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知道“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司馬光巧用了轉化的方法,成功解決了難題.讓我不禁聯想到,在解數學題中,用好轉化的思想可以使問題化難為易,最近在學習“5.3展開與折疊”的過程中就遇到了這樣一道題:
如圖,一個無蓋的正方體盒子棱長為12dm,外側點A為所在棱的中點,點A處有一只小老鼠,盒子里內側點B有一個蘋果,老鼠的爬行速度是1dm/s,小老鼠最快用幾秒爬到蘋果處?
剛開始看到這題,我有點頭疼,這兩點不僅不在同一平面內,而且一個點在外側,一個點在內側,兩個點完全沒有聯系.但我轉念又想,老師常說再難的題目一定可以轉化為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
經過仔細思考和分析,我發現這道題可以通過把正方體側面展開,將不在同一平面的兩個點轉化到同一平面來解決.于是,我將正方體盒子展開得到如圖1所示的一個平面圖形,設線段CD上有一點P,那么這道題可以轉換為求點P到點A、B距離之和的最小值.這又讓我犯難了,但我想到之前學過兩個與“最短”有關的結論,分別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和“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線中垂直線段最短”,那應該怎么轉化呢?我靈機一動,將點A沿CD所在直線翻折得到如圖2的平面圖形,那么該題又轉化為求點P到點E、點B最短距離之和,因為“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所以應該如圖3,連接EB,線段EB的長度就是所要求的最短距離.求解EB的長度讓我想到了勾股定理的知識,根據作圖可知2DE=BM=12dm,所以ME=2BM+DE=30dm,又因為BM=12dm,因此在Rt△EBM中,∠BME=90°,BM2+EM2=BE2,所以EB==dm,又根據t=得到t=s.答:小老鼠最快用s爬到蘋果處.
其實不僅是上面這一道題,許多不熟悉的題目我們都可以結合已學過的知識合理轉化,從而找到解題的金鑰匙.
教師點評
在中學數學學習中,轉化的思想不僅是一種常用的重要思想,也是一種解題和學習的基本思想,是將未知的、陌生的、復雜的問題通過演繹、歸納轉化為已知的、熟悉的、簡單的問題,從而使問題順利解決的數學思想.可以說,中學數學的解題過程實際就是一個轉化的過程.從光佳璐同學的學習反思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同學,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運用了轉化思想,將問題與所學知識進行最近聯想,逐步找到了解決這個較為復雜問題的方法.正如她所說,合理應用這種思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解題的金鑰匙.
(指導教師:袁 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