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華
【摘 要】在高職教育普遍推行校企合作的工學結合模式理念的指導下,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開展及實踐效果意義重大,本文從不同實踐教學模式出發,分析不同模式下實踐教學效果,以期探索出更利于學生成長的酒店實踐教學管理方式。
【關鍵詞】酒店管理;實踐教學模式;效果分析
1 問題提出
在高職教育普遍推行校企合作的工學結合模式理念的指導下,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開展及實踐效果意義重大,經過多年的專業建設實踐與摸索,在不斷完善酒店管理專業教學實踐體系改革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理念認識、師資條件、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原因,實踐教學仍舊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因此,分析目前酒店實踐教學的效果,摸索一種學生更加認同的酒店實踐教學管理模式是目前實踐教學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2 調查研究背景
酒店管理專業自創辦以來,根據專業特色進行大膽改進,增大實踐教學環節比例,增加實踐教學的內容和頻率。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三種模式各有優劣,在不同時期滿足了酒店專業的實踐教學需求。基于以上實際情況,我們針對三種模式針對學生和酒店企業分別設計了調查問卷表,每份問卷內含相關問題10個,分別挑選參與三種模式實習的學生及酒店實習基地進行問卷調查。每種實習模式挑選50名學生參與調查,選擇長期合作的酒店集團公司實習基地6家(遠洲酒店集團、首旅集團、紐賓凱酒店、開元酒店集團、曙光酒店集團、橫店旅游集團)。
3 三種實踐模式教學效果分析
(1)對學生的調查分析:
(2)對酒店的調查分析: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和酒店對三種實習模式有部分問題持相同觀點,部分問題認識上有差異。對于學校期間的課程實習,學生和酒店都認為習效果一般,原因主要在于學校實訓軟件和硬件條件不足;對于酒店集中頂崗實習學生與酒店大都認為效果明顯,差異在于具體個別酒店;對于畢業實習學生認為直接就業意義重大,酒店方則表示實習效果一般;學生認為酒店對實習生態度一般,而酒店則認為實習生工作態度一般;學生對學校的管理比較滿意,而酒店方則認為管理一般;實習對后續職業影響來看,學生后續就業對口率看影響一般,而酒店則認為實習對后續從事酒店行業意義重大。
4 對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建議
(1)以發展的視角不斷優化實踐教學模式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以上三種實踐教學模式各有優劣,在不同階段發揮一定的作用。隨著90后及00后一代逐漸成為教學主體,我們應該結合國家對實踐教學相關政策,積極調整實踐教學模式,實施實踐教學優化動態管理機制。
(2)以產教融合視角選擇酒店實訓基地
建議充分考慮校內外實訓、實習條件優勢互補,不斷創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徑與方式,充分發揮酒店主體作用。通過進一步推動校企共建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技術服務和產品開發中心、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等,增強職業院校學生技能能力和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3)以科學管理思維推進酒店實訓基地進退機制
結合學生及酒店市場方向的考慮,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對不合適的酒店實訓基地實行退出機制,對于優質酒店實訓基地實行獎勵機制,優先保證優質實習生源,簽訂長期產教融合協議。
(4)夯實校內實訓基地軟硬件條件
通過學生及酒店對課程實習的效果反饋,我們要意識到課程教學基礎的重要性,軟硬件條件的改善和優秀師資的配備對實習效果影響重大。如果課程實習效果好,可以大大縮短學生在酒店實習的磨合期。
(5)培養專業的實踐指導教師隊伍
酒店職業的特殊性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心態和耐力,抗壓力等等。如果實踐指導老師沒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和社會閱歷,很難給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也很那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和理解與酒店員工的關系,如果不具備一定專業知識,也很難引導學生認識該專業的性質和前途,擺正心態去進行酒店工作。
(6)制定實訓教學管理保障制度
2014年5月1日,為貫徹執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落實教育部相關文件精神,踐行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有關“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辦學理念,以期全面規范飯店的頂崗實習管理,切實提高學生的操作服務水平,為飯店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特參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有關要求,制定《旅游類專業飯店實習規范》。標準從學校實習導師、實習管理職責、酒店崗位實習要求等多方面對實習管理進行了制度性規范。適用于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到國內飯店有計劃的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實習活動。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應該以此標準為基礎,結合學校校內實習相關要求,制定系列的實踐教學管理保障制度,規范并且為實踐教學質量和效果起到一定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沈惠惠,胡焱.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訂單班頂崗實習工作滿意度分析.大學教育,2013,(5).
[2]李文英,高晶.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校外實習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討--以煙臺南山學院為例[J].商業經濟,2011,(3).
[3]何奇彥.酒店員工離職心理分析及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