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健


數據量的爆炸式增長創造了“大數據”的概念,并由此衍生出了包括數據收集、傳輸、存儲、分析及應用等一系列新興技術市場,得到了來自企業用戶、行業廠商以及政府的廣泛關注。2015年,第一屆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開幕,吸引了海內外各界注視大數據的目光。同年,國務院印發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旨在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培育新興業態,助力經濟轉型;強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健康發展。2017年12月,80余家大數據企業在北京聯合成立了工業大數據產業應用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隨后的半年時間里,聯盟成員已經發展到了124家。
2018年5月26日,以“數化萬物·智在融合”為年度主題的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州省貴陽市開幕。工業大數據產業應用聯盟理事長單位聯想集團攜手天澤智云、聯想匠牛聯合實驗室、逗號科技等7家聯盟成員單位共同參展,在大會期間舉行的“大數據標準化引領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聯想集團副總裁、首席研究員、數據智能業務負責人、工業大數據產業應用聯盟常務副理事長田日輝發表了主題演講,介紹了聯想工業大數據的標準化思考與實踐,以及工業大數據產業應用聯盟的工作成果和未來的工作方向。
寓意“跨越”的Leap
聯想大數據成立于2011年,從互聯網產品運營支撐拓展到產品優化、供應鏈預測、倉儲優化、生產線的數據采集、產線效率提升以及精準營銷等企業全價值鏈。2016年,聯想正式向市場推出寓意“跨越”的Leap大數據產品家族,旨在幫助各行業客戶采用大數據產品和技術,進行數據分析和業務應用,完全釋放企業大數據資產的價值。在此基礎上打造的聯想工業互聯網平臺LeapAI.com,為傳統制造業企業實現轉型升級、“跨越式”邁入工業4.0時代提供一站式服務。
聯想大數據一直秉承以實踐為核心的思想,通過大量不同應用場景的實踐優化產品,為用戶創造業務價值,通過業務價值閉環驅動大數據在企業中的應用。“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產品體系,在工業互聯網產品體系里,聯想大數據將核心驅動力稱為工業互聯網的‘1+2+3。”田日輝介紹說,“1+2+3”指的是一個要素(“數字+機理”模型)+兩個融合(IT與OT的融合)+三個能力(擁抱數據、融合數據、駕馭數據)。
基于這套理論,聯想大數據推出了實現OT與IT領域深度融合的雙拳出擊戰略,將市場細分為IT市場與OT市場,分別為這兩個市場開發不同的大數據產品,設計不同的解決方案并提供不同的云服務。在IT市場,繼續以LeapHD大數據平臺軟件為核心,幫助企業客戶建立數據湖,并提供托管式私有數據云服務;同時在OT市場,推出全新的LeapIOT產品,以此為核心幫助企業客戶建立信息物理系統,并為企業客戶提供基于公有云的、開放的聯想工業互聯網平臺LeapAI.com。
此外,聯想大數據還推出了深度學習平臺LeapDL和面向金融、電信、公共事務以及物聯網等超大規模數據分析場景的LeapOcean。LeapDL的功能包括計算能力管理、計算資源管理,LeapDL提供大量的算法模型,幫助用戶快速實施企業內部的深度學習應用,包括預測類、優化類以及知識圖譜的運用。LeapOcean可以支持千億級數據的高性能計算與即時響應,企業的業務人員可以輕松地在無IT人員支持的條件下對企業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分享協同,并實現秒級反饋,提升企業的數據自服務能力,快速推動企業數據融化。
推廣行業應用
聯想大數據在應用方面主要瞄準了兩個方向:內部應用和外部供應。一方面聯想大數據要為聯想自身提供數據智能平臺和服務,推動聯想成為數據智能最好的使用者,推動聯想自身的業務優化、產品優化以及用戶經營等業務;另一方面則是要成為全球領先的數據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使中國加速成為制造強國,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推動智能化產業,推動數字化轉型。
“聯想本身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離散制造企業,離散制造企業考慮的問題很多是非常類似的,雖然我是做筆記本的,你是做汽車的,大小不一樣,單價不一樣,但是考慮的問題比如說供應鏈預測、產品優化、用戶經營,以及產線的能耗、質量都非常類似,采集什么數據,數據怎么分析,這些經驗對離散制造是非常有用的。”田日輝說,多年來,聯想積累了大量離散制造業的技術、產品經驗,而這些經驗可以利用在離散制造業的很多同類場景中,尤其是很多優化基于數據的采集、數據多元異構以及數據的整合,聯想的經驗都具有普適價值。
根據應用行業的不同,聯想也組建了行業專家團隊,并通過聯盟和投資的模式與行業經驗豐富的合作伙伴共同發展,以幫助客戶建立更適應自身應用場景的系統。同時,聯想也通過對各行業應用反饋的收集,了解最新的技術需求和優化模式,提升自身的開發與應用水平。聯想大數據的第一個對外客戶是寶鋼集團,聯想利用大數據幫助寶鋼實現了供應鏈預測。鋼鐵行業的采購、工業預測,會用到大量下游制造業的數據,汽車行業用戶對這些汽車產品的滿意度,都對鋼材采購有影響。通過對跨行業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提升行業內和行業之間的效率。
“聯想大數據的業務重點是為用戶提供從產品到服務的全價值鏈的交付,我們希望聯想能夠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賦能者。”田日輝介紹說,很多用戶有大數據的應用需求,但是不具備數據治理、數據管控,以及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學習算法等技術的系統知識,單一的技術平臺無法幫助用戶實現技術與業務的融合。聯想大數據針對用戶的應用需求,提供端到端的服務,與用戶共同挖掘數據智能在企業中的價值點,基于平臺產品提供與用戶業務深度耦合的分析服務,實現業務閉環,創造價值。
2018年聯想大數據也會推出新的業務形態:專業的咨詢服務,幫助用戶從開始階段規劃數字化轉型,包括數字化轉型的技術、產品和應用點的規劃,主要的方向包括NewIT的整體架構重塑、數字化工廠規劃、智能化生產運營的咨詢以及供應鏈金融等相關服務。
構建產業生態
工業大數據產業應用聯盟是由聯想集團和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攜手眾多行業骨干企業共同發起的,旨在推動構建工業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鏈,為工業大數據技術在各個行業的深度融合與落地提供涵蓋技術、平臺、標準等多方面服務在內的能力支撐體系。以建立工業大數據技術創新體系、推動中國工業轉型發展為基本愿景,不斷聚合業界知名企業的能量,目前已涵蓋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AR/VR和機器人等諸多領域。
“聯想大數據自身通過兩年多在業內的服務,我們深刻地理解到,必須大家合作,和合作伙伴一起才能為用戶提供真正全價值鏈的服務。”田日輝表示,數據智能產業鏈非常長,從數據采集分析到各種模式,包括云運算、物聯網、硬件、軟件等各個層面的物聯網相關技術,聯想希望通過聯盟的形式補全產業鏈,在整個產業中打造閉環生態系統。目前,聯盟企業之間已經開展了包括標準制定、解決方案互補,甚至產品功能共同開發等合作,共同參與用戶項目,實現深度協同。聯盟所提供的解決方案也可以涉及更廣闊的領域,包括離散制造、流程制造、教育及金融等。
聯盟中除了聯想、海爾COSMOPlat、三一重工樹根互聯及騰訊云等業界領軍企業也包括很多聯想創投支持的小型企業,田日輝說:“聯想圍繞物聯網、大數據生態圈投資了很多創新企業,參與到聯想自身業務與聯盟業務中,提出一體化的創新方案。因為聯想身在制造業中,所以我們對行業特點更加了解,對技術發展有更多自己的觀點和把握,在投資上更有前瞻性。”
本次共同參展的8家企業可以說是聯盟120余家企業的縮影,他們生態完整,形成各自業務的閉環,也涵蓋了工業生產中的各種場景,并在數博會的分論壇上展示了各自的最新研發成果與落地應用情況。
除了協同發展之外,工業大數據產業應用聯盟的另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提煉分析聯盟成員企業的標準化需求,完善標準化體系,結合行業先進經驗,開展關鍵標準研制工作。充分調動行業力量參與標準化工作,在聯盟中積極推進標準試點工作,形成企業標準、團體標準、國家標準協調推進機制。建設重點標準應用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大數據標準符合性評估、測試和認定。
在工業互聯網實施過程中的產線、OT域數據采集,物聯網采集以及控制類產品的開發者需要標準化的硬件開發平臺,以及統一的技術標準、協議在里面。在企業、行業之間進行的數據交換,也需要數據標準的規范與保護。同時,在企業內部以統一模型為基礎建立的知識庫,也可以幫助提升行業知識分享水平,優化應用行業結構。
目前,工業大數據產業應用聯盟在北京的基地已經投入使用,在全國有7個分中心已經掛牌,也承辦了2018年全國大數據標準化工作會議,聯盟很多企業互相之間形成了很好的合作關系,也參與到了很多標準制定的推進中。
后記
“在信息化爆炸式增長的最初幾年,人類社會產生和積累的數據占整個人類歷史的90%以上。”這是大數據剛剛興起時,很多知名信息化企業老板引用過的一項調研結果,用數字化的數據與結繩記事、龜甲獸骨相比自然是天差地別,今天的,數據產生速度之快已經可以用這一秒與上一秒對比。據聯想大數據對其全球10個數據中心,2000多臺服務器的統計,僅聯想大數據一家,每天處理的數據記錄就超過150億條,實時數據流約30TB。
伴隨著數據量的擴大,市場體量也在不斷提升,大數據應用的深度、廣度以及難度都在逐步升級,從技術實現到應用落地,從底層產品到產業生態,從業務拓展到行業標準化,大數據產業正在從技術探索走向技術實踐、技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