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鈞
“工匠精神”是作用于物質的一種精神,在即將到來的智能化時代,我們欠缺的恰恰是作用于精神層面的一種東西。為什么“工匠精神”要發展為“智匠精神”?
中國文化的一個優秀傳統是重視名分,所謂名實相符、文質相當。從表達意義上講,“工匠精神”這個詞并不貼切。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把“工匠精神”與誠信、顧客至上等概念掛起鉤來,進行了“超語義”解釋。他們發現,這個詞并沒有導向他們所需要的方向 ,反而帶來很多語義和表述上的困難。
同樣,從現實來看,“工匠精神”又不能完全支撐創新發展、共享經濟等全新的經濟發展形態。原因在哪里呢?
一條新的經濟意義上的鐵律已經橫在我們面前,那就是青年人的精神消費已經全面超越物質消費——無論是從金錢、精力還是時間上看。從這個意義上就會看懂目前實體經濟困境的深層原因:青年購買的不是 “物”,而是 “體驗”。騎自行車只是一種“物質”消費,而騎共享單車則是一種“精神”消費。
“工匠精神”是作用于物質的一種精神,而現在我們欠缺的恰恰是作用于精神層面的一種東西。舊的表述已經裝不下新的世界了,青年人在呼喚一種“智匠精神”!
“智匠精神”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追求卓越的心志”、“精妙設計的快感”、“復雜抽象的思維”。
“追求卓越的心志”是“智匠精神”的起點,這與工匠精神是同一個地基。之所以很多青年人把創業當作一種很酷的選擇,即使失敗幾次也初心不改,就是因為自己可以主導自己的命運。有人以西游記里的妖怪為喻,不無道理:那些天庭員工,在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都很慫,但自己創業為妖時,個個好斗狠勇,逼得孫大圣四處借兵。只有能夠主導自己命運的人,才能永葆那顆初心;只有永葆初心的人,才能對自身價值充滿信心;只有對自身價值充滿信心的人,才會有堅持自己理念的決心;只有堅持自己理念的人,才有追求卓越的心志。因此,給青年人營造一個主導自己命運的社會環境、創業環境,是形成智匠精神的基礎。
“精妙設計的快感”是“智匠精神”的入口。實事求是地講,中國制造的品質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且不說高鐵這樣高大上的項目,僅僅以我們平時購物體驗,國產商品質量方面并不比進口的明顯差。但真正的差距在功能、性能和外觀的統一上,也就是設計出了問題。這在裝修方面最為典型:常常為一件東西,跑遍全城,就沒一件中意的。有的東西也下了功夫,但功能、外觀總有許多缺憾。
著名設計大師呂敬人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公式:藝術乘以工學等于設計的平方。他認為,設計必須同時兼有很好的藝術創意點和藝術的敏感性,邏輯的思維和信息邏輯的構建,加上細膩注重細節精巧的技術,融合在一起就是原設計的平方值、立方值、甚至于N次方值的兌現!價值連城的有生命力的設計,一定是藝術和工學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學者往往注重形而上,工匠往往注重形而下,在當今時代,二者皆不可偏頗,需要形成兩者結合的“智匠精神”。喬布斯身上很好地體現了這種精神。
“復雜抽象的思維”是“智匠精神”的內核。現在不少人喜歡說簡單就是最高境界,喜歡化繁為簡。但是繁簡是相對的,沒有繁,何來簡?簡是繁的二次元——沒有“繁”作為基礎的“簡”都是蒙事兒的。
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復雜社會”,這是人類進步的標志。只有復雜社會才能夠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并容納多元文化。而復雜社會需要復雜的組織、復雜的戰略、復雜的設備與復雜的文化。
社會組織同樣如此。現代社會政府的核心問題不是放權收權問題,而是如何讓權力有效運轉起來,這就需要極為復雜的內部設計。
因此,當我們已經由工業時代進入信息化、智能化時代,我們的精神LOGO也要與時俱進,“工匠精神”必須進化為“智匠精神”,否則就會被即將到來的智能化時代甩在后面。
(胡金薦自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