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俠
【內容摘要】新課程改革的初中物理教材更注重對學生的觀察及實驗能力的培養,由于各種原因,部分教師忽視了實驗教育功能,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把實驗教學變成“黑板”實驗、“講”實驗。為了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本文主要從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及課外探究實驗三個方面優化實驗教學。
一、演示實驗的優化
一個成功的演示實驗,就是一場精彩的示范表演,教師要花大量的課前時間來備課和準備,比如(1)實驗目的和要求是什么;(2)所用儀器的結構是否熟悉,器材是否完好并符合要求;(3)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觀察什么,怎樣觀察,說明什么等問題。例如:在靜電現象中用絲綢摩擦玻璃棒實驗中,課本中只讓觀察玻璃棒對碎紙屑的作用,卻忽視了絲綢也是帶電的,我覺得在做演示實驗時也讓學生觀察絲綢對碎紙屑的吸引作用,這也有助于學生理解摩擦起電的實質,很容易得出摩擦的兩物體必然帶上等量的異種電荷。
演示實驗要確保成功,不僅要現象清楚,而且還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于演示實驗,要盡量擴大其可見度,在實驗設備允許的情況下,盡量能在教室中巡回演示從而使大部分學生都能看清實驗現象。
演示結束后,要指導學生按照學習小組,根據觀察的現象和得到的數據,及時進行正確的分析、討論、歸納,并用簡潔、準確的語言總結出結論。對于學生的總結不到位之處,讓學生互相補充,最后教師給予適當補充完善實驗結論與規律。
當然,對于課本上的一些演示實驗,為了增強效果可以進行適當的改進。如在學習“光的折射”現象時,可增加一個叉魚實驗:一個玻璃槽中裝水,水中插上一個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貼一條用彩色硬塑料片剪成的魚,讓三個學生各用一根鋼絲猛刺水中的魚,由于學生總認為眼睛所看到的魚的位置就是實際的魚。教師把泡沫片從水中提起來,發現三根鋼絲都落在魚的上方。學生驚訝,這為學習“光的折射”現象做了很好引入。
此外,對于習題中常涉及的一些“難題”,借助演示實驗不僅易接受而且印象很深刻。如:關于在彈簧測力計兩邊的秤構與掛鉤時同時施加兩個等大力時,彈簧的示數問題,學生難理解,此時若借助彈簧測力計先后演示改變掛鉤上力時示數不變可以讓學生很易理解讀數并不是掛鉤上的力而是秤鉤上的拉力。
二、分組實驗的優化
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他們今后的工作和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生活中小到常用電子元器件及家庭照明電路的安裝、各種物體質量的測量,大到交通運輸和生產勞動都需要學生的分析與動手實踐能力,因此課堂教學中一些重要的學生分組實驗是不可忽視的。但是,一個班級學生數量可能很多,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要想分組實驗較有秩序并且能較好的達成目標,教師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我認為課堂教學中,分組實驗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必要的介紹與示范必不可少
有些實驗器材是學生從未見過的,因此教師有必要在學生實驗前介紹一下實驗器材及使用方法作,以免學生亂摸器材而浪費了時間。對于復雜實驗探究,最好分步驟進行。如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可以分步驟分別探究出物與像的位置關系、大小關系、像的虛與實。
2.合理分組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分組,各組內既有優等生也有學困生,采用組長負責制。組長對其成員組內分工,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中都有自己的任務,提高參與率。
3.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充分展示
對于探究同一問題的小組最好均有展示,傾聽不同的聲音可以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錯誤觀念。如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虛與實時,有的學生會錯認為所成的是實像,因為他并沒有直接觀察白紙上是否有像,最后我是讓其到講臺上看,并由學生指出錯誤,這樣可以加深印象。
三、課外實驗的引導
課堂教學由于時間、空間、客觀條件等因素的限制,課堂上的實驗不可能滿足所有學生的求知欲望,這給物理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小孔成像實驗,課堂演示中現象的可見度比較小,白天現象可能也不是太明顯,教師就可鼓勵學生動手制作,親眼體驗,對于理解小孔成像的特點會更易理解。課外探究實驗主要來源于以下兩個方面:
1.教材上實驗部分提供的一些場景和相關實驗
對于可以做到的實驗,教師可適當給予指導,提出必要的建議并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準備些生活中可以收集到的實驗器材,讓他們自己動手做實驗。如自制潛水艇實驗可在課堂上初步提示,學生利用假期制作并驗證。
2.習題中一些可以自己驗證的實驗
物理課外實驗是課內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的有效補充,是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在選題、取材、時間、空間上都比課堂教學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讓學生獨立操作、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結束語
物理源于生活,要讓我們的學生在物理課堂中興趣盎然,這就需要教師能更有效地組織好實驗教學。作為新時代的物理教師,教學中應該大膽嘗試,通過改進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使學生在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及規律的同時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生活、物理、社會之間的聯系,同時使學生的物理成績再上一個新臺階。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東??h房山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