。對存在的“三合一”“多合一”場所,開展聯合執法,一律查封現場,清退人員
●石景山區老山街道辦事處聯合多部門對地區消防隱患點位、平房區尤其是已拆除的空置大雜院進行全面消防安全排查,聯合執法檢查12個點位,約談6戶;清理堆物40余處
●通州區由區領導帶隊,深入各鄉鎮、街道、村、社區,開展安全生產地毯式檢查,出動人員8000人次,摸排檢查點位1000多處,對于發現的問題,嚴格要求整改
●平谷區在全區范圍內啟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并在市級“六個嚴查”的基礎上,結合區級實際細化成“十六個嚴查”,一村一村、一院一院進行地毯式摸排,確保全區零盲點做好城市防火和森林防火
●門頭溝區主要領導一線部署,帶隊檢查,一村一村、一院一院進行地毯式摸排,不放過任何角落
●房山區召開專項行動調度會,要求要逐個排查,不留死角盲區;堅持把隱患消除為原則,清查一批隱患,整治一批違法違規行為,關停一批高風險場所,曝光一批重大隱患單位,處理一批責任人
在整治火災隱患“穩準狠”的同時,相關部門也要確保群眾都能溫暖過冬
在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過程中,群眾的過渡期安置工作至關重要。對此,市委書記蔡奇強調,無論是本地群眾,還是外來務工人員,都要關心他們,妥善安排好他們的生產生活出路。
11月27日,大興區西紅門地區舉辦專場招聘會,為該地區在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過程中因安全隱患風險突出而關停的“三合一”“多合一”場所中的人員提供新的就業機會。與以往的招聘會不同,此次招聘突出了“管吃管住”,以解決部分務工人員的燃眉之急。首場招聘會上,共有27家企業上門提供101個工種的508個崗位
大興區舉辦火災后首場招聘會
11月27日,在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過程中,西紅門鎮制定了“拆除騰退臨時救助政策”。為確有經濟困難、
有返鄉意愿的群眾提供過渡性住宿和返鄉車票,確保專項行動中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西紅門鎮制定拆除騰退臨時救助政策
11月29日,大興區舉辦第二場招聘會,參與的企業達到了43家,崗位類型也更加豐富,既涵蓋普工、電工、操作工、銷售等普通技術工種,還包括人力資源主管、人事主管、文案策劃等176個工種,招聘崗位達到了1310個
大興舉辦第二次招聘會單位多崗位多
為確保專項行動中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西紅門鎮成立臨時救助小組,被救助者可以向臨時救助工作小組提出申請,通過登記和身份信息核錄后即可獲得相應的臨時救助
西紅門鎮成立臨時救助小組
11月27日,北京市委召開區委書記會,專題部署保平安工作。蔡奇強調,要充分認識維護首都安全穩定的極端重要性,守土盡責,確保一方平安。
針對“11·18”火災事故
蔡奇指出,事故觸及的是首都安全穩定底線。各級領導要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政治責任感,確保首都安全穩定,為黨中央站好崗、放好哨
針對專項行動
蔡奇強調,要堅定,堅決扛起對人民生命負責的責任,沒有什么比生命更寶貴。專項行動按照市安委會統一部署穩步推進
針對行動中存在的問題
蔡奇強調,要有序,要注意方式方法,防止個別地方簡單化,防止急躁情緒
針對困難群眾
蔡奇指出,清除消防安全隱患是一場持久戰,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注意把握工作節奏,給分流群眾留出時間。要注重人文關懷,加大對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
守住城市安全紅線才有一切:輿論場上也出現了一些聲音,有些借排查清理安全隱患質疑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有些把相關行動措施曲解為排斥所謂“低端人口”,還有些擔心專項行動會影響社會生產生活。這些錯誤認識,有必要加以澄清,以達成更多的行動共識。(《北京日報》 11月24日)
整治行動要力度也要溫度 需重溫北京精神之“厚德、包容”:整治專項行動需要有“力度”,是因為整治城市亂象,杜絕安全隱患的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但與此同時,去沉疴是為了救人,是為了替人民負責。因此,確保工作“力度”,也要確保專項行動有“溫度”。(央視網 11月26日)
排查清理隱患也要用務實方法:全市25395處隱患,任務艱巨。但越是艱巨的工作,越是緊迫的任務,越需要在行動過程中避免簡單生硬,保留執法的“溫度”。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如何保障相關民眾平穩度過“過渡期”,也是從微觀上考量專項行動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維度。(《新京報》11月27日)
11月30日,緊鄰首都機場,有“國門第一鎮”之稱的順義天竺鎮舉辦2017年“產業轉型、就業升級”招聘會。
另外,天竺鎮在為民眾提供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的同時,注重提升產業結構。例如,將過去的一些有消防隱患的庫房進行整改,達標后引進一些文化創意產業。
26家用人企業
國航股份地面服務部、海航飛航航空地面服務有限公司、順豐速運集團有限公司、天竺之星奔馳等
設置了會計、客服、銷售顧問、前臺接待、消防總控、電工、司機等45類工種崗位
絕大多數單位都提供食宿保障,有的還有班車、過節費等
為了提升人崗匹配度,此次招聘會采取“分批招聘”的形式進行,現場共有500余人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
為了進一步保障疏解外來務工人員生活,12月6日,北京市東城區舉辦了城鄉勞動者精準幫扶轉場招聘會。此次招聘會的主要目的是為企業疏解走的外來務工人員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為他們在找到新的工作之前提供一定的幫助。
企業合法繳納社保
企業原因造成離職
疏解企業外來務工人員可以領取一次性生活補貼
企業原因造成離職的,企業會提供一個證明,失業人員去人社部門登記,就可以領取這筆補貼,讓失業外來務工人員有個緩沖
失業人員繳納失業保險滿一年,可以領一個月的一次性補貼,補貼標準是1128元。符合要求的失業人員最多可以領到12個月的補貼
◆東城區此次招聘會有25家企業提供了960個崗位:
“北京金隅喜來登大酒店”“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 “北京吉利大廈”等25家企業,提供的近千個崗位,涵蓋項目經理助理、會議服務、銷售等45個工種
◆有600人參加招聘會,59人與單位達成初步就業意向:本次招聘活動主要面向東城區和周邊區域有求職就業意愿的外來務工人員、市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及轄區有就業意愿的生活困難人員、殘疾人、高校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等群體
12月6日,2017年通州冬季送暖就業幫扶系列招聘會——臺湖專場舉行。這是通州最近舉行的第二場招聘活動,主要面向轄區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以及各類技能人才,提供了經理主管、工程技師、行政辦公、市場運營等3476個就業崗位,涉及技術研發、金融房產、倉儲運輸、生產制造等多個行業。
即日起至12月中旬,通州將陸續開展大型招聘會16場,通過密集舉行的招聘會,全力做好就業幫扶工作,提供就業機會。
在房山,就業幫扶專場招聘會同樣如期而至。在12月1日舉辦的招聘會上,61家企業提供了文員、司機、保安員、保潔員等1318個崗位,共有千余人參加,最終376人達成初步就業意向。本次遴選企業時,特別強調“食宿”。參加招聘會的近5成崗位均可為勞動者提供正規食宿。據房山區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給因安全隱患風險突出而退出的“三合一”“多合一”場所的勞動者提供新的就業機會,該區將從12月起至明年2月中旬,集中開展以“就業保民生、幫扶送溫暖”為主題的“暖冬行動”,通過政策宣傳引導、鼓勵技能培訓、舉辦系列招聘會等措施,全面幫助有求職就業意愿的城鄉勞動力實現再就業。
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需要五湖四海的建設者一起奮斗、一起打拼
決策與建議
城市治理重在精細,要下“繡花”功夫。要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防止用力過猛,避免排浪式、運動式清理整治。辦實事要緊緊扣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讓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讓我們的城市更有溫度。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別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過程。外來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通過市場方式補足了城市的服務業短板。真正的生態宜居城市首先要增加包容,要細致耐心的服務,要做好與新經濟模式相關的市場化主體和外來人口融入城市的服務和保障。
12月7日,在2017中國幸福城市論壇上,成都剛剛榮獲“2017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在評價體系當中,人情味和包容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國家發改委研究員馮奎對成都開放包容的城市品格印象深刻,“一個具有包容性格的城市,就是應該讓所有人感到溫暖”。
“愛國、創新、包容、厚德”,這是北京精神的全部內涵。當北京的發展與全球頂尖城市相比在諸多方面都并不遜色的時刻,我們堅信這座城市將會擁有燦爛的未來。而這個未來,離不開進城務工人員的奮斗,這份屬于城市的榮光他們也不該缺席。讓他們能夠有尊嚴地、體面地追求美好生活、追求自己的夢想,既是這座城市厚德載物、包容精神的體現,也是城市管理者的義務,還是北京作為現代化都市應有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