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時
【摘 要】三年制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應具有符合用人單位需要的崗位技能和素質,如何提高學生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培養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的專業人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基于此,論文對“崗課證”融通導向下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進行了探究。
【Abstract】Three-year graduates of accounting major should have the job skills and quality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employing units. How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tudents' job market and how to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s who meet the needs of the employing units are the problems we need to think about. This paper is researching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l of accounting course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post and course and certificate.
【關鍵詞】崗課證;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Keywords】post and course and certificate; accounting course; teaching mode reform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12-0084-02
1 “崗課證”融通的含義
“崗課證”融通是指在對用人單位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確定專業崗位群,以及與崗位需求相對應的能力目標,將職業標準對應的知識、技能融入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教學中,將職業證書考試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相銜接,通過課崗融通、課證融通,即將專業課程與會計崗位工作過程相融合、專業課程與相對應的職業證書相融合,多角度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及實踐技能。授課教師按照人才培養方案需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和崗位要求相統一,參考助理會計師考試內容,形成以“崗課證”融通為導向的課程教學體系,實現崗位—課程—職業認證三者結合[1]。
2 “崗課證”融通導向下實施階段式的培養
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職業證書對于教學教育的引導作用,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引入職業證書的要求,在課程標準中融進職業證書考試大綱,在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環節引入職業證書知識考試與技能測評。在專業課程設置時,應該建立與崗位及專業核心能力相關的專業技能課程,使得考證和課程考核接軌,并建立起以提高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為主線的階梯式提升的教學體系。
3 “崗課證”融通導向下的會計課程能力要求分析
高職教育的目的是要實現學生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工作崗位的內容及能力要求決定了課程的設計方向,結合就業單位進行廣泛調研,明確了與會計課程對應的職業崗位,設計了相應的課程與應取得的證書。
4 “崗課證”融通導向下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4.1 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
為解決傳統課堂教學方式下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差以及實際業務動手操作能力差等問題,可以通過任務驅動法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引導,也就是將教學難重點轉化為各個項目,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將其轉變為工作任務,以下發任務的方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知識與技能。通過任務驅動,實現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崗位能力,訓練的內容要盡量真實,另一方面要能鞏固知識,掌握賬務處理技能,從而提高解決綜合事項的能力。
4.2 基于微課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傳統課程存在理論性強,學生課堂參與度不足、課時有限,實訓效果差等問題。而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針對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設計并開展的教學過程。學生可以通過網上下載相關課程或直接通過手機觀看相關課程,應對學生差異。翻轉課堂是通過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重新設定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把知識傳授的過程從課上翻轉到課下,學生在上課前通過將教師提供的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進行自學,把課外作業、實訓、練習等環節轉移到課上,課堂的時間主要用于教師點評答疑、學生小組討論以及師生交流等[2]。在會計專業課程教學中,能充分利用微課及翻轉課堂的優勢,由教師先將會計課程中的一些難重點問題,制作為微課,將教學視頻和學習任務要求上傳到相關的學習平臺中,讓學生帶著教師布置的工作任務,結合學習資源中的知識,初步完成第一輪的自學。在這種模式下,教師能回歸到對學生有針對性地輔導,實現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目的。
4.3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所謂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將教學場地、教師、教學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學過程和內容融于一體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強調在做中教,做中學??梢院托F蠛献鲉挝唤Y合,將實務經驗豐富的校外專家請進課堂,利用校企合作單位和校內實訓室等教學場地,在實訓中使用與實際工作相同的原始憑證、賬簿、報表、電算化軟件、稅務軟件等,讓學生在全真模擬環境內學會實際操作流程。
5 “崗課證”融通導向下會計課程教學的保障措施
5.1 滾動修訂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是國家對會計人員從事專業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具有高度的權威性。職業證書的要求會隨著經濟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亦需要不斷修訂,不斷對培養的關鍵環節進行標準化、科學化規定,并將職業考證對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及專業知識的要求融入各專業課程之中,保證人才培養方案與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要求緊密銜接?!冻跫墪媽崉铡?、《經濟法》等課程要對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相對應的要求,并且在課程標準、課程開設學期、學時要求等方面與證書考試銜接。如助理會計師考試為每年五月份,則一般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開設相應的課程。另外,要努力地提高人才培養的有效性,將盡可能多的時間用到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上,并在各學期期末時加入課程實訓,以提高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3]。
5.2 積極開發“崗課證融通”的校本教材
積極開發具有學校特色、貼合企業需要、突出實務操作、體現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和適用性、工學結合的校本教材,提高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和考證通過率,一方面要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另一方面邀請行業專家共同開發建設。校本教材建設要體現以下幾點:一、教材內容與會計崗位的要求一體化;二、教材內容與考證要求一體化;三、教材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一體化;四、教材建設與校企合作要一體化。學校和企業緊密聯系,行業專家參與編寫,把學校和企業各自的教學資源融合到教材中,實現教材建設校企化。
【參考文獻】
【1】龔奇.以"課證融通"為導向的高職報關實務課程說課設計[J].科教文匯旬刊, 2011(7):160-161.
【2】朱江宏.中職國際商務專業"課證"融合的綜合化模塊課程體系之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 2010(4):39-41.
【3】張文華.高職會計專業“崗證一體、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 山東商業會計, 2009(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