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伊
國科大之所以在本科招生上花大力氣,就是希望能夠招到在中學階段就想成為
科學家的人才。“出路的問題我不關心,我關心我們的孩子有多少會成為科學家?!?/p>
許立從小就聽著“兩彈元勛”的故事長大,他熟悉鄧稼先、錢三強和朱光亞科學路上求索的每一個細節。
高三下學期,他在一個大學招生宣傳片里又看到了這些熟悉的身影,才發現這些從小聽到大的大牛們,淵源都在這里。這所大學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這是2014年夏天,許立正在鄭州外國語學校讀高三。
高考將近,父母為他的志愿操心。父親贊同他選擇國科大,母親有些猶豫,她的擔心是:國科大的本科培養是一張白紙,不知道會辦成什么樣,萬一沒辦好怎么辦?
許立自己并不太糾結。笑起來有點羞澀的他“不想走別人走過的路”。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上大學,就是要去見一些大牛級的大師們。
而國內的高校,幾乎沒有一所能像國科大一樣,擁有如此多的大師。
北京考生王萍則認為,即便國科大有很多不確定性,中科院這個招牌也足夠有吸引力?!耙驗槟闳绻院笙朐诳蒲薪绻ぷ?,不去清華、北大,可能你最好的選擇就是中科院了?!?/p>
來自江蘇的談清揚考慮得更為具體。他想學生物,在詳細地調研后了解到,國內生物領域最好的資源不是在院校,而在中科院。尤其他對結構生物學感興趣,需要純度比較高的X光線衍射去看晶體結構,而如上海光源這樣的高端的大設備,就由中科院與上海市共同出資建設。
據了解,全國約85%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中在中科院研究所,如正負電子對撞機、遙感飛機、神光II裝置和重離子加速器等,均是中國科學研究中的“重器”。
現在,中科院要把這些最好的資源拿出來和本科生分享。這對談清揚非常有吸引力,他不想錯過。
國科大本科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未來的科技領軍人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科大校長丁仲禮表示,該校的本科教育要保持“小規模、精英化”的特色。
分管招生的國科大副校長楊國強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相比國內其他動輒幾千人的本科生招錄規模,國科大本科招生的體量非常小。
2014年,國科大首屆本科生招錄332名學生,2015年334名。2016、2017小規模擴招,增至近400人。
國科大并非在全國所有省份投放招生計劃。2014年,該校僅在北京、江蘇、陜西、四川、浙江、山東、遼寧、河南、湖南和云南等10省市招生。2015年為11個省市,2016和2017年擴至12個省市。
國科大黨委書記鄧勇表示,遴選10省市,是考慮到地域的分布、地區發達程度的分布以及東西部的分布等因素。同時也考慮了人口的規模,以及中等教育的現狀。
截至2016年底,國科大在學本科生有1058名。
楊國強說,為了招收到與學校契合的學生,國科大動用的本科招生力量非常強。每個省的招生組都采取雙組長制,由國科大的副校長或副書記,加上當地院所的所長或副所長,分別擔任地方招生組的組長和副組長。
以湖北省為例,國科大副校長楊國強擔任湖北招生組組長,與之搭班的另一名組長,是中科院武漢分院的紀檢書記。國科大物理學院黨委書記擔任副組長,另一名副組長是武漢分院的辦公室主任。
其他省份的招生力量配置與之類似。選好四名核心成員后,由他們負責邀請地方的教授或研究員參與招生。招生組人數大約在15~20人左右,一般是老中青搭配,數理化專業兼備。
“很多中學校長,甚至當地教育局的領導對我們說,從來沒見過大學的校長來招生。”楊國強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我們的校長、書記都去第一線,做招生宣傳和科普報告?!?/p>
楊國強說,國科大之所以在本科招生上花大力氣,就是希望能夠招到在中學階段就想成為科學家的人才。國科大在招生和宣講過程中會明確告訴學生,該校的目標就是培養未來的科學家。
有家長問楊國強,孩子未來的出路是什么?他回答得很直白,“這個出路的問題我不關心,我關心我們的孩子有多少會成為科學家?!?/p>
國科大招生辦主任冉盈志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為了提高招生的針對性,除了慣常的校園招生宣講以外,國科大也會利用講座過后的提問環節或咨詢環節,與有意向做科研的學生提前建立聯系,在報志愿時提供幫助和指引。
招生組的每位成員需要對口聯絡固定的幾所中學,實時建立起目標招生群體的聯絡檔案,實現精準招生。
高考分數公布后,如果有學生不確定自己是否適合做科研,或者對某個學科存在困惑,可以聯系對口的聯絡人進行解惑。此時,國科大招生組的優勢就顯現出來。
“我們招生組的老師自己就是正教授,如果你說想做科研,有什么疑問,教授能回答得很清楚。你對化學感興趣,我們請化學教授和你談,你對物理感興趣,我們請物理教授給你解惑。”
在選取宣講中學時,國科大也不會僅考慮各省的重點中學。據冉盈志解釋,招生組會參考每年在各省錄取的大概分數線,或者大概的錄取比例,比如每省的前一千名,直接看成績單,這一千名學生所在的學校都會覆蓋到。
在招生環節,國科大就開始利用它得天獨厚的院士資源。
從高考前一年的10月份開始,國科大會陸續邀請一些院士去各中學進行科普類講座,一直持續到高三第一學期結束。每個省份大約有十場左右。
例如,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院士齊魯行·科學大講堂”活動在山東開啟。國科大副校長吳岳良院士在山東省實驗中學作了《引力波和引力本質——21世紀基礎科學的革命性突破》的報告。
在山東農業大學和泰安一中,李永舫院士分別作了《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光伏材料最新研究進展》和《天道酬勤——我的認識和科研感悟兼談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專題報告。
院士們的報告雖然前沿,但并不難懂?!八麄儠苷\懇地用直白的語言,深入淺出地把一個前沿知識講清楚,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冉盈志說。
據了解,一直到今年的12月底,將陸續有20名中科院院士分別走進濟南、青島、淄博、煙臺、濰坊、濟寧、泰安、臨沂、德州、聊城等10個市的大學和高中進行科普講座。
冉盈志表示,國科大招生工作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多招幾個學生,而是將中科院的科技資源、社會資源帶進校園。
楊國強說,他們希望聰明、成績好的學生中,有更多人喜歡科學,至少中學階段是這樣想的,雖然四年后很難說他們會想干什么?!暗绻袑W階段就完全不想學習科學,我們就會說,哪怕再高的分數,那你不要來了?!?h4>個性面試
王萍覺得自己答得還不錯,她緊繃的神經有些許緩解。
她被問到了一個問題:你最欣賞的公式是什么?她的答案是能量守恒公式,因為它簡單,卻蘊含無限可能。
王萍高考前的志愿,被父母刪了又填,填了又刪。但她最后還是報了國科大,被順利錄取,成為國科大首屆本科生之一。
國科大首屆本科生采取統招與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浙江、遼寧、山東、河南、湖南、云南等6省按照普通高考方式進行招錄;在北京、江蘇、陜西、四川4省市,則采取“綜合評價”的選拔方式。
各省招生組可以自主決定當年的招錄方式。如果選擇“綜合評價”,則須選出約10倍于該省綜合評價選拔招生數的考生參加面試。面試資格遴選小組將依據考生的相關申請材料,綜合考察高中學習成績、特長、獲獎、參加社會活動以及自我陳述等情況,進行篩選。
綜合評價成績由考生的高考成績、面試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三部分構成,按照7:2:1的比例加權計算得出。2015年,這一比例調整為6:3:1,適度降低了高考成績的比重,并適用至今。
其中,面試成績的滿分值與當地高考滿分值一致。最初,面試可以通過校薦或自薦的方式進行申請。2014年規定,經中學校長推薦的考生,可直接獲得面試資格。但在2015年,全部改用自薦方式報名,取消了校長推薦。不過,在數學、物理、計算機三大學科競賽中獲得省級競賽一等獎及以上的考生,仍可直接獲得面試資格。
2017年,這一規定也被取消,調整為“鼓勵在數學、物理、生物、化學、計算機五大學科競賽中獲得省級競賽一等獎及以上的考生報考”。冉盈志指出,上述調整是為了強化考核的公平性,吸取自主招生的教訓,防止有可能的暗箱操作。
為了盡可能保證公平,在各省上報面試人數后,國科大校招辦會根據各省的需求,統一邀請面試專家派往各地。
面試官要求至少是正教授及以上的專家,很多是各院所的首席專家或院士。除了權威性以外,也會參考專家的面試經歷是否豐富等其他相關經歷。
面試當天,首先由已經選定的面試組組長抽簽,隨機進入指定房間,隨后是組員抽簽,也是隨機組合。面試官三人一組,抽簽時通過設計保證每組的專家來自不同學科。
隨后,學生也現場抽簽,進入面試房間,五人一組。面試大約持續一小時。
江蘇考生談清揚的面試開場,與王萍不太一樣。簡短的自我介紹之后,每個人都需要回答一個類似腦筋急轉彎的小問題,考察他們的現場反應能力。然后才是每人一題環節。
談清揚當天抽到的問題是:對科學教育而言,一個學校的老師素質更重要還是資金更重要?
據國科大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北京招生組副組長郭田德介紹,面試問題一般分為兩類,學科類問題和普世類問題。面試官的自由度很大,既可以參考校招辦提供的問題清單,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現場隨機提問。
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如果看學生的簡歷發現他對數學感興趣,或者參加過數學競賽,就會問他一個數學問題,比如一個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所有高中都會學到。那么我會延伸下去,問他三次方程呢?四次方程呢?一般的求解辦法如果行不通,有沒有特殊的辦法?”
他表示,面試不是讓學生給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考察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延伸拓展的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即使面對一個高中沒有學過的問題,面試官也會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去思考,看他現場的反應速度。
第二類問題主要考察學生的知識面,比如人工智能、納米科技和基因療法等前沿科學,或霧霾等大眾普遍關注的科學類話題?!翱此麑蒲惺遣皇钦嬲裏釔??!?/p>
郭田德認為,作為一名未來的科學家,即使只是個中學生,也要高度關注當代科技發展,了解各種科技前沿,而不是僅局限于本專業的知識。尤其在未來,交叉學科的重要性會繼續凸顯,對科研人員知識的廣博度要求會越來越高。
各省面試的細節略有差異。有時面試官也會對每個學生提出同一個問題,讓他們搶答或按順序依次回答。有些省份會有小組討論環節。
面試結束5天后,王萍拿到了她的成績:709分。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單從面試分數上看,很難拉開差距。她比較了其他同學的分數,滿分720分,最差的也有690分,厲害的能達到710分。因此,最后是否錄取還要看高考成績。
楊國強也承認,四川省先后嘗試過“綜合評價”和統考兩種招生方式。經過觀察發現,不同招生方式區別不大,單從錄取的分數上看,“綜合評價”考生并沒有體現出優勢,“這是目前我們的痛點?!?/p>
他表示,雖然可以采用“綜合評價”招生,但主動權仍不完全在國科大,希望未來教育部能夠給他們放開自招權。
“因為我們很需要一些有天賦的孩子,不是光刻苦就行。尤其對數學和計算機這兩個學科。純數學研究沒有天賦是不可能的。但這些孩子可能會偏科,總分不高,夠不著我們的分數線?!?
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副局長王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學校2014年申報招本科生時,她曾反復與教育部協商,希望獲得獨立的自招權。但教育部稱,與自主招生相比,國科大三位一體(高考成績、面試成績、平時成績)的“631模式”更加公平。
據王穎介紹,目前,教育部已經在上海、浙江等省市的部分高校試點“綜合評價”改革,未來有望在全國推廣。與之相對,自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現自招丑聞后,教育部開始收緊自招。
據了解,2005年至2013年間,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蔡榮生利用負責自招的職務之便,“照顧”學生44名,共受賄2330萬余元。人大2014年自招錄取因此暫停一年。
不久后,教育部釋放出信號,未來高校自主招生中將引入“進退制”。如果某些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有問題,將給予類似“紅黃牌”的警告,甚至暫停其自主招生的權力。
由于“綜合評價”中的面試成績只占30%,多位受訪的國科大管理層認為,自主招生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更高。
針對國科大反映的情況,教育部建議,可以充分利用這225分(750×30%)的自由度,將其分割成不同檔次,分檔定分。
觀念的碰撞還在繼續。但楊國強指出,無論采取哪種招生方式,國科大招生的指導思想不會動搖?!拔医o各個招生組說,因為短期內需要社會上對我們的承認,所以盡可能要把最低的分數線往上抬。但是不定分數線,由高到低錄取,招到哪兒算哪兒。”
據他介紹,每年,國科大招收的本科生水平大多位于各省的前千分之二以內,北京市低一些,為前百分之一?!岸际乔扒Х种暮⒆樱l也不比誰差。國科大只招收有志于成為科學家的孩子,不和別的學校搶狀元?!?/p>
丁仲禮曾坦言:“我們跟北大清華競爭的學生,實事求是地說,都給北大清華競爭走了?!?/p>
他在接受采訪時以某省狀元為例。該學生曾參加過國科大的夏令營,稱自己是國科大的鐵粉,決定報考。但當他成為狀元后,北大、清華紛紛提出邀請,學生開家庭會議討論。招生組的老師很擔心,希望他出面,盡量爭取這個狀元。
丁仲禮笑著說:“我是沒有出面。我就跟他們(招生組)說,我們不要去爭狀元。那些狀元不會學理科的,狀元一定會去學管理啊、金融啊這些專業。”
他指出,近幾年,大部分高考狀元畢業后會從事金融或經管類工作,少有人繼續研究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這與中國社會當下的功利主義有關。
但這與國科大的理念不符。楊國強說:“學校有一個基本理念,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是根據他的興趣愛好來學習。這是效率最高的。”
因此,與國內其他大學不同的是,國科大各個招生專業沒有分數級差,采取的是分數優先的方式,按考生高考投檔成績大排隊的順序安排專業。即使學生錄取時由于分數原因沒有進入自己想學的專業,仍可以在入校后重新選擇專業,所有專業不設名額限制。
據了解,2016年春季學期,在國科大就讀的330名2014級本科生當中,共有85人調換專業,約占年級總人數的四分之一,轉專業申請成功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