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林
摘 要:HSE風險分析管理技術作為現代綜合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其系統性、循環動態管理過程,可以很大程度有效降低風險,同時減輕事故損失,HSE風險分析管理技術已經成為復雜的大型吊裝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HSE;風險管理;煤倉結構;吊裝工程
中圖分類號:TU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32-0178-02
Abstract: As a new concept and new mode of moder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HSE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can reduce risk effectively to a great extent because of its systematic, cyclic and dynamic management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o reduce the accident loss HSE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lex large-scale hoisting project.
Keywords: HSE; risk management; coal bunker structure; hoisting engineering
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形式各樣且性能優良的鋼結構得以廣泛應用。大跨度鋼結構作為鋼結構的一種主要形式,憑借結構整體性好、受力明確及建設速度快等優點,其社會需求和工程應用均在逐年增加,并被用于大型體育場館、劇院、會展中心、機場候機樓和多種工業廠房等[1,2]。
與傳統鋼結構相比,由于涉及拼裝焊接、高空組對吊裝、就位安裝等多種難度較高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施工順序對大跨度鋼結構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科學、合理的風險源分析和控制始終是大跨鋼結構施工必不可少的環節。
1 HSE危險源風險分析
1.1 HSE管理體系
HSE管理體系指的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環境(Environment)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也是一種先進的科學管理思想,具體指實施職業健康管理、安全管理與環境管理的組織機構、策劃活動、制度、程序、人員職責、過程和資源等集合構成的動態管理系統。其中,健康(Health)是指員工不僅身體上沒有疾病,而且心理狀態良好;安全(Safety)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控制生產安全風險因素,保證員工的身體健康和安全,保障企業經濟利益,使得生產順利安全進行;環境(Environment)是指生產作業過程或者項目本身對周圍環境造成的擾動、破壞、污染,環境管理的目的在于采取一定的措施減少作業活動過程對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的破壞。
1.2 HSE風險管理主要內容
(1)HSE危險源識別:危險源的識別是進行風險分析首先要解決的工作。危險源識別就是要找出可能影響預期目標實現的主要危險因素,在這一階段主要側重定性分析。危險源識別應首先對所有識別出的危險源進行羅列和分類,并建立危險源清單。需要注意的是,所建立的危險源清單必須全面、客觀,且一定不能遺漏主要危險源。
(2)風險分析和評價:施工過程中,尤其是面對工序復雜且難度大的施工過程時,總是不可避免某些潛藏的風險,此時如何識別、分析、控制和管理就顯得至關重要。風險分析和評價是制定風險管理決策方案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風險分析即找出所有可能的施工方案,并分析各個決策可能產生的各種結果;風險評價則是對系統發生事故的危險性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評價系統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3]。
(3)風險控制:風險控制是指針對某個風險因素制訂管理方案,并付諸實施,從而減少風險負面影響的一個系統性決策行為。在進行風險管理時通常以“最低合理可行原則(As Low As Reasonably Practicable(ALARP))”為基本原則,即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保障。
(4)應急管理:盡管科學、合理的HSE危險源風險分析可以有效避免和降低事故發生,但仍可能受到施工人員工程經驗和知識水平等主觀因素的制約,無法全面識別所有危險源,而導致事故發生[4]。對于這類風險,只能采取適當措施來降低風險所帶來的后果和損失程度。因此,應急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通過啟動應急預案,并通過及時救援,使損失和破壞程度可控,并將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 工程案例分析
2.1 工程基本情況
本工程為某煤田露天煤礦原煤緩沖倉及產品倉倉頂鋼結構部分,共計六個鋼桁架。本工程最重為原煤緩沖倉1、2、3、4計算重量依次為368噸、400噸、324噸、302噸。產品倉共2個,且每個桁架重量均為251噸。鋼桁架最重為400噸吊裝高度57m,單臺1000噸履帶式起重機無法滿足吊裝需求。基于鋼桁架結構于承重立柱上設吊點,致使鋼桁架為偏心結構,兩端受力不等,所以設置兩臺履帶吊配合抬吊。依照方案中計算最大抬吊力252.32噸,兩臺800噸履帶吊無法滿足吊裝需求,本工程采用一臺1000噸和一臺800噸履帶式起重機臺吊。
2.2 吊裝工藝設計
吊裝4個原煤緩沖倉鋼結構采用雙主機抬吊法:即1#主起重機吊裝煤倉頂部鋼結構一側,2#主起重機吊裝煤倉頂部鋼結構另一側,待鋼結構完全豎直穩定后,由雙起重機將鋼結構垂直吊起,并通過行走或回轉將鋼結構放置在安裝位置,完成吊裝工作。吊裝2個產品煤倉鋼結構采用單機旋轉法:即1#主起重機吊裝整體吊裝各煤倉頂部鋼結構,待鋼結構完全豎直穩定后,由2#主起重機將鋼結構垂直吊起,并通過回轉將鋼結構放置在安裝位置,完成吊裝工作。
2.3 HSE危險源風險分析、控制及應急預案
限于篇幅,本文僅以起重機風險源分析為例展開討論。
合理細致的風險分析和控制通常還足以保證施工的萬無一失,復雜的吊裝施工更是如此,因此,本項目施工過程中還制訂了相應的應急預案[5];主要包括:危險源情況、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與職責、應急小組下設機構及職責)、應急響應(應急響應原則、應急報警信號)、預防措施、突發事件報告、應急響應(高處墜落事故應急處置、吊車傾覆事故的應急響應、機械傷害事故應急處置)等詳細的應急管理措施。
3 結束語
吊裝工程所涉及機械設備通常龐大且復雜,且多為不同方向運動,技術難度大;施工過程中荷載多樣且不斷變化,使得整個過程充滿不確定性和潛在風險。HSE風險分析管理技術作為現代綜合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其系統性、循環動態管理過程,可以很大程度有效降低風險,同時減輕事故損失,HSE風險分析管理技術已經成為復雜的大型吊裝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李群.鋼結構吊裝工程的施工監理及安全管理[J].科技資訊,2011(2):123-124.
[2]馬肖彤,包超,楊文偉,等.K型加強節點承載力及滯回性能分析[J].地震工程學報,2017,39(4):738-743.
[3]王勁.強化危險源研判消除油庫安全隱患——豐西油庫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分析[J].鐵路采購與物流,2013(11):99-100.
[4]包超,杜永峰,劉勇,等.結構抗震魯棒性分析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學報,2015,37(3):660-666.
[5]江克勤.某門球場鋼結構倒塌原因分析及數值模擬[J].福建建設科技,2017(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