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智能制造的吳江模式研究》成果發布。《智能制造的吳江模式研究》由國家發改委中國經貿導刊雜志社、上海交通大學、蘇州市吳江區政府聯合開展,目前已完成研究報告撰寫。吳江制造業基礎扎實,但傳統產業占比高。特別是2013年以來,企業效益普遍下滑、轉型升級進入攻堅期。在此背景下如何轉?轉什么?成為區委、區政府重點研究課題。
吳江區委書記沈國芳說,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2014年吳江確定把智能工業作為轉型方向和升級路徑,從六大關鍵環節入手,制定智能工業“155”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政策支持、宣傳發動、示范帶動、層層推動,全面推進存量工業的智能化改造和發展。
“吳江智造”實施分為三個階段:2015~2017年為1.0階段,啟動實施智能工業發展“155計劃”,以示范帶試點,以試點促行動,建設智能車間,確立先發優勢;2018~2020年為2.0階段,重點構建由生命周期、系統層級和智能功能組成的三維智能制造系統架構,通過實施“五個一”工程,推動先進制造業、新興產業與互聯網技術融合發展,立足價值鏈全過程,發展智能工廠,創建智能制造示范區;“十四五”期間為3.0階段,通過新興產業“213工程”,實施智能制造騰飛計劃,讓智能制造走出工廠圍墻,實現與社會融合,發展智慧經濟,建立智慧生態圈。
“吳江智造”堅持市場主導、企業主體、政府引導的三位一體發展模式。對此,吳江提出三個協同,加快了吳江制造業智能化進程:一是倡導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協同,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科學規劃,外在引領,制定智能工業發展三年滾動計劃;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堅持市場導向,內在驅動。二是倡導供給側與需求側協同,從供給側出發,面對企業日益迫切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政府大力做好供給服務,引導企業加快關鍵技術突破,在每個重點行業打造示范性解決方案;從需求側出發,有序引導企業對標,實施智能工業“155”計劃,加快梯隊發展。三是倡導政策扶持與機制倒逼協同,科學調整政策體系,實現對六大關鍵環節企業和項目的“精準滴灌”;推動工業大數據發展,依托數據分析結果,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加快企業倒逼轉型。
“吳江智造”從工業制造全流程再造的角度將智能制造細分為智能設計、智能生產、智能裝備、企業資源計劃管理、供應鏈管理和生產性電子商務等六大關鍵環節。通過全產業鏈布局,消除當前制造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實現產品向高端供給和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這個根本目標。
“吳江智造”的最終目標是要完成五項轉變,即從人口紅利向技術紅利轉變、從簡單追求快速增長向追求質效提升轉變、從粗放制造向綠色制造轉變、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從傳統管理模式向現代管理模式轉變。
“吳江智造”的實施由“五大要素”全面支持。推行智能制造,人才是關鍵,載體是基礎,平臺是保障,資金是支撐。
沈國芳表示,吳江將全面解放思想、積極創新實踐,與廣大專家、學者共同推動智能工業在吳江的高質量發展,著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中國制造2025”提供吳江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