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婕
老張是我們的語文老師。他氣質優雅,從容不迫,在我們青春的書頁里寫下驚鴻一筆,那一筆足以讓時光驚艷,在我們韶年時光的流淌中平添幾分詩意,幾分厚重,幾分描摹。
初見·原來詩歌情最濃
語文,是一門講浪漫的學科。老張,是一位具有詩意的長者。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講《離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老張說完這一句,身體竟然微微抖動起來,眼中蓄滿了淚水。然后他緩步走到講臺中央,雙手舉起,神情堅定而悲壯,他似乎面對著蒼天,腳下激起千層浪花的汨羅江。他顫抖地說出“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我們完全被震撼到了,本以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道德高尚且心系蒼生,現在卻被“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對理想和天下萬死不辭的壯烈而震撼。
這就是老張,我的語文老師。
一入語文深似海,才知詩歌情最濃。老張喚起了我們對語文的喜愛,讓我愛上了語文。他用心品味詩歌,帶我們穿越古今,驚艷了我們的青春。
再會·誰解蠟炬其中淚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陶行知先生說,教師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高二下學期,我們班出版過一本作文集。老張要求我作為課代表為這本集子寫后記,我聽到后,真是悲喜交加——喜于我能被老張青睞寫后記,太信任我了,悲于我對后記這種東西毫無概念。
于是,我頂著一張苦瓜臉向老張求助,老張欣然答應,教我“后記”要講述這本集子從無到有的大致歷程,還要對同學們寄予美好的祝愿。我花了三天寫出來,老張又花了三天看完,每天喊我三次去辦公室進行修改。
老張做事永遠追求盡善盡美。每次去他辦公室修改后記,總能深深地感受到他眉宇間藏有疲憊,但他上課卻從未有一種懈怠。下課后,爭先恐后向他問問題的同學使他連喝口水都顧不上就趕去另一個班上課,眼中的真誠,耐心的笑意,讓人忍不住低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老張,他以實際行動教弟子們待人接物要真誠,做事要謹言慎行,身處困境要淡定樂觀,直面挑戰。
重逢·歡聲笑語滿庭芳
老張今年已經五十多歲了,但他的有些“日常”總令我們忽略年齡的概念和印象。
老張的發型極具特色,同學們稱其“橫跨太平洋”——他右面的頭發留得很長,然后款款地梳到左鬢。最奇怪的是他的頭發自覺地分成了三股,服服帖帖地覆在他的前額,我們一直認為這是他身上的“奇觀”。
老張的“呆萌”很是經典。每當遇到同學們說話語速太快或者表述不清晰時,他總用一個詞來回應:“啥?”引得同學們愣半晌,他自己也愣半晌,面面相覷間,五分鐘已過矣!
記得2016年秋季,我們班有幸去會寧一中交流學習,師生會餐,有些同學還學了張老師“ 一把”,他再次“嗯!我看你們也能演劇了……”高深莫測,難以捉摸。
臨近高考,我們進入了緊張的備考狀態。時光依舊緩緩流淌,在其中行走的我們卻加快了前進的步伐。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靜好,青春不會老去,老張的故事,在我們的記憶里永遠不會褪色。
我是一個愛笑的女孩,因為聽別人說“微笑面對生活的人總會有好運”。2015年秋季考入甘肅省武威一中以來,2016年9月獲得“武威一中2016年經典詩文誦讀比賽”三等獎、2016年12月獲得“武威一中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2017年4月獲得“第32屆全國中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甘肅賽區三等獎、2017年9月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文學創作始終是我的最愛。2017年3月,我和我的老師、同學共同編輯完成武威一中首屆英華班“一事一悟”微作文集《花開的聲音》并擔任執行編輯,摘錄自己的原創小品文3篇,并為作文集寫《后記:那時花開》;2017年11月參加《視野》雜志社舉辦的首屆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2017年12月參加“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