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毅
【摘 要】在舞蹈作品創作和演繹過程中,創編人員需要綜合考慮影響舞蹈表現力的各種因素,比如表演服裝和舞臺燈光等,這些都是“舞蹈語言”功能的集中體現,也是舞蹈語言邏輯思維的綜合表現。論文對舞蹈結構的“舞蹈語言”功能和其功能中的邏輯思維做了綜合分析。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ance works cre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creators need to consider the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ance performance, such as performance costumes and stage lighting, etc., these are the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dance language" function, they are also a integrated performance of dance language logical thinking. The following i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of "dance language" in dance structure and the logical thinking in its function.
【關鍵詞】舞蹈結構;舞蹈語言;功能
【Keywords】dance structure; dance language; function
【中圖分類號】J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12-0136-02
1 引言
舞蹈語言的具體內涵包括舞蹈段落和舞蹈語句兩方面,它是以經過創編人員創造的舞蹈具體動作為表現基礎,以塑造舞蹈形象、提高舞蹈藝術和情感表現力為目的的舞蹈要素。在實踐中,舞蹈結構不僅包含了創作者的精巧構思,還對于舞蹈內容的張力、形式的構架和觀眾情緒的起伏有重要影響。如何利用好舞蹈結構中的“舞蹈語言”功能來保證觀眾的感官享受是舞蹈藝術研究人員的重要課題。
2舞蹈結構的“舞蹈語言”功能
一般而言,舞蹈作品的創造者首先需要選定內容題材,然后根據舞蹈表演的目的和題材進行結構上的構思,優化的舞蹈結構不僅是表現題材深刻內涵的必要手段,也是表現創造者和表演者藝術水平的關鍵步驟。舞蹈結構的“舞蹈語言”功能從創作內容來講包涵舞蹈音樂、表演時間、舞段安排和服裝道具等方面,從舞臺效果來看包括舞臺布置、舞臺燈光等方面。舞蹈結構可以說是整個舞蹈作品的設計藍圖,起著對舞蹈作品的統籌規劃功能。如果語言一樣,舞蹈作品不僅需要有著一定的邏輯性,以切實貼合觀眾和表演者的生活實際和思維,還需要具有統一的格調和規劃性以保證舞蹈作品的完整性、立體性和獨立性。
無論從宏觀角度還是微觀角度來看,舞蹈作品結構中的語言意義都有一定的邏輯性。從創作開始,舞蹈作品就被賦予了靈魂,在藝術從業者的思考、創造、表演和設備操作等環節中,舞蹈作品的邏輯起著貫穿和聯合作用[1]。就實際情況而言,作為舞蹈語言,舞蹈結構從創造到呈現離不開編創者的獨立思考和精心安排。在實踐中,舞蹈結構的“舞蹈語言”功能是提高舞蹈作品發展脈絡清晰度的關鍵因素。創造構思是編創者進行作品創作過程的前提性工作,在構思中,編創者需要針對舞蹈結構中的素材進行尋找、整合和創新,然后使之形成一定的語言規模。舞蹈結構的選取、側重點分配與內涵延伸都是舞蹈結構“舞蹈語言”功能的內在體現,是舞蹈作品的綱領性存在。同時,編創者需要挖掘舞蹈作品主體的深刻內涵和延伸性意義,這樣才能從全局上把握舞蹈結構的方向,賦予舞蹈作品更深刻的表現意義和時代價值。總之,舞蹈結構的語言性功能是舞蹈作品的基礎,創編人員在創作中需要注重發揮舞蹈結構的“舞蹈語言”功能來作為自己的內在邏輯[2]。
3 創作中舞蹈結構“舞蹈語言”功能的運用
舞蹈創作過程中,舞蹈結構的存在不僅是為了服務于舞蹈形式,更是為了服務舞蹈主題。優化的舞蹈結構應該是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技巧與情感表達的高度交融。在實踐中,從業人員不僅需要從技法上提高自己對于舞蹈結構的掌控力,還要細致分析舞蹈結構與作品主題的聯系,合理分配作品不同動作、節奏和效果等方面對于主題表達的影響。如果只有單純的技巧,那么編創人員很難保證作品的完整性,使得作品如同啞劇一般失去其該有的“舞蹈語言”功能。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具有一定的人生經歷、邏輯思維能力和自我感悟能力。
在實踐中,有些舞蹈作品是以音樂編曲為基礎的,這時就需要從業人員提高對音樂編曲創作意圖和內涵的理解力。這種類型舞蹈作品的立意大多是圍繞曲意來展開的,歌曲的風格和節奏快慢對于舞蹈動作和舞臺效果變換等方面都有著絕對的影響力。這時,最直接的語言要素就是音樂中的歌曲內容,通過把握歌詞內容的起承轉折和情感變化,從業人員可以比較順暢地完成對舞蹈結構的理解,這對于后期的工作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另一方面,音樂的節奏對于提高舞蹈作品的表現張力具有推動作用,它可以提高作品對觀眾的帶動感,把控作品情感表達的張力。就實際情況而言,歌曲編制的舞蹈作品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也是表現舞蹈結構中的“舞蹈語言”功能的一種重要載體。
在舞蹈作品音樂的選擇過程中,從業人員需要根據舞蹈結構的具體安排來選擇具有合適歌詞和節奏的音樂,來提高作品的語言邏輯性。比如,他們可以通過截取一段音樂伴奏來改變舞蹈的表演風格。根據作品需要,選取一段音樂穿插進舞蹈作品中,起到連接和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實踐中,觀眾也可以通過感受音樂的“舞蹈語言”功能增強對舞蹈作品內在邏輯的感受力,進而提升其觀感體驗,并提高舞蹈作品的藝術傳承性。總之,在確立了舞蹈結構的基本構成后,一個舞蹈作品的雛形就可以呈現在人們眼前,在舞蹈結構的“舞蹈語言”功能運用過程中,從業人員不僅要從作品創作、作品表演來考慮,還要從作品本身的表現力和傳承性等方面做細致考量。
4 舞蹈的語言結構邏輯
4.1 舞段結構的語言邏輯
舞段是舞蹈作品結構基本的構成要素,舞段不僅要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以結構化舞蹈作品的表現形式,還應該具有足夠的聯系性,使舞蹈作品從開始到結尾融會貫通,以保證舞蹈作品的完整性,最大化體現出舞段結構的“舞蹈語言”功能。
4.2 動作結構的語言邏輯
舞蹈動作是舞段的基本組成要素,相對而言,從業人員在對動作的理解上需要進行更多的細致化考量。在實踐中,無論是豐富多變的舞蹈動作設計還是相對單一的動作設計,都需要創編人員結合舞蹈作品的具體內涵,在結構邏輯方面精心構思、反復推敲。創編人員應該致力于做到使舞蹈的動作設計自然流暢并具有寓意深長的意味,以鮮明地體現出舞蹈作品的深刻內涵和藝術價值。
4.3 空間結構的語言邏輯
從空間結構來說,舞蹈作品的構成要素包括“時、空、力”三個基本要素,這三種要素與節奏、動作和表情一一對應,缺一不可。在實踐中,舞蹈的空間結構既包括舞蹈作品情節上的心理空間,也包括舞蹈的構圖、隊形等物理空間。[4]舞蹈的空間結構使得舞蹈作品在表演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意象空間,不僅體現了舞蹈結構的表層含義還體現出舞蹈結構的深層次內涵。在實踐中,舞蹈語言的表達正是借助舞蹈結構這一基本的形態來體現和表達的。總之,舞蹈作品的結構設計既要具有豐富的表顯層次,又要留給觀眾一定的想象力,以最大化發揮其表現張力。
4.4 舞臺布景和道具結構的語言邏輯
在舞蹈空間結構的構成中,布景和道具是其最基本直接的構成要素。創編人員在構思過程中,需要把布景和道具等硬件設施也考慮在內,以加強對舞蹈作品的整體把控力。同時為了增強作品的邏輯性,更鮮明地表現舞蹈作品人物形象和主題,他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改善對舞蹈作品的情感抒發與主題表達,從而提高舞蹈作品的藝術水平與表演說服力。
5 結語
綜上所述,舞蹈結構的“舞蹈語言”功能對于舞蹈作品的完整呈現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不僅有利于提升舞蹈作品真正的情感價值,將舞蹈作品的靈魂呈現給觀眾,也可以提升舞蹈作品的藝術觀賞性和舞臺感染力。在實踐中,從業人員要想完美呈現舞蹈作品的“舞蹈語言”功能,就要從加強對舞蹈結構的認識做起,增強自身的邏輯敏感性和語言領悟能力。
【參考文獻】
【1】何放舟.舞蹈作品的敘事性結構[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6(01):13-16.
【2】蔡娜.舞蹈結構中的“舞蹈語言”功能——以《Last Goodbye》為例[J].藝苑,2017(0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