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家芳
摘 要:文章談及在當前水資源匱乏的背景下,對于水資源的供給的保障,洪水的調節采取的措施,針對當前水利工程設施中水庫的作用的發揮進行闡述。強調水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主要體現在水庫環境的保護和水質的保護上,認為應該將水的質量進行維護,對環境加以整修,按照相關的水質污染的環境保護的相關規定,進行關于排污和下水道等的整治,做好水庫的水質保護工作。
關鍵詞:西河水庫;水質保持;保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X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32-0110-02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urrent water resource scarcit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asures taken to ensure the suppl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regulation of flood, and expounds the function of reservoirs in the current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The emphasis of the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the reservoir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eservoir environ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 quality of water should be maintained, the environment should be renovated, and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rning water quality pollution should be followed, so as to carry out the regulation of sewage and sewers, and do a good job in protecting the water quality of reservoirs.
Keywords: Xihe Rservoir; water quality conservation; protective measures
對于水庫的水質的保護,必須要做好水質特征的研究,水庫的水質具有的特征,首先是由于水庫儲存的是大量河水,因此,水滯留時間較長,深度較大,在汛期蓄水后,水質渾濁度高,且含有大量的鹽分,另外,由于水庫擔任著澆灌、泄洪等重任,因此,水庫的水質的保護主要集中在冷水、濁水、富營養化等問題上。
1 水庫概況
祿豐縣西河水庫位于楚雄州祿豐縣中村鄉阿勒村委會王家戶村上游1km處的西河主河道上,距縣城28公里。屬紅河水系星宿江一級支流,水庫控制徑流面積225.4km2,多年平均年徑流量6678萬m3。西河水庫工程由大壩、導流泄洪隧洞、溢洪道、輸水隧洞和灌溉渠道組成。
祿豐縣西河水庫全過程勘測設計委托楚雄欣源水利電力勘察設計有限責任公司完成,設計壩高65.5m,總庫容2707.30萬m3,新建和改造西干渠20.002km,屬新建中型水庫。云南省水利廳、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定初步設計工程概算總投資21912.83萬元,工程施工總工期48個月。中國煙草總公司和云南省煙草公司,核定工程概算總投資20741.57萬元。批準建設的主要內容是:新建壩高65.5m,壩頂長度177米,壩頂寬度8米的粘土心墻風化料壩;在左岸布置設計總長248.08m,堰寬15m,陡槽段寬10m,最大下泄流量384.92m3/s的無閘門控制的開敞式溢洪道;在左岸布置最大下泄流量202.08m3/s,直徑4.0m,兩洞合一的圓形有壓導流泄洪隧洞,導流隧洞全長631.0m,最大導流量152.83m3/s,泄洪隧洞全長599.5m,最大下泄流量202.08m3/s,其中結合段長406.5m;在右岸布置全長473.5m,流量3.12m3/s,直徑1.8m的圓形有壓輸水隧洞;新建和改造渠首流量1.88m3/s,改造11.8km,新建8.202km,總長20.002km的西干渠,改造襯砌段明渠長10333m、暗渠長730m、渡槽2座長62m、隧洞3條長640m、消力池長36m,新建渠道段明渠長7191m、暗渠長195m、渡槽6座長68m、隧洞1條長156.5m、倒虹吸3條591.57m。
樞紐工程占地580.31畝,其中,永久征地173.8畝,臨時用地406.51畝。渠道工程占地239.6畝,其中,永久征地112.1畝,臨時用地127.5畝。水庫淹沒影響土地總面積1519.6畝,涉及中村鄉阿勒村委會6個村民小組147戶522人,需安置人口135戶474人,搬遷以從農安置為主。
工程完成后實現年供水總量3392.04萬m3,其中2.53萬畝農田農業灌溉用水1592.52萬m3,城鎮供水579.32萬m3,農村人畜飲水375.19萬m3,工業用水845萬m3。解決祿豐縣城及周邊11.47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提高祿豐縣城生活供水質量,調劑補充金山鎮、中村鄉、彩云鎮、恐龍山鎮4個鄉(鎮)的灌區水源,為煙草產業和農業發展提供水源保障。
2 水庫的水質特征
由于水庫儲存的是大量的河水,因此滯留的時間一般較長,水質必須加以特別的保護,針對濁度高、鹽分高、容易污染等特點,加以治理。再加上水庫放出的水量與水庫的構造等有直接的關系,因此,泄水的位置往往與大壩的構造等有直接的關系。對于上述特征,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水庫水質的治理,例如在水環境的治理上,針對冷水、濁水和富營養化的水質,采用適合的方法,專門圍繞浮游生物增多,水質變臭等問題,進行解決。
水庫的水質主要表現在:周邊自然村的生活垃圾和生產垃圾流入水庫后水溫會更加低,農業和水產業等的開展需要進行水溫的分層利用,濁水在汛期的時候,長期存在,如果要進行濁水的水凈化處理,則魚類的發育不良就會產生。關于城市用水的凈化處理,在費用上是比較高的。如果處理不善,不僅會造成魚類的發育不良,還會給旅游業帶來負面影響,而且對于水庫的流域地質也要加以注意,應按照密度進行分層。對于富營養化的問題,應針對水中的營養鹽類以及浮游生物的繁殖等加以治理,例如如果水色變紅,透明度降低,則說明凈水場和凈化水的問題需要加強處理,防止水道出現異味,影響水產業的發展和旅游業的發展。
3 水質保護措施
3.1 針對周邊自然村的生活垃圾和生產垃圾
當前,農村垃圾收運處理設施運營經費不足的情況,應加以注意。可通過放開投資渠道的方式,引導并鼓勵各類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生活垃圾處置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提倡生產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收集,就地處置,實現可循環利用。以戶為單位,對生活垃圾按照可腐爛和不可腐爛進行分類。通過分類收集運輸,可腐爛的垃圾進入高速發酵機器或太陽能垃圾減量化處理設施,采用生物制肥方式處理;不可腐爛垃圾,按“戶集、村收、鎮中轉、市處理”的模式,運至垃圾填埋場作無害化處理。
3.2 針對村民的衛生意識不足
環保意識較為淡薄、生態意識不強、思想認識不足,是村民思想意識的問題,他們更多是考慮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而對環境問題不夠重視,許多農民更不會把環境保護和自己的行為聯系在一起。利用各種媒體、宣傳欄等方式,開展環境保護宣傳,引導居民樹立良好的習慣和行為,讓環保觀念深入人心。同時制定規章制度解決只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長遠的環保意識的問題,但要從村民的利益出發,要讓村民參與進來,進行自我治理。
3.3 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
針對水質的情況,進行情況的調研,制定相應的措施,例如專門針對水質中富含營養化的問題,向發達地區學習先進經驗,像底層的水曝氣的方法,供給溶解氧,將底層的還原狀態予以解除,對生活供水的要求進行溶解氧的技術。加快環境設施建設,注重規劃、突出重點、保證質量。一是要以規劃為引領,對農房改造、公共設施、道路、污水管網、綠化、河道整治、電力和通信線路建設統一規劃設計、綜合考慮安排。規劃要有超前性,村內道路設計應充分考慮農戶車輛進出的需要;污水管網工程設計時,要實行雨污分流,管徑要滿足未來發展的需求;主干道建設時,同步建設地下管廊,滿足排污排水和線路“上改下”的需求。二是加大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編制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的基礎上,有計劃分步驟加以推進,在建設主管網的同時,同步建設入戶納污管,避免陷入有管無水的困境。選擇處理效果好、運行成本低、維護方便的污水處理系統,有條件的村盡可能將管線接入城鎮污水處理設施。三是實施環境綠化工程。推進村莊森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果化;實施河道整治和河岸綠化工程,修建健身休閑綠道,美化水域環境。
3.4 實施有效水質治理措施
對于水庫水質措施的影響,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首先,在表層安裝取水裝置,讓水庫的水從表層或者各個深度都能被取出水樣,這樣做,對于冷水和濁水的處理將變得容易。然后,通過水庫運行方式的改善,進行水庫蓄水、防水的規劃、設計管理,水庫的運行需要很多步驟的共同實施,必要的時候,通過對水庫進行放干或者抽空,可以有效解決富營養化的現象[2]。第三,對于污染源的控制,在政策上給予排污條例的制定,對下水道進行整修,利用土地管理法規中的相關規定,在河水中投放不溶解沉淀物等方法,均能將富營養化的問題加以解決。第四,對于水庫內的污染問題,控制營養鹽類的沉淀,投放藥品,在浮游生物和植物瘋長的情況下,利用生物法予以解決,可以有效地把浮游生物的問題予以解決,例如藻類、水草和魚類等,通過這種方法被吸收和置換。第五,通過向底層氧氣的輸入,將營養鹽類放置在缺氧的狀態下,從而使得浮游生物和鹽類沒有營養源的支持,最終數量上被有效得到控制,或者向水庫內播撒除草劑,也可以起到殺滅過多浮游生物和植物的作用[3]。
4 結束語
本文所舉的水庫的水質保護措施案例,主要問題存在于土壤侵蝕關鍵區,通過向水中注氧、進行除草劑的播撒,進行水庫運行管理,抽取水樣、投放藥品控制營養鹽類等方法,均得到了較好的去除效果。在土壤侵蝕關鍵區,還進行了還林還草措施,收到了產流、產沙、產污的削減效果。同時經過研究,該水庫控制流域的主要污染來源于非點源污染,在運行管理中,在水庫周邊還采用推高種植、梯田種植、免耕、休耕等耕作方式,加強農田管理,控制農田徑流量和產沙量,減少污染物流失,建立完善的非點源污染控制情景指標體系,最終的水質保護效果是令人滿意的。
參考文獻:
[1]楊準,徐文芳,吳瑞蓮,等.太河水庫水質調查報告[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8):125.
[2]陳杰.重慶某商貿中心區人工湖規劃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3(17):45-46.
[3]羅海維,徐建明.林草措施在石頭河水庫水土保持中的應用[J].廣西水利水電,2014(1):60-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