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宏丹 王記蓮 曾春梅
過去二十年內,醫藥產業在全球范圍內悄然興起,取得了急速的發展,由于醫藥剛性需求的特點,醫藥產業已成為幾乎不受經濟周期影響的產業之一,帶來的就業崗位也隨之增加。《藥物分析》是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的基礎課,貫穿著藥物的研究、生產、供應和使用等各個環節。是一門涉及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藥物化學、生物化學、藥劑學等多學科的強綜合性和強實踐性課程。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畢業生,動手能力較差,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的需要。因此,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提升藥品生產技術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突出強調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的特點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必須“做”字當頭,“做”字為先,以“做”來系統設計整個人才培養方案。“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改革是由“教學做合一”模式脫胎而來,因為“教學做合一”模式雖然將職業教育最缺失的“做”納入到模式之中,實現了教學模式的根本變革與轉換,但依然還是先“教”、再“學”而后“做”的學科教育的排序,實際上還是把實踐的“做”放在理論教學的附庸的地位,起印證、深化、加深理解的輔助作用,并不完全符合職業教育的特色和規律,學科式教學的本質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和矯正。所以必須創新和重構上述模式,將其調整為先“做”、后“學”、再“教”,即“做學教合一”,以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合理精簡整合、序化教學內容為核心,集知識、技能和態度于一體,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才是真正符合職業教育根本規律的科學的課程實施模式。
2 仿真軟件輔助的《藥物分析》課程“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的研究的主要內容
(1)設計“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模式引導的高職《藥物分析》課程。構建高職《藥物分析》課程專業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闡述基于虛擬仿真實驗和真實實驗的高職課程教學項目開發流程,制訂高職“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的《藥物分析》課程實施性方案。
(2)闡述“做學教合一”引導的《藥物分析》課程教學實踐。首先設計教學實踐方案,然后對可以進行仿真操作的紅外吸收光譜、紫外吸收光譜、高效液相色譜、氣相色譜等儀器進行藥物分析的教學項目分別進行實踐。
(3)分析“做學教合一”引導的《藥物分析》課程教學效果。從學生學習過程、學生學習結果、教師教學自我反思三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做學教合一”引導的教學是否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3 仿真軟件輔助的《藥物分析》課程“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的創新點
(1)聯系高職院校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的《藥物分析》課程實驗,在《藥物分析》實踐課程中,借助于紅外吸收光譜、紫外吸收光譜、高效液相色譜、氣相色譜等大型分析仿真軟件,充分利用其互補性、虛實結合,對驗證理論、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節省實驗學時、擴充實驗內容、提高實驗的安全程度、降低實驗成本以及遠程實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2)制訂基于虛擬仿真實驗的高職《藥物分析》課程“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的實施性方案,“做”字當頭,“學”貫始終,相機而“教”。特別強調“做”字,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在做中教。將知識點的講解和項目的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鍛煉學生的綜合應用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探索縮短學生從學校到企業角色轉變的距離教學模式;為高職院校藥品生產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一定參考。
“做”字當頭,“學”貫始終,相機而“教”。其中特別強調“做”字,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在做中教。在信息化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作為傳統實驗教學的一種有效的補充,“互聯網+”下虛擬實驗教學已經成為加強實踐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做學教合一”模式教學過程中,利用計算機及仿真軟件來模擬實驗的環境及過程。開展虛擬實驗可以有效地解決實驗場地設備不足的問題,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院在《藥物分析》課程設計中,“互聯網+”下借助于虛擬仿真軟件,配合真實大型分析實驗設備,加強“做學教合一”模式的開發應用,可以使學生在“做”中學,邊做邊學,以做帶學,以做促學,做就是學,學就是做,做學相融,從而牢固掌握藥物分析理論知識和實踐動手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也是推動積極探索和深化課程與教學模式的創新,深化課程與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肖海燕,遲玉霞,孫春艷,等.基于教學做一體化的五年一貫制高職藥物分析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6):20-21.
[2]關靜巖,曹德明,楊濱紅.“說做一體化”在《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3,(12):49.
[3]袁琦,李佳,蒲曉輝.以虛擬仿真實驗為平臺的藥物分析“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索[J].時代教育,2015,(12):72.
[4]霍淑華.談對醫療院校學生分析化學實驗能力的培養[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06,20(2):52-54.
[5]范琦,李勤耕,朱凱,等.藥學綜合性實驗的實踐與評價[J].中國醫學理論與實踐,2004,14(6):71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