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
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與生活息息相關,大家都知道物理、化學、地理這些學科都需要用到數學,卻不知藝術、醫療、文學中也都有數學的身影.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文化史,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我國古代詩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唐詩、宋詞、元曲都是文學的瑰寶.詩詞是語言的皇冠,數學是科學的靈魂.很多同學對中國古詩詞非常感興趣,但一般都從文學的角度來欣賞,很少有人知道這其中所包含的數學知識,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古詩詞中的圖形世界.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古詩詞中的點、線、面
這句詩出自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使至塞上》.很多人都讀過,卻未發現其中數學元素的妙用,今天我們就用數學的眼光來看看這句詩.詩句中的“大漠”給人以平面的形象,如果說“孤煙直”是一條直線,那么“長河”就是與之相對應的曲線,而那“落日圓”則是大家最熟悉的圓形.這句詩短短的十個字,卻將數學中最簡單的點、線、面元素巧妙結合,并且搭配得恰到好處,充滿了畫面感,再加上詩人美妙的語句,讓讀者能立刻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畫面.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古詩詞中的三視圖
北宋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中的這句詩描寫的是詩人游廬山所見.廬山是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詩句描述了從正面看廬山,它是連綿起伏的山嶺,從側面看卻又是巍峨聳立的山峰,在遠、近、高、低不同的位置去觀賞廬山也是各不相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這也告訴我們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才能更加全面地認識物體.這與數學中的三視圖相吻合.在生活中,當我們需要認識一個幾何體時,常從它的正面、左面、上面三個方向進行觀察,繪制出主視圖、左視圖和俯視圖.這首詩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雖是短短的幾句話,卻蘊含了大大的智慧.
文學作品中,與數學有關的詩詞還有很多,有的將數字嵌入詩句之中,有的一首詩就是一個數學問題,有的蘊含了數學思想和數學道理.當你在吟詩時,文學修養、數學素養都得到了提高,還能得到美的享受.數學是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橋梁,是尋求自然界真相的重要科學,從古至今,許許多多的人都在追尋著數學獨特的美,并被深深打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中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