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黔 鄧晶晶 趙庭飛
【摘 要】防雷減災是指對雷電進行防御,或者將雷電帶來的損害降低到最小,以此達到保護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目的。防雷減災一般包含了對雷電和雷電造成的災害的研究,并利用先進設備進行檢測,達到預防的目的。本文主要對防雷減災體制的改革進行了思考,以供相關工作人員的參考。
【關鍵詞】防雷減災;體制改革;防御
氣象局是防雷工作展開的部門,是開展防雷基本工作、提供相關技術手段的重要部門。防雷減災工作的進行是保護人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經濟繁榮昌盛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時代的快速變遷,傳統的防雷減災體制難以完全適應于現代的防雷減災要求,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根據現階段我國的防雷減災現狀實行一系列的改革,促進我國防雷減災工作穩定向前發展。保證我國人民生命財產的基本安全,減少雷電事故的發生。并在雷電災害發生后運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將損失降低到最小,防雷減災的工作主要以防御為主,運用科學的技術手段減少雷電災害的發生。
1 防雷減災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在開展防雷減災的工作上,我國一直遵循防雷工作體制機制的理論指導原則,依據防雷工作體制機制規定內容提供的指導實行防雷減災的工作。但是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上述機制中存在的弊端日益顯現出來,如若再沿用原有的防雷減災體制機制展開防雷的工作,將很難適應現代化防雷減災工作的要求?,F代化的社會經濟,在日益發展中逐漸轉變為了“新常態”的經濟模式,其實質是指我國經濟活動的發生較過去發生了重大的轉變,經濟效益的產生與傳統模式中經濟效益的發生條件明顯的有了不同。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我國經濟平均以百分之十的速率進行增長,屬于經濟高速增長的階段,但是當前的社會局勢,經濟發展增速的趨勢明顯的變得緩慢。隨著2015-2017年間社會產業的大洗牌,經濟增長的趨勢不再快速。經濟出現的“新常態”,意味著我國的建筑、石油、化工等產業發展變緩。而上述領域是防雷減災的重點服務領域,也就意味著,間接的影響了防雷技術的服務發展。在2015年,我國政府對防雷工作的規定做出了輕微的調整,也意味著,我國的防雷減災工作體制改革是必然的。
2 防雷減災體制改革中的思考
(1)構建適應于現代的新型防雷減災工作模式
我國的防雷減災體制改革,需要將我國的現實客觀因素進行充分的考慮和全面的掌握,根據我國的氣象法以及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改革依據,以此構建適應于現代化的新型防雷減災的工作模式。近幾十年來,我國社會的經濟得到了高速的增長,不論是國家層面,社會層面,還是個人層面,防雷減災的意識逐漸得到了增強,基于工業化的企業對防雷減災的需求逐漸增大。同時,其他行業也開始意識到防雷減災的重要性,開始對防雷減災的服務加以重視。在我國社會的當前形勢下,防雷主要包含了防雷行政管理,防雷基本業務,防雷技術支撐以及防雷市場化服務等方面。在進行防雷體制改革的進程中,需要對防雷的方方面面進行科學、合理、系統的規劃,以保證防雷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在構建適應于現代的新型防雷減災工作模式進程中,需要明確防雷各個方面的工作所承擔責任的主體,以此保證防雷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能第一時間找到相關的責任部門。
(2)將防雷減災功能進行完善
在我國,無論是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還是縣區和各鄉鎮,都需要對防雷減災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強防雷基本設備設施的建設。部分重要的產業或場所,比如化工企業、石油企業、信息通信行業、醫院、學校、商場等,都需要將防雷減災的功能進行完善。石油、化工等行業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質,一旦被雷電擊中,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重大損失,不論是人們的生命安全,還是財產的安全,都將受到嚴重的威脅。醫院、學校、商場等場所,是人們的聚集地,一旦發生雷電火災,造成的影響將會是人們難以承受的災難。因此,在人口聚集的場合和重要產業的建筑地都需要利用防雷的技術手段給予保護,并按照國家標準安裝防雷的設備設施,保證人們活動的順利開展,不會受到雷電的傷害。
(3)加強防雷技術服務體系的建設
各個產業和場合在安裝了防雷設備設施之后,要保證不能受到雷電的切實傷害,最基本的原則是防雷設備設施中所隱藏的防雷技術手段足夠的高明。氣象部門在防雷措施上增加的技術手段可以借鑒國內外的優秀經驗和理論。部分發達國家的防雷技術水平相較于我國傳統的防雷技術較為先進,他們的優秀雷電防御理論我們可以實行適當的借鑒,各個發達國家所注重和所擅長的領域不同。比如,美國注重雷電檢測和雷電研究這一方面,也使得他們的雷電防御服務企業較為發達。英國則在防雷產品的質量方面最為重視,因此他們的防雷質量管理方面發展的較為完善。因此,我國可以根據我們實際的情況對國外的優秀技術進行適當的借鑒,使得我國的防雷技術服務水平不斷的提高。同時,與防雷減災工作有關的相關部門需要對防雷減災的應急措施加以制定和優化,達到若出現雷電災害,可以第一時間進行災后處理的目的,以此保證雷電給人們帶來的損失降低到最小。
(4)將雷電預測預報工作落到實處
如若氣象部門能夠對雷電進行準確的監測并預報,那么人們便可以根據預報預先開展防雷的一系列工作,在雷電來臨之前做好應對的準備,使得人們免于雷電的傷害。因此,氣象部門需要將雷電檢測系統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優化,將雷電檢測技術進行研究而進一步提升檢測的水平,并將雷電預警系統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準確的將雷電天氣,雷電可能會襲擊的地區以及雷電可能造成的損害程度進行預測。利用現代的網絡通信技術,通過電視、手機等現代化設備將雷電相關的信息傳達給人們,使得人們有充分的時間做好防御雷電的措施。同時,我國社會的部分公民對雷電的認識不足,也不具備用專業理論知識進行防御雷電實踐的意識,在遇到雷電的突然襲擊時不知該如何應對,該如何對雷電進行躲避。因此,氣象部門在發布雷電預警的時候,可以對防御雷電的基礎知識加以適當的宣傳,使得人們可以運用正確的方法防止雷電的襲擊,保護自己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3 結束語
防雷減災體制改革中的思考,減少雷電事故的發生,主要從構建適應于現代的新型防雷減災工作模式,將防雷減災功能進行完善,加強防雷技術服務體系的建設,將雷電預測預報工作落到實處幾個方面進行。根據現階段我國的防雷減災現狀實行一系列的改革,促進我國防雷減災工作穩定向前發展,保證我國人民生命財產的基本安全。
【參考文獻】
[1]劉琦.淺議加快推進防雷減災體制機制改革[J].浙江氣象,2016,37(04):41-43.
[2]吳磊,馬靜.加快推進防雷減災工作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7,34(10):84.
[3]張立春,鄒小龍.對未來防雷減災工作的思考[J].農技服務,2017,34(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