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贊
【摘 要】高等教育國際化在中國高校正方興未艾。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高等學校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薄斑m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p>
【關鍵詞】大學英語;英語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指出“就人文性而言,大學英語課程重要任務之一是進行跨文化教育。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學生學習和掌握英語這一交流工具,除了學習、交流先進的科學技術或專業信息之外,還要了解國外的社會與文化,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意識,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弘揚人的價值,注重人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全面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有機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學英語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p>
束定芳(2013)提出,外語界應加強理論探討和實驗探索,使大學英語教學真正為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為中國走向世界服務。蔡基剛(2015)也從外語評價體系調整等方面對國際化形勢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做出了探索。其它各高校也在這一方面做出了相應的研究和探討。
成都東軟學院踐行了具有東軟校本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我們稱為“TOPCARES-CDIO”。TOPCARES-CDIO教育理念與教育國際化形勢在人才培養目標、評價體系等方面比較契合。我們結合教育國際化形勢,將TOPCARES-CDIO理念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實踐及改革。主要包括以下要點:
1 課程內容
加大跨文化交際課程模塊的比重,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包括兩個方面:
(1)在“輸入”階段增加中外文化知識,以隱性教學為主,在閱讀、聽力技巧培養的過程中,融入中外文化知識,通過視頻、音頻、文字等形式,增進學生對世界各國文化的了解和體會;
(2)在“輸出”階段,增加中國傳統文化模塊。隨著西方文化進入中國,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反而不如對英美日韓國家那么多,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也不是那么濃厚。學生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國家,就談不上熱愛,沒有熱愛,就不能在國際交流中傳遞正確和積極的信息。因此,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加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生活方式、歷史等內容的了解和翻譯,促進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并能夠熟練而較為準確地使用英語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2 課時設置
(1)將原有的大學英語(一)(二)課時縮減,總課時由原來的192課時調整為128課時,周課時由周6課時減至周4課時;
(2)大學英語(三)(四)課時量不變,仍為總課時128課時,周課時4課時。
(3)新增大學英語(五)和大學英語(六)(選修)模塊,在這個模塊,學生可以選擇學習雅思、普思考試備考內容,或是中國傳統文化英語翻譯課程,或是職場英語課程,這樣能夠為有需求和強烈學習動機的同學提供持續學習的機會,在進入社會前不至于出現英語能力“脫節”的現象。
3 教學方式
(1)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在大學英語(一)和大學英語(二)課時大量縮減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我們為學生開設了大量的第二課堂活動,包括外文歌曲大賽、外文戲劇節、外語配音大賽、英語演講比賽等,鼓勵全校學生積極參與,參與和獲獎的學生都可獲得《大學英語》課程相應的加分。通過這些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同時提高各項技能。
(2)在線學習、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學生在學院的睿鼎平臺、教材配套APP進行大量的自主學習和測試,與教師也保持頻繁的互動和溝通,通過翻轉課堂、任務型教學、項目教學等教學方式,將課內教學和課外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3)促進中國學生與我院外國留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際。隨著學院國際合作工作的展開,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來到我院學習。我們開展了大量的跨文化交際活動,通過講座、課堂教學、課外拓展等形式,架起了國際化交流的橋梁,讓中國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在實際的跨文化交際活動中得到發展和提升。
4 課程評估
(1)引入國際化考試,如雅思、普思考試等,增設相應的備考模塊,設立成績互換體制,鼓勵學生通過這些考試,進行國際游學和留學。
(2)強化形成性評估。改變傳統的“一考定成績”模式,將第二課堂、在線學習、項目的成績納入課程評估。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表現占課程比重的50%左右,避免第二課堂和在線學習流于形式,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效果。
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成果頗豐。在第二課堂的各類競賽中,學生獲得了國家級和各項省級比賽的優秀成績;同時,學生的各項英語技能,特別是說和寫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發展和提高。在與外國留學生的交流中,學生懂得以正確的方式和立場來表達中國的傳統文化,樹立良好的形象。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也有不少新的思索和疑問。如:1. 是否設立獨立的選修課,專門從事中國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的教學;2. 如何有效監控學生的在線學習行為。我們將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