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愛
【內容摘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打造高效課堂要求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經歷投入,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本文從讓學生參與課堂;創設英語教學情境激發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多向互動;運用“體態語言”;運用錄音媒體;從激勵抓起,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方面來談論如何優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優化 英語 課堂教學
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低下。面對教英語遇到種種困難,平時的我感到很困惑,一有空就想辦法找規律希望能較快的優化自己的課堂。
通過自己的理論學習,解決了我的困惑,給了我靈感,讓我在自己原有的經驗上,對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特別是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有了自己的一套教學策略。
一、讓參與貫穿整個英語課堂教學來優化課堂教學
1.課前參與
英語的課前參與,也是以“讀”為主,因讀而知“意”,在讀的時候一定要大聲,要注意語音語調。對話要讀通讀熟。通過朗讀學生自然而然就知道意思了。我把學生在晨讀時遇到的問題記在本子上,上課時詳講。例如我教學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一課前,先讓每個學生第一天打掃自己的房間,并寫出日記記熟,在晨讀時兩兩一組,用英語問打掃的情況。長期這樣的訓練,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提高了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2.課中參與
努力創新,激發學生學習樂趣,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對英語“多看、多思”,培養英語學習習慣。為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實踐、敢于創新。在教學英語難單詞時,我讓學生帶來卡紙和剪刀剪出單詞字母,有利于記憶單詞。教學歌曲時讓學生邊唱邊舞,學生在娛樂的同時,也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英語,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課后參與
課外我讓學生在生活種多觀察,多記憶單字,在車站有stop,station,在飯館有menu,restaurant等等有的可以直接記住,有的抄下回家記。課后的參與使部分懶惰的同學有了更多的壓力,使他們不得不學。
二、教師講授需把握分寸來優化課堂教學
教師的講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應把握分寸,恰當的講。在教學的某個環節,恰當的講解分析單元的某些詞句段,對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是極為重要的。恰當的講,才能促進學生對該單元的理解,提高其鑒賞水平。蜻蜓點水或過深過透地講都無助于學生的文化積累和思維鍛煉。教師若面面俱到,講的太多太泛,學生聽課時的思維會處于“休眠”狀態;教師若引經考據,講得太深奧,學生聽課時的思維會處于“茫然”狀態。從教學論的角度看,恰當的講,還要注意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和特點。根據維果茨基的學習潛力理論,“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他們的年齡與心理力量所許可”,即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強調因材施教,因“班”施教,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在智力的最近發展區充分展示才華。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恰當的講”的引導下,漸入學習的佳境。
三、創設英語教學情境優化課堂教學
通過實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I'd like some fruit時,我準備了蘋果、梨、橘子和西瓜各一個,先學習四個單詞:apple,pear,orange,watermelon,逐一舉起水果,用漢語問他們的名詞,讓學生介紹關于這些水果的信息,(什么顏色?甜不甜?大或者小?)提醒學生這四個物品都是什么水果,在黑板上寫出單詞,fruit并讓學生大聲朗讀。看看他們還能不能說出更多的水果(香蕉、草莓的同時大聲說出它的名字,重復做一次讓學生跟讀。完成這一環節以后,讓學生在他們的筆記本上畫出每種水果并寫出單詞。
四、小組合作多向互動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教師在英語課堂的各個環節中,有意識地設計師生和生生小組互動的口語交際實踐訓練達到優化課堂的目的。
1.師生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一個合作的身份與學生共同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在學生陷入困境時加以引導、點撥;在學生走入迷境時,啟發交流、探討,與學生建立起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從而使學生產生表達的動力。小組合作討論開展得非常順利時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表揚;對小組還不清楚任務時,教師要有耐心向學生反復說明任務的內容及操作程序;小組合作討論提前完成時,教師應檢驗他們是否真的完成了所要討論的題目;總結、評價學生討論的結果。
2.生生互動。口語交際應該面向全體,做到人人練說,生生互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進行教學,發動群體作用,促進形成合作學習的良好氣氛。經常給予學生相互合作的機會,使學生在問、說、評、議的互動交流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3.群體互動。群體間互動主要是通過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辯論、表演比賽等形式,這種帶有競爭性質的互動,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一種很好形式。有比賽就會有競爭,再生生互動之間,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可見群體互動是為學生樂于表達搭建的一座橋梁。
五、運用“體態語言”優化課堂教學
在我國,英語教學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和足夠量的語言輸入。因此,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英語交流顯得格外重要。為了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教師要盡量少說漢語。而學生用英語交際最大的心理障礙就是害羞,我在教學中給學生使以親切的微笑、和善的眼神,都可以使學生擺脫和緩解心理障礙,學生在參與做動作的氛圍中全身心的投入,促使他們拋開膽怯心理,大膽開口,大膽交往。例如:在教學open、close時,我立刻用手演示打開和合上的動作,學生馬上就心領神會,起到了語言交際的效果。還有swim,skate,smell,look,clap your hands,stamp your feet……這些生動的“體態語言”可引起學生學習表演的興趣,使他們迫切希望能有機會與人交往,課堂氣氛也會非常活躍,從而達到訓練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的目的。
六、運用錄音媒體營造口語氛圍優化課堂教學
錄音機是英語教學中使用最多又容易控制的電教媒體,他能夠提供真正的語言范例,能夠表現各種語言背景中的言語。有利于學生去模仿,方便學生去扮演各種角色,提高口語。在教學環節中放英語歌曲讓學生邊聽邊唱邊表演,營造愉快和諧的英語學習氣氛。在講授知識時,讓學生邊看投影邊聽錄音。生動的畫面、優美的朗讀、抑揚的語調,能感染學生,誘發學習欲望。其次,在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程度、進行課堂反饋時,可以把事先準備好的錄音內容播放出來,讓學生邊聽邊做。通過錄音機在這一教學環節的使用,可以較為全面地迅速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較正確的評估。而且,在英語教學環節中恰當地運用錄音機,不僅提高了練習密度,還加大了課堂容量,而且,還為學生營造了愉快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學得容易,有趣味,教師教得也輕松自如。
七、從激勵抓起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優化課堂教學
學生對于老師提出的種種自主學習習慣要求容易接近和形成,但也容易忘記,不易長期堅持。所以對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要堅持不懈,采取經常性、定期的提示和表揚的辦法、生動活潑的方法來強化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例如每當學完一章內容后就要進行復習,與學習新課比起來,復習舊課顯然是炒冷飯,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我就決定采取抽簽答題的辦法,對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具體做法:上課前有針對性地出一些題目抄寫在紙條上,按難易程度分類,分別讓好、中、差不同類型的學生回答,保證答對的可能性很大。上課時,有目的地讓各種類型的學生分別上講臺抽簽,不論抽到哪一題,當場作答,由大家評定是否答對。如果回答正確,大家熱烈鼓掌,予以鼓勵;如回答錯誤,由別的同學糾正。大多數學生都受到了成功的鼓舞,同學們普遍反映“這樣進行復習輕松愉快,不僅掌握了知識,更主要的是不留痕跡地督促了我自主學習”。通過老師多次的表揚和指正,能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習慣的要求,激勵他們的內在需要,發展他們的個性心理,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教無定方,教要有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門藝術,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要我們勤思考,以學生為中心,科學的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結構,從而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為一種自學自愿的活動。更要通過優化的課堂教學來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欲望和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能力。最終使英語學習超越課堂空間,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作者單位: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孫塬鎮孝義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