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殺害著名歌手約翰·列儂的兇手馬克·大衛·查普曼距今已服刑38年。他于2000年起開始擁有了申請假釋的權力。通過這一個案的研究,我們可以比較清晰地觀察美國假釋制度的源起、流變和實施等情況。
【關鍵詞】查普曼;假釋申請;約翰·列儂
【Abstract】Mark David Chapman, the killer of singer John Lennon, has been serving 38 years in prison.He became eligible for parole in 2000.Through this case study, we can clearly observe the origin, theology and implementation of American parole system.
【Key words】Chapman; parole appliance; John Lennon
【作者簡介】郭成(1980-),男,漢族,山東巨野人,現就職于西安航空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文化。
一、引言
1980年12月8號晚10點50分左右,查普曼開槍射殺著名歌手約翰·列儂,后來查普曼認罪。1981年8月24日,黑人法官丹尼斯·愛德華茲判決他二級謀殺罪名成立,判處20年到終身監禁(20-years-to-life)的不定刑期,并且需要在監獄里接受心理治療。這意味著他要在監獄里服刑至少20年,才有申請假釋的權力。
2018年8月24日,眾多英美國家的新聞機構報道了查普曼的假釋申請被再次駁回的消息,這已經他的假釋申請第十次被駁回了。
假釋是指對表現良好的犯人在刑期結束之前的有條件釋放,往往被認為是提前釋放。在美國的部分州存在假釋制度,本文將以查普曼事件為例,討論美國的這一重要的司法制度。
二、查普曼案件
查普曼從2000年開始擁有了申請假釋的權力,每兩年可以申請一次。
1.查普曼申請假釋的理由和被駁回的理由。縱觀查普曼的十次假釋申請,他基本上都要強調以下幾點:他認識到了自己罪行的嚴重性;在監獄服刑期間已經改過自新;他保證出獄以后將不會再危害社會。本次駁回的理由是:同意你的申請“將與社會的福利與安全不相容”,而且“降低你所犯罪行的嚴重性,從而破壞對法律的尊重。盡管沒有哪個人的生命比另一個人的生命更有價值,但事實上,你所殺害了一位受到數百萬人所愛戴的人,而且你也沒有考慮到殺害這個人會對他的家庭和朋友會造成什么樣的傷害。你的冷漠是對人類生命神圣性的漠視和別人的痛苦和折磨。”(原文為英文)
綜合外國媒體,十次駁回他的假釋理由包括:
(1)列儂的遺孀大野洋子明確表示反對假釋查普曼。
(2)查普曼的罪行的嚴重性。約翰·列儂是一位廣受愛戴的藝術家,他是想通過殺死一個名人來使自己出名,這在文明社會完全不可以接受。
(3)公眾態度。查普曼殺死約翰·列儂的行為可以說他激起了民憤。將他假釋會使得做出假釋決定的政府官員成為公眾的敵人。
(4)為了查普曼自身的安全著想。列儂擁有廣泛的歌迷,在槍支泛濫的美國,查普曼走出監獄大門后被列儂歌迷槍殺是大概率事件。
2.美國和紐約州的假釋制度簡介。作為一項重要的司法制度,美國的假釋制度需要在美國憲法的框架之下。美國憲法第八修正案明確規定“禁止施予殘酷和不同尋常的懲罰”。根據這一立法精神又頒布了一些具體的法律,以保障美國聯邦監獄和州監獄在押犯人的權利,其中就包括假釋。
假釋制度的初衷是為了維護社會利益的最大化。關押一個犯人需要付出社會成本。如果一個在押人員已經改過自新,不會繼續危害社會的話,那還不如把他釋放。獲得假釋的人仍然受到監督,監督他而產生的費用還要他自己繳納。
假釋制度最早在紐約州實行,在1876年,紐約州艾米拉矯正院的建立,標志著假釋制度在美國的正式確立(張亞平 93)。隨后美國各州紛紛仿效。1910年,美國國會批準建立美國假釋委員會,以決定聯邦監獄關押犯人的假釋問題。批準假釋與否的權力在各州的假釋委員會(parole board)。假釋委員會的人員構成至少為三人,總數為奇數,因為有時候要投票決定。聽證會要在監獄里舉行,申請人需本人出席聽證會,過程不公開。
一般情況下,在押犯人需服一定刑期后才擁有申請假釋的權力。重罪犯人,有些州規定70%,有些州規定85%。對于輕罪的犯人一般不少于刑期的1/3結束后才能申請假釋。因為假釋制度曾經被濫用,出現了犯人出獄后再次犯罪的情形,全美以假 釋形 式 釋 放 的 犯 人 由 1940 年的44% 上升到 1977 的 72% (鄭祥 31)。要求收緊甚至廢除假釋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一些州,比如佛吉尼亞取消了這一制度。絕大部分州都規定,在裁決是否批準假釋申請的時候,要聽取受害人或者家屬的意見。各州的政策不盡一致,有些州規定受害人或家屬本人到聽證會表達意見,有些州要求書面表達,有些同意磁帶錄音或者參加電話會議。如果受害人或者家屬沒有原諒這個罪犯,那么他獲得假釋機會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據報道,約翰·列儂的遺孀、著名藝術家大野洋子通過書信的形式表達了她沒有原諒查普曼,也不同意釋放他。
三、結論
查普曼的申請被駁回符合主流民意的預期。美國憲法和法律比較注意保障在押犯人的一些權利,假釋委員會必須要考慮維護法律的尊嚴,受害者家屬的感受,以及申請者本人出獄后的安全以及是否會繼續犯罪等問題。駁回他的申請是一個對社會各界都能交待得過去的結果。外界推測,查普曼兩年后再次申請假釋獲批的可能性也不大。
參考文獻:
[1]張亞平.美國假釋制度之趨勢及其啟示[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 2008(7):93-98.
[2]鄭祥,方娛.當代美國假釋制度的新發展[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 2014(5):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