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浩



汽車嘛,一般來說,都是在地上跑的,偶爾有兩棲的,還可以在水里開一開。但是,你見過能上天的嗎?如果汽車上了天,是個什么樣兒?這個腦洞復(fù)么開?你瞧瞧這幾樣發(fā)明。就明白啦。
直升機版
這款被稱為“PH-PAV”的汽車非常小巧,只能乘坐一人。它的地面動力系統(tǒng)還參考了摩托車的特點,采用三輪設(shè)計,從而避免了四輪車輛那復(fù)雜的舵式方向盤系統(tǒng),因此,它也在地上獲得了非常好的彎道性能,你甚至能夠感受到賽車的感覺。然而,它還是一架飛機,有玲瑯滿目的儀表盤……
作為一臺飛行器,“PH-PAV”的動力來自尾部的小型螺旋槳推力和頂部的大螺旋槳升力。在起飛前,需要先完成模式切換:兩個螺旋槳都是折疊的,特別是頂上那個,需要通過與尾翼相連的拉桿帶動將螺旋槳豎起。雖然它看起來非常像直升機,但是似乎并不能原地起飛,而是需要在跑道上短距離助跑以后才可以升空。同樣,落地時也需要對準跑道或筆直的道路,降落后也要滑行一段距離。總之,這是一個混合了多種血統(tǒng)的有趣設(shè)計。
飛機版
這款被稱為“空中移動”的“飛車”由斯洛伐克的同名公司生產(chǎn),幾乎完全是汽車和固定翼飛機結(jié)合的產(chǎn)物。不過,它也借鑒了艦載機的設(shè)計,采用了可以折疊的機翼,畢竟伸著翅膀在公路上跑實在是阻礙交通嘛。
這車看起來是相當華麗高端的,它的頭部看起來像一輛跑車,駕駛艙也采用了艙蓋式設(shè)計,看起來很上檔次。它保留了汽車前部的大多數(shù)設(shè)計,包括第一排座位,這樣的話,這臺飛車是可以載兩個人上天的。它的陸地運動系統(tǒng)也和多數(shù)汽車一樣,由前輪驅(qū)動,而且出于減小空氣阻力和后部重量的考慮,后輪進行了縮小化處理。
“空中移動”的空中動力部分來自尾部的螺旋槳。在需要起飛時,它的機翼會由折疊狀態(tài)展開,然后由螺旋槳推動,經(jīng)過助跑以后起飛。一旦進入飛機模式,它的操作基本和飛機無異。由于翅膀展開以后需要較大的寬度,“空中移動”對起降的跑道要求更高一些,需要在筆直、沒有其它車輛、沒有護欄的較寬道路。不過,它至少比多數(shù)飛機對跑道的要求要低——任意機場都具備讓它起降的條件。
無人機版
這一款飛行汽車,你可以小小地驕傲一下,這是我國的億航公司生產(chǎn)的,這是一家智能飛機生產(chǎn)企業(yè)。我這么一說,你大概也猜到了,這家企業(yè)擅長生產(chǎn)無人機,而且銷量還不錯。但這并不代表著他們不想在有人飛行器上插一腿,于是“億航184”誕生了。
當然,它也是妥妥的無人機范兒,仿佛一個大號的四軸無人機一般。不過,這可是有駕駛員座艙的哦。座艙采用左右式開門,可以乘坐一人。不過與前面兩款不同的是,這款飛行器沒有輪子,所以不能在大馬路上跑。但是,這并不妨礙它沿著馬路飛,或者在馬路上起降。事實上,它是最不挑剔起降地點的,因為它是垂直起降的,只要有一小塊平坦的地面,它就能降落。
這臺不能跑的飛行汽車最大的特點就是高度智能化。依靠強大的無人機技術(shù),“億航184”可以做到一鍵起飛或降落,自帶的攝像頭能夠自動識別地上的降落靶標,精準降落。甚至它連APP(應(yīng)用程序)都有了!你可以對著電子地圖選擇目的地,然后,駕駛的事情,就交給飛行器自己吧。從這個角度上來講,這真是一臺傻瓜式的空中交通工具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