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麗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不少孩子不以為然地踩螞蟻、捉西瓜蟲把玩,其實他們并沒有多少惡意,只是覺得“好玩”。每當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常常想,如果孩子們能夠了解到這些小小的生命是多么珍貴,他們在滿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享受快樂的時候,就會滿懷一顆慈悲之心、敬畏之心靜靜地觀賞了!
課間,陸續有女生向我匯報教室里飛來一只小蜜蜂,驚奇之情溢于言表。沒想到,一會兒便有同學匯報說小杰用書本把這只蜜蜂打傷了!
怎么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循著聲音走過去,我確實看到小杰和小新兩個人正趴在窗臺上,用尺子撥弄那只小小的蜜蜂。他們倆是那么專心,以至于其他小朋友的驚叫和我的腳步聲都沒有聽見。仔細一看,那只可憐的小蜜蜂還沒有死,兩只觸角和前腳還在微微地顫抖。蜜蜂的生命也很珍貴,就這樣凋零,是多么令人惋惜!我拍了拍他們的肩膀,剛想說他們幾句,上課鈴響了,怎么辦呢?
環顧教室,看到不少孩子臉上流露出焦急的神情,再看看有些平時調皮的孩子臉上一副幸災樂禍、無所謂的樣子,我決定改變既定的學習方案,以這件事為契機,臨時上一堂“如何珍愛生命”的課!
怎樣才能引發同學們對蜜蜂的好感,并對蜜蜂留下一些印象呢!我決定從我小時候的經歷說起——
“同學們,我以前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一到春天,就迫不及待地找一根麥管,跑到土墻邊,用麥管對著那些可能藏有蜜蜂的小洞輕輕吹氣。當我們看到那些可愛的、沉睡了一個冬天的小蜜蜂,因為感受到我們的呼喚,從洞口小心翼翼地爬出來,然后扇扇翅膀‘嗡嗡飛走的時候,我們別提有多開心了!當然,我們對那小小的蜜蜂充滿無限的好奇,它們是如何找到自己家的呢?又是如何采花蜜的呢?它們把采的蜜放在哪里呢?我們多想把這些蜜蜂捉過來仔細瞧瞧啊!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有一次,我們拿著塑料袋守在土墻洞的出口,終于抓住了蜜蜂!當我們扎好袋口,拿著那些‘戰利品四處炫耀的時候,聽見袋子里的蜜蜂發出的‘嗡嗡聲是那么急切,似乎在懇求我們放了它們。在袋子里四處亂竄、不停地撲扇著翅膀的小蜜蜂是多么可憐!我們一松開袋口,小小的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飛了出去,飛得是那么快,似乎想趕快逃離死神一般!這些小小的蜜蜂一定以為我們會傷害它們。其實,它們哪里知道我們是多么喜歡它們,可是這種‘喜歡卻差點害了它們!
“同學們,你們現在生活在鋼筋水泥筑成的城市里,到土墻的洞口喊蜜蜂、看蜜蜂跳舞這樣的事,對你們來說一定很稀奇,你們關于蜜蜂的知識大部分都來源于書籍。今天,有這樣一只小小的蜜蜂突然光臨我們教室,一定引起許多同學的關注和好奇,下面,我就請課間看到這只小蜜蜂的同學簡單談談你的感受!”
小舟舉手說:“當我看到這只小蜜蜂的時候,我既驚喜又害怕,驚喜的是小蜜蜂來了我們教室,害怕的是它會蟄我!”
小舟的話引起許多同學的共鳴,小菲說:“我也有點害怕,所以遠遠地看著它!”小菲的話引得許多同學不住地點頭。
看來大部分同學害怕蜜蜂,是因為他們不了解蜜蜂。我接著補充說:“你們害怕被蜜蜂蟄是很正常的心理活動。可是,你們知道嗎?如果你不去傷害它,蜜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你的。因為,蜜蜂一旦蟄人,就意味著生命的結束。它在維護自身安全的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至于這只蜜蜂為何闖進我們教室,有的同學想象說它有可能正要去采蜜,我們的教室是它的必經之路;有的同學想象說它有可能迷了路,找不到回家的路而誤入我們教室;還有的同學想象說也有可能這只小蜜蜂是想向我們傳遞春天的消息,告訴我們春天來了……
我又問道:“是啊,這樣一只小小的蜜蜂光臨我們教室,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孩子們紛紛說:“我們應該打開窗戶讓它飛出去!”“不要去追逐它,那樣它會感到害怕!”……
看來,他們已經知道該如何愛護小蜜蜂了,可是我還希望孩子們能進一步地認識到——我們要愛護的不僅僅是一只小蜜蜂,而是所有像小蜜蜂這樣的生命!特別是小杰,他一向特立獨行,喜歡玩弄蟲子,喜歡在書上涂畫,喜歡擠眉弄眼,對老師和同學的勸告不以為然。我當然期待通過這件事能改變他,使他的心變得柔軟一些、善良一些!雖然從一開始到現在,我沒有批評他半句,但他應該感受到我不贊同他那樣的做法,我之所以不直接指出他的錯誤,是因為希望他能在“啟發”下自我改正。于是,我語氣一轉,說——
“這樣一只小小的蜜蜂,卻突然遭遇飛來橫禍!”隨著我的話,同學們將譴責的目光全部投向了小杰。我希望小杰在這樣的目光下能有一些愧疚,可是他只用不在乎的眼神掃了大家一眼。看來,我的所有“啟發”未能激起他的任何共鳴。
但我并不想就此停住,我相信,今天這件事就算不能改變他,也一定能觸動他。下次,他再碰到這樣的場景時,他會多一些猶豫,多一些思考。當然,我得充分引導好同學們對他的批評。
就在我沉思的時候,同學們已經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當然大部分都是批評他不愛護小動物、沒有善良之心的話……我就這樣等待著,等待著小杰的反應,他看著我的眼睛,聽著同學們譴責的話語,終于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我立即抓住時機說:“小杰,你為什么要去拍打這只小蜜蜂呢?”他囁嚅了半天,輕輕說道:“我想把它做成標本。”
“想自己做一只蜜蜂的標本是很好的想法。你完全可以多花些功夫仔細觀察,選擇一只意外死亡或自然死亡的蜜蜂。如果你對更多的昆蟲感興趣,你可以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你可以在《昆蟲記》中了解到更多觀察昆蟲的方法。可是現在,這只小蜜蜂——一個活生生的生靈,因為你一瞬間產生的探究愿望,生命就將走向終點!你們看——”
我用紙托舉著可憐的小蜜蜂走到孩子們眼前,也托舉到小杰跟前,那只可憐的小蜜蜂側身躺在紙上,兩只前腳和觸角仍在微微地顫動,在孩子們的哀嘆聲中,我說:“在這只小小的蜜蜂面前,我們人類顯得多么的強大,我們掌握了那么多的科學知識,可是我們卻救不了它,此時此刻,你們有什么想法?”
孩子們七嘴八舌,有的說:“這只小蜜蜂好可憐,它雖然有翅膀,可再也不能飛翔!”
有的說:“我們應該把它送到花叢中去,讓它在花中長眠!”
有的說:“我們應該在它死后給它舉行一個特殊的葬禮!”
一直默不作聲的小新說:“我想把它帶回家,向我家旁邊的養蜂人請教,看有沒有救它的辦法!”
……
孩子們的想法都很好,可是許多都不能實現。怎么辦呢?在大家的商討下,孩子們一致同意把它送到學校的花圃里去。
于是,我們排著隊,讓小新和小杰走在前頭,用白紙托舉著那只小蜜蜂,浩浩蕩蕩地向花圃走去!走到花圃旁,孩子們自動圍成一圈,小新和小杰將蜜蜂小心地放在花瓣上,默默地看著。
我悄悄地站在他們一側,輕輕跟他們說:“真的喜歡這只小蜜蜂嗎?”他們點點頭。
“可是,將它突然拍傷成這樣,是對它的喜歡嗎?”他們搖搖頭。
在孩子們的沉默中,我說:“我們走后,這只可憐的小蜜蜂也許會奇跡般地康復,飛起來;也許,再過一會兒,就會死去。對于我們人類來說,這只小蜜蜂只不過是一只會飛的小昆蟲,當它在空中急速飛翔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小黑影。和它比起來,我們是那么強大。很多時候,我們人類在滿足自己好奇心的時候,也許會不經意地傷害它們的生命!倘若有一天,隨著物種的進化,我們人類也像今天的小蜜蜂一樣,成為另一龐然大物面前的弱者,受到它們的追逐,我們該怎么辦呢?現在,我們無奈地看著它的生命之花慢慢凋零,卻束手無策,我相信每個人對如何愛護小動物、小昆蟲都有了新的想法。”
在孩子們后來的日記中,我看到了這樣一些話——
“愛護一個小動物,就應該用實際行動保護它,而不是傷害它!”
“愛,不等于占為己有。”
“任何一個小動物、小昆蟲的生命都值得我們人類珍惜,它們的生命和我們一樣珍貴!”
“……我的心里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震撼,原來小蜜蜂的生命和我們一樣珍貴!為什么我以前沒有感受到呢?吳老師用鮮活的事例給我們上了終身難忘的一課,她想讓我們知道,任何人都不能憑借強大的力量去欺負弱小,因為世界上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善待每一個鮮活的生命!”
小新說:“我是小杰的好朋友,如果我及時制止他的話,小蜜蜂就不會變成那樣了!”
小杰既沒有認錯也沒有談感想,但是他寫了這樣一段話——“老師,謝謝您沒有嚴厲批評我。以后,我要認真讀《昆蟲記》,真正掌握觀察昆蟲的方法!”
看著孩子們雖稚嫩卻包含著他們的理解和思索的話,再次回憶整個事件的經過,現在,我很慶幸——慶幸我在聽到小杰將蜜蜂打傷的時候,沒有簡單地批評了事!如果當時我為了趕課,而簡單地批評制止一下,也許孩子們不會有這么多關于生命的深刻認識。現在,我相信,能寫下這些話的孩子,他們已真正把對小動物、小昆蟲的愛包裹進自己柔軟的心田!我也相信,能善待小昆蟲、小動物生命的人,必然會真正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相反,連小昆蟲都不愛護的人,又怎能期望他理解生命的真正含義!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