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栩
根據前期二語習得中語言僵化研究的結果,本文提出了一些有關如何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克服語言僵化的方法。
1 促進學習者的動機
學習動機通常受到諸如學習者沮喪程度,學習者對學習的良好態度及其外部目標和學習成績等因素的影響。作為老師,在幫助學習者提升學習動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促進學習者的動機,二語老師應該做如下工作:
首先,二語老師必須熱心、認真負責。一位溫暖、開明和負責任的老師在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二語學習環境中發揮關鍵作用。正如Finocchiaro所說,“動機主要是由課堂老師在學習情境中培養的感覺。當老師關上教室的門,以溫暖、自然的笑容迎接學生,并通過發表評論或提問這種關切的方式,與學生們進行互動的時刻,真實感就產生了,學習動機也受到了激發。
其次,老師應該幫助學習者對他們二語學習的挫折感采取正確的態度。挫敗感主要源于學習困難和學習成效不佳。
第三,老師應該保持他的教學新鮮有趣。在CET-4和CET-6的壓力下,許多老師非常重視學習者考試能力的培養。他們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解釋語法、時態和語態等。這樣的教室設置是以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習者為中心。老師在講臺上疲憊不堪,老師獨自的長篇講解,會使學習者感到無聊,因為他們不得不記取乏味的筆記。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氣氛多數是沉悶和機械的,難以點燃學習者興趣的火花。
如果老師采取生動的教學方法,在課堂設置上賦予精彩豐富的教學內容,就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以學生為中心,提出思考的問題。此外,老師可以改變學生的固定坐姿,讓學生坐在圈內,分成幾組。可以組織各種活動,如辯論、角色扮演、討論或比賽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老師當然應該完成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而生動多樣的班級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目標語言—英語的有利導向。
第四,老師應該強調學習二語的重要性,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目標。在學校,英語學科的學習目標是通過各種考試。然而,很少有人意識到英語在未來職業生涯中的重要性。因此,如果通過了CET-6,他們可能會進一步放棄學習英語。那么他們的錯誤肯定會僵化。但是,如果老師幫助他們意識到通過CET-6不是學習英語的最終目標,那么他們可能會在未來繼續學習,他們語言僵化的可能性也能會相對減少。
最后,老師應該督促學生預習課文,及時完成作業。許多學生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預習課文,為課堂活動做準備。例如,在討論中,很多學生很少提出意見。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提前做好準備,不熟悉材料。那么他們似乎沒有什么可說的,失去興趣。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要求學生及時準備指定的活動和預習文本,以便學生有話要說,有話可說。那么他們語言僵化情況的發生。
2 提供準確和恰當的二語輸入
另一個避免僵化的關鍵策略就是在初級指導階段提供最大程度的準確和適當的語言輸入。一旦與正宗的英語口語接觸,他們的口語能力就會迅速提高。
在初級學習階段,這個輸入有三種類型:教師輸入、記錄輸入和學生輸入。
教師輸入:如果我們承認有必要讓學生獲得精確的語言基礎,那么只有最具資格的教師才能被授予教學初級班的權利。不幸的是,經驗不足的老師們經常被分配教授初級課程,而高級班則由更有教學資歷的老師教授。如果人員配備是一個問題,那么一個最好的措施就是要求所有初級班的老師都擁有相對接近母語發音的口音。
記錄輸入:先進的科技使外語教學變得更加便捷。例如視頻,它可以在二語的人文環境中呈現口語。然而,為了達到教學效果,視頻輸入必須與學生的二語學習級別相匹配。對于初學者而言,為母語人士制作的視頻不適合他們的學習水平,里面呈現的語言太過復雜。在初級課程中,理想視頻應圍繞著尊重學習者水平的真實語言來設計。
學生輸入:在傳統的課堂活動中,要求每個學生一個接一個地大聲朗讀或回答問題,幾乎沒有交際性語言的輸入。沒有人密切關注所說的內容,所以不可能真正掌握語言。然而,當課堂活動是以溝通為基礎時,學生想要了解同齡人說的是什么,他們就會開始掌握他們聽到的語言表達方式。換句話說,雖然傳統的口語課堂練習對于獲學習的影響是不好不壞的的,但交際活動可以對語言習得和熟練程度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如果學生使用準確的語言),或者他們可能會對熟練程度產生消極的影響(如果學生使用不準確的語言)。因此,為初級學生設計的“創意”型口語課堂非常重要,培養學生精準的口語輸出。
3 撤消轉移(減少母語干擾的機會)
母語干擾是導致學習者語言僵化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們知道,許多持續的錯誤,例如省略第三人稱現在時動詞后的“s”,省略關系代詞等都涉及到母語的干擾。老師應該重視母語干擾對學習者英語學習的影響。一方面,老師可以借鑒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的行為主義觀點。雖然行為主義觀點現在已被抹黑,但其中一些觀點對英語教學仍有價值。根據行為主義觀點,當學習者對激勵作出積極和重復的反應時,語言學習能力會得到提升。因此,當我們教學生學習與母語干擾相關的某些語法規則或句子結構時,應該使用諸如重復演練等強化技術來克服干擾并建立必要的新習慣。
此外,應鼓勵所有學生盡可能閱讀母語是英語的作家的英文作品。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習得一些詞的確切含義,熟悉一些有用的句式,并且獲得一些寫作技巧。最終,他們培養語感,這有利于避免母語干擾。
4 應用科學的學習策略
(1)建議學生采用詞匯學習策略,包括新詞的搭配和習慣用法。“搭配”意味著一個詞通常與另一個詞同時出現與另一個詞匹配。因此,搭配是一種習慣,而不是規則。為了提高英語水平,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掌握搭配。學生應該記住大量的語料。因為這將有助于他/她以適當和慣用的方式使用語言。
(2)建議學生以孩子學說話的方式學習。看看嬰兒和幼兒如何學習說話很有趣。他們模仿周圍的人,通過重復他們聽到的話來學習。他們通過試錯來學習,當他們一開始說一個字,使用一個短語或一個句子,他們很可能錯了。但他們并不“害怕”這樣的錯誤。他們會繼續努力,進行調整,直到說對為止。
(3)在初級階段可以說的少一點,更多地集中在閱讀和聽力上,學習新詞,調查正確的用法,反復練習。
應該在初級階段努力養成一些好的學習習慣,也不要太癡迷于糾正犯的每一個錯誤。
如果學生以交際導向的方式來逐步增加詞匯量,幾乎所有的“錯誤”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而然地消除,而不需要大量的語法教學。
5 提供正確的反饋意見
常見的糾正策略如下:明確修正,元語言反饋,重寫,澄清要求和引出重復(Lyster&Ranta,1997)糾正性反饋仍然是促進二語知識建設和提高語言使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當被問及教師校正是否有價值,或者在課堂里是否需要糾正錯誤時,大多數學生立即作出了非常明確的答復“當然有必要”。
大多數學生最常提到的是,如果教師不在課堂上提供錯誤糾正,學生就不會意識到在哪里或什么時候說出的目標語言是錯誤的。錯誤糾正的功能是提高學生的意識,因為只要有人說話就可以思考。只有老師糾正學生,他們才能意識到他們的錯誤在哪里,并在未來避免再犯。所以學生需要盡快糾正錯誤,否則錯誤一旦變得根深蒂固,就太難糾正了。
如果僵化是有效交流的一個障礙,那么校正肯定是必要的。
6 提高對于僵化、僵化錯誤和正宗目標語言的意識
簡單的校正是無用的。對于學生二語,常常會一只耳朵進,另一只耳朵出。這就是為什么作者不斷談論意識。關鍵在于創造意識,而不是矯正。為什么?首先,沒有什么是錯的!錯誤是好事,如同一個路標,指出老師需要做些什么。訣竅是讓學生意識到錯誤,指導學生進行自我矯正。自我矯正讓學生產生意識,幫助學生意識到他/她掌握了他/她的語言。當一個學生自己找到答案時,即使老師幫助引導他,他也明白答案在他自己身上,能夠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導致學生越來越多地意識到出現錯誤的時候,習慣自我糾正就越多,直到在下一次犯錯之前就能意識到,并作出修正。
6.1 提高僵化意識
僵化意識對于學習者采取旨在克服僵化的行動時是必要的。以外語與人交談需要勇氣,要敢于犯錯誤。有些人害怕犯錯,他們從不開口。這是所有錯誤里最大的錯誤。建議二語學習者有勇氣,準備好犯錯誤。
6.2 提高僵化錯誤的意識
教師幫助學習者加強對錯誤的意識,有助于幫助學習者避免犯錯。這一角色十分重要。
在糾錯中意識到的好處是取得進步,或提高目標語言的熟練程度。如果知道他/她的錯誤在哪里,就很容易提高。因此,老師有必要加強學習者的錯誤意識。老師可以要求學習者用一個練習簿集中收集錯誤,相應地糾正每個錯誤,有助于避免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樣的錯誤。
此外,老師要注意學生的錯誤輸出。眾所周知,一旦建立壞習慣,就不容易根除。一旦過多重復,就會僵化。對于學生的錯誤,老師可以給學生積極反饋和消極反饋。當老師改作文時,他/她應該給出更具體的修正和評論,而不僅僅是“A”“B”和“C”。
在書面作業中,應該提醒學生第一時間檢查自己的作業,糾正自己的錯誤。書面作業必須經過閱讀并仔細檢查,才能上交。這樣有利于提高自我檢測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作者對母語是中文的學習英語的人士的建議是大聲朗讀一段文字,并錄音已備稍后再聽。他們還需要彼此用英文對話,以便了解何為中式英語,培養欣賞地道英語的能力。
例如,齊聲背誦似乎是造成僵化的主要原因。中國學生通常一開始不知道怎么發音,他們也不學習從字典尋求語音信息,他們只是要求老師大聲說出來,然后模仿。所以老師要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及了解他們的語言可能僵化的地方,改變他們既定的學習模式,提高他們的認知意識。
然而,意識受到時間的限制,這意味著人們在短時間內通常會對任何語言產生意識,之后這種意識將自動消失。典型的情況就是這樣,學生犯錯誤后,如果老師糾正,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一般都會意識到不要重復這個錯誤。但很可能幾分鐘后,他對這個錯誤的意識就消失了。之后他還會使用相同的語法,犯同樣的錯誤。
在作者的經驗中,具有僵化語法或發音的學生,如果老師在他們犯錯時記錄下來,并寫在黑板上展示給學生,他們就會注意并糾正自己的錯誤。這是邁向意識的第一步。
然而,解決這個問題的真正關鍵在于在犯錯之前創造意識。在學生說話的當下就意識到可能犯的錯誤并立即進行自我糾正,最后,經過足夠多次的自我糾正,僵化就會被打破,一種新的語言習慣就會誕生,這才是最成功的教學。
6.3 提高認知目標語言的意識
我們必須要考慮到一個問題,也就是中國人大多數在學習英語的時候,通常會用翻譯的方式來學習。這樣就導致了每一次對話的時候,總是會牽涉到兩個語言互相轉換這一復雜的心理過程,這樣就很難有效地掌握第二種語言。
作者一直堅持提出寫作和聽寫(不是單詞聽寫,而是聽寫整個故事)作為這個問題的補救辦法,中式思維可以通過這兩種方式來得到訓練,從而逐漸掌握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他們寫的時候,會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如何用英語將思想轉化為語言。并且,通過聽寫,他們可能會在把他們聽到的內容完全記下來的過程中,更好地獲得語法知識(主系表結構,時態,介詞等等)。
每當作者訓練新學生寫一個她朗讀的故事(簡化的英語,大約1800字左右),一旦在他們的腦海里形成故事畫面,他們就會完全理解英文的含義,然而,僅憑聽覺很少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無論如何,如果教師可以設計出一種方式讓學生個人,從內心意識到他們的英語表達與母語者之間的具體差異,那么效果一定會比老師每一次去糾正他們的錯誤要有效得多。也許這就是為什么年齡小的語言學習者在這方面做得更好的原因之一。他們會認真地傾聽(他們的父母,主要是他們的玩伴),并且在發現差異時糾正自己。年長些的學習者可能不會如此認真地傾聽。也許這就是為什么“僵化”成為了一個問題的原因。
提高語言僵化學習者目標語言意識的最佳方法是培養其英語讀寫能力。建議課堂教師要特別重視培養語言僵化學習者的讀寫能力,因為由于種種原因,他們無法獲得最佳的語言學習環境,而且他們與年幼的學習者不同(他們不需要在學習二語的過程中排除過多的固化的中間語的干擾)。
作者許多學生,曾經犯過大量的口語僵化錯誤,然而在做了大量的閱讀和寫作后,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在閱讀時,老師應選擇適當的材料,幫助學生不斷獲得正確的語法輸入。 為此,作者建議教師使用企鵝ESL(簡稱“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系列教材。
在寫作中,學生可以花時間仔細選擇自己使用的詞匯,如果出現問題,老師就可以診斷出來,較為容易地幫助糾正錯誤。 如果在學生在口語中出現的僵化錯誤沒有發生在他們的寫作中,那么我們可以假定他們需要更多的口語練習(甚至是更多的句式練習),訓練他們更流利地道地使用英語口語,而不會犯更多的僵化錯誤。
【參考文獻】
[1]Nickel, Gerhard. The Role of Interlanguag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RAL, Feb98, Vol. 36 Issue 1, p1, 10p.
[2]Purdy J.D.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Neurolinguistic Basis of Fossilization. Internet, 2001.
[3]Romaine, S. Pidgin and Creole Language.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8.
[4]Rutherford, William E. The Current State of Interlanguage. Amstr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5]Seliger, Herbert W., and Elana Shohamy.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6]Selinker, Larry.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 White Plains: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 1992.
[7]Selinker, L., and U. Lakshamanan. Language transfer and fossilization: The Multiple Effects Principle. 1992.
[8]Selinker, Larry and ZhaoHong Han. Fossilization: What We Think We Know. Internet, 1996.
[9]唐承賢.差錯分析綜述.《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年第2期(總第110期). pp.46-50.
[10]吳丁娥.第二語言習得中的過渡語及其僵化研究.《外語教學》.2001,(2).pp.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