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臺市水產研究所 劉錫胤 李五 王曉飛
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龍 張志偉 張維/文
池塘養殖刺參大型藻類生態防控技術
■ 煙臺市水產研究所 劉錫胤 李五 王曉飛
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龍 張志偉 張維/文
大型藻類過度繁殖是刺參池塘養殖的主要危害之一,其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殺滅、人工撈取和生態防控三種。藥物殺滅對刺參和水環境有一定毒副作用,人工撈取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且很難撈凈,生態防控能從源頭上防控大型藻類過度繁殖,還能改善池塘環境,提高刺參質量安全水平。在全社會對水產品質量安全和養殖環境生態安全日益關注的今天,健康環保地防控大型藻類,已成為刺參池塘養殖的重要內容。
北方地區刺參養殖池塘常見的大型藻類主要有滸苔、剛毛藻、水綿、石莼等。
以上種類產生的具體條件不盡相同,但主要是池塘自然生長和從外進入兩條途徑。池塘自然生長繁殖的主要是因為池水肥度不夠,尤其是春季未及時肥水,水質清瘦,陽光直射池底造成大型藻高速繁殖生長;也有的是從自然海區隨納水進入,如山東半島南部沿海不少海水池塘的滸苔就是從自然海區進入的。
(1)吸收水中過多的無機鹽及有害物質,凈化水質。

(2)遮擋陽光、降低水溫,為刺參提供棲息場所。
(3)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增加水中溶解氧。
(4)碎屑可作刺參餌料。
(5)硬化池底,改良底質。
(1)導致池水過于清瘦 大型藻類能大量吸收氮、磷等水生植物共需的營養鹽,抑制底棲硅藻等有益微藻的繁殖,造成刺參天然餌料匱乏,影響生長;同時也使池水透明度增加,而透明度增加又會進一步加快大型藻類繁殖。
(2)與刺參爭奪棲息空間,阻礙刺參運動。大型藻過度繁殖,會占據池內大部分空間,擠占刺參的棲息場所,絲狀藻還會將刺參困在其中,影響其正常運動和攝食;衰老時絲體斷離池底,成片浮在水面,甚至遍布全池,阻隔了空氣中氧氣的溶解入池;大規模集中死亡沉降后,常會在池底形成厚厚的一層,阻礙池底水交換,造成池底發熱,嚴重時將刺參蓋住,影響其呼吸與運動,甚至導致刺參窒息死亡。
(3) 惡化池水生態環境,引發刺參病害。大型藻死亡分解后消耗大量氧氣,造成池水尤其是底層水缺氧,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濃度上升,致使刺參賴以生存的池塘底層生態環境嚴重惡化,池底與附著基變黑、發臭,引發刺參應激吐腸,出現化皮、潰爛等病癥,甚至直接中毒死亡。
對池塘中的大型藻類,應該發揮其優勢,避免其危害,主要采取生態防控措施,防止其過度繁殖,保持適度的數量,并非斬草除根。
刺參池塘養殖多采用輪捕輪放的方式,累年養殖后,池底和附著基會沉積大量殘餌、糞便、淤泥及水生生物尸體,為大型藻類生長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故每隔2~3年就應徹底清池一次。排干池水、撿凈刺參,將附著基移出或在原池用高壓水泵沖凈,清除池底雜物,翻耕曝曬半個月以上,必要時回添新沙。加水(淹沒附著基即可)后,每666m2施生石灰100~150kg進行消毒。清池多在秋末冬初刺參采捕完進行,也可在春季進行。
池水保持一定肥度,使底棲硅藻與浮游植物成為水中優勢群體,一方面,可憑借其數量優勢與大型藻類爭奪營養鹽;另一方面,較低的透明度可抑制大型藻類的光合作用。從而抑制大型藻生長繁殖。
(1)施基肥 春季放苗前半個月左右,每666m2施發酵后的雞糞等有機肥50kg左右、化肥2~5kg。為防止有機肥堆積造成的池底污染,可將其分裝于若干網袋內,掛在池邊進水口處,使肥料隨水流均勻施遍全池。也可施近年來上市的水產養殖專用肥,如低溫硅藻肥等,使底棲硅藻等有益微藻迅速繁殖,既可抑制大型藻過早繁殖,又為刺參提供優質天然餌料。

(2)追肥 養殖過程中根據水色與透明度變化情況適度追肥。為保持池水清潔,保證刺參質量,池塘放養參苗后一般不提倡使用牲畜糞和化肥,可施用水產專用肥水劑。
通過肥水,使池水始終保持適宜的透明度,春秋兩季50~80cm,夏季保持30~50cm,避免強光直射池底。
初春季節,適當降低水位,保持0.8~1 m即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加快水溫回升,促進底棲硅藻和浮游植物繁殖;水溫升至10℃以上后,要將水位升至1m以上;夏季高溫期,加深至1.5~2m;秋季漸降至1~1.5m。
定期施枯草芽胞桿菌、EM菌、光合細菌等微生物制劑,可降低大型藻類暴發的幾率,大型藻死亡后施微生物制劑還可減輕其腐敗分解對水質的破壞。開春后在施基肥的同時施微生物制劑,使水中有益菌占優勢,每666m2施500g, 可抑制滸苔等繁殖;夏季高溫期每666m2施600~1000g,抑制剛毛藻、水綿等繁殖。一般春秋季各施2~3次,夏季施3~4次。
要注意的是枯草芽胞桿菌等微生物制劑是好氧菌種,應選擇晴天時施用,并且施用時要采取增氧措施,防止池水缺氧。
放養植食性動物,可起到抑制大型藻類繁殖的作用。如藍子魚喜食滸苔等大型藻類,蜾蠃蜚主要以滸苔等大型藻類為食,海刺猬、蝦夷馬糞海膽等也攝食大型藻類,可根據各自不同的習性,結合池塘情況適量放養。
為防止大型藻腐爛分解所致的池水缺氧,池內要安裝增氧設施,及時充氧。
池塘注水口設置40~60目過濾網,進水渠道和海邊抽水口周圍也設多道過濾網、攔污浮筏,逐級攔截并及時清理,防止自然海區大型藻類及其它雜物進入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