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波
牛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由牛型結核桿菌引起。牛結核病具有較為緩慢的流行過程,結核桿菌可通過空氣、水源、塵埃等進行傳播。牛只發病后主要表現為漸進性消瘦、組織干酪樣壞死、器官形成結核結節等,嚴重危害養牛業的健康發展。
一、牛結核病的診斷
牛結核病常在奶牛群體中流行。牛結核病常為散發,并不具有季節性或地區性特征,常發生于舍飼牛群體中。如果舍飼牛群存在飼養不良、牛舍陰暗潮濕等問題,都會促使牛結核病的發生。
牛結核病往往沒有較為明顯的臨床癥狀,在診斷方面具有一定的難度。當發現牛群中出現漸進性消瘦、腹部聽診異常、頑固性下痢、體表淋巴結腫脹等癥狀時,就可懷疑為牛結核病,之后若經過剖檢觀察到特征性結核結節,便可確診為牛結核病。
與牛肺疫相比,牛結核病同樣具有食欲不振、呼吸困難、漸進性消瘦等癥狀,因此可在剖檢時進行診斷。牛結核病的特征性病變主要是產生相應的結核結節,伴隨著一定的鈣化現象;牛肺疫的特征性病變主要是漿液性纖維素性胸膜肺炎,且胸腔存在一定積水。腸結核病變主要出現在回腸壁的淋巴小結,產生干酪樣壞死潰瘍灶;小腸結核病變會導致腸系膜淋巴結出現腫大,并產生相應的干酪樣壞死灶;副結核病變主要產生于結腸、回腸前部,表現為腦回狀皺起、腸黏膜增厚。
二、牛結核病的防治
牛結核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對牛群以及人體健康都有較大的危害,如不及時進行防治,必將造成多種隱患。
在牛結核病預防方面,養牛場必須定期對牛群進行檢疫,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健康牛群感染結核病。應將陽性母牛清除,對牛群進行凈化處理。如果發現開放性結核病牛,必須及時撲殺,以切斷傳染源。做好牛群飼養管理工作,加強牛只營養供給,以增強牛體自身抵抗能力。
在牛結核病藥物治療方面,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藥物進行治療,以確保治療效果。在具體治療藥物選擇上,異煙肼具有較強的殺菌能力,而且毒副作用較小,一般1次口服量為25毫克/公斤體重;慶大霉素也具有較強的殺菌能力,一般1次肌注1000國際單位/公斤體重;利福平具有較好的殺結核菌能力,1次口服量為8克/公斤體重。
(天津市東麗區鄉鎮畜牧獸醫站 郵編: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