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澤坤,黃慶梅,范秋梅,靳 程,趙廷昊,馬宗琛,馮 菁
(北京理工大學,北京 100081)
光學模擬式教學測色儀系統設計與實現
吳澤坤,黃慶梅,范秋梅,靳 程,趙廷昊,馬宗琛,馮 菁
(北京理工大學,北京 100081)
在色度學實驗教學中,傳統教學方法主要使用商用測色儀及其配套軟件,無法讓學生對于實驗儀器的結構原理和工作過程有直觀的認識和真正了解。利用Matlab GUI平臺和Arduino開發板,設計、開發教學測色儀系統,使顏色測量過程可視化,將儀器工作過程直觀地呈現出來,讓學生真正認識和了解測色儀的測量系統、控制系統和數據處理系統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克服了傳統教學測色儀的局限性,為學生將來能夠設計制作色度測量儀器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測色儀;測色系統;測量可視化;顏色;色度學
根據色度學原理,顏色可以通過量化的手段來監控與傳遞[1]。目前顏色測量主要有三種方法:目視法、分光光度法、光電積分法,光學模擬式測色儀采用光電積分法,模擬人眼的三刺激值特性[2]。該方法是通過把探測器的光譜響應曲線匹配成所要求的CIE標準色度觀察者光譜三刺激值曲線,或某一特定的光譜響應曲線,來對被測量的光譜功率進行積分測量,利用光電積分效應,測得顏色的三刺激值[2-3]。為了測得比較準確的三刺激值,必須對探測器進行校正,使儀器的總光譜靈敏度符合盧瑟條件[2]:

光學模擬式教學測色儀利用硅光電池組作為探測器。硅光電池是一種自發式的光電元件,在不同光照度下產生不同的電動勢和光電流,其線性范圍較寬,但單個光電池在光照較弱時產生的電信號較小[9]。為增加電信號強度,采用8個相同型號的硅光電池串聯組成硅光電池組。利用四組經過濾色片校正的硅光電池組模擬CIE標準觀察者光譜響應特性,使儀器的輸出電壓信號與色源三刺激值構成線性關系,從而得到三刺激值與色品坐標[3]。
因此,該儀器系統有以下設計要求:
1)能夠測量硅光電池組的輸出電壓信號與暗電流信號,并盡可能減少或抵消噪聲信號。
2)對電壓信號進行處理得到三刺激值與色品坐標,在軟件平臺上顯示處理結果,在色品圖上標出并保存。
根據以上設計要求,系統分為上位機、下位機兩部分。下位機系統針對信號的測量與降噪的設計要求,采用低功耗儀表放大器AD620芯片作為測量端,采用Arduino Nano單片機作為主控端,使用串口與PC通訊;上位機系統針對數據處理與結果顯示的設計要求,采用Matlab GUI作為平臺。系統能夠實現的功能是儀器標定、對信號采樣、處理、顯示結果并保存。系統組成與工作流程見圖1。

圖1 系統組成與工作流程Fig.1 System composition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經過實際測量,硅光電池組輸出的電信號較弱,環境噪聲相對較大,需要差動放大電路進行放大和降噪。基本的差動放大電路精密性較差,且差動放大電路變更放大增益時,必須調整兩個電阻,影響信號精密性的變因更加復雜,而儀表放大電路則無上述問題[10],因此下位機系統采用封裝了儀表放大電路的AD620芯片。根據Analog Devices官方數據手冊[11],AD620具有高精度(最大非線性度40 ppm)、低失調電壓(最大50 μV)和低失調漂移(最大0.6 μV/°C)特性,常用于精密數據采集系統,對于精度要求并不高的教學儀器是理想之選。
下位機系統采用Arduino Nano開發板進行模數轉換、濾波和通訊。Arduino Nano擁有6路模擬IO口,可以同時對多個硅光電池組信號進行采樣,模數轉換精度達到10位;內置通訊模塊支持串口和藍牙,可以方便地實現與PC主機的數據和指令傳輸[4]。
在實際測量中發現,在Arduino采樣得到的1000組原始數據,存在一定的尖峰脈沖,為了得到更為精確的測量值,使用中值濾波算法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中值濾波是基于排序統計理論的一種能有效抑制噪聲的非線性信號處理技術,在圖像處理中應用廣泛,可以有效過濾信號中的尖峰脈沖[6]。核心算法如下:


圖2 信號濾波前后Fig.2 Before and after filtering
其中f(t)、g(t)分別是原始信號和處理后的信號,W是模為5的一維模板。如圖2所示,圖(a)為Arduino采樣得到的原始信號,1 000組數據在電壓值(2.25,2.5)區間內波動且有較多的尖峰脈沖;圖(b)為經過濾波后上傳至PC主機的信號,經過濾波后信號更加平滑,且尖峰脈沖被濾掉。求均值作為采樣的最終結果,并將濾波前后的數據與最終結果上傳至PC主機。
下位機通訊模塊可選擇有線串口和無線藍牙兩種方式,有線方式使用USB串口數據線直接連接PC主機,無線方式使用HC-06型藍牙從機與主機藍牙轉串口模塊自動配對[5,7],在沒有串口線或不方便進行有線通訊時,學生可以選擇無線通訊,方便教學活動的進行。
在計算機上發送控制指令后,下位機進行每秒1 000次的采樣和濾波,此時上位機接收到數據,學生可以通過如圖2所示的Matlab GUI軟件窗口清楚地觀察到測量數據和濾波處理前后的效果。

圖3 軟件測試效果Fig.3 The results of software testing
1)數據讀取。軟件測試效果如圖3所示,左上部分為控制臺,界面模擬常見的串口調試助手,點擊“讀入數據”按鈕將向下位機發送采樣指令,接收數據并顯示如圖2所示的數據處理窗口,使學生更加直接地體會到數據發送、接收過程。
2)數據記錄與處理。軟件界面左下部分為軟件數據表,記錄測量數據。根據光學積分式測量方法,需要測量并記錄對應X1,X2,Y,Z四組濾色片的電壓數據,每組濾色片分別記錄標準白板數據Dw1~Dw4,光吸收阱數據Db1~Db4,樣品數據Dt1~Dt4共12組數據,依次記錄在軟件數據表中,此時依次點擊數據表K區域即可得到滿足盧瑟條件的標定K值。根據色度學原理[1],計算三刺激值公式如下:
3)結果顯示。軟件界面右上部分為結果顯示區,可見樣品在色品圖上的坐標被圓圈點出。考慮到軟件使用的色品圖拉伸比例(縱向0.9,橫向0.8)和圖像實際大小(977×1 103像素),根據色品坐標與三刺激值的關系公式[1],導出式(6)并計算像素點坐標(xe,ye),并在色品圖中顯示該顏色的大致位置。
軟件界面右下部分為計算結果與誤差分析,依次列出了樣品的三刺激值與色品坐標,點擊“誤差分析”按鈕將彈出誤差分析界面,并生成分析報告。
由于模擬測色儀器具有較多局限性,如濾色片的透光比與理想值之間存在一定誤差,光電池在較弱光強下的響應不穩定,光源自身光譜功率分布有一定波動等,故測試結果存在一定誤差。
為盡可能減少系統誤差,采用測量值與標準值擬合的方法進行誤差修正,得到更符合實測情況的系數K值。系統記錄多組樣本的三刺激值與樣本標準三刺激值,利用式(6)計算得到樣本色品坐標和標準色品坐標,由于式(6)是純線性運算,因此對三刺激值的擬合可以等價為對色品坐標的擬合,從而減少擬合運算量,擬合結果也將更加直觀。

利用式(7),得到多組向量的模和夾角,將點坐標的擬合轉化為向量擬合。式(8)中F是向量模、角和方差的加權和,由于向量模角反映了樣品與標準的差距,而方差反映了多組數據擬合的穩定情況,因此在方差權重n與角權重m適中的情況下F值與系統誤差呈正相關,滿足式(8)的最小值的K值即為最優系數值。經多次實際測試,n=1.5,m=2時擬合效果較為理想。



點擊“誤差分析”按鈕,系統自動計算上式,彈出圖4所示界面并求出最優K值。圖中方差抑制系數n和向量角權重m可以手動更改,更改后系統實時計算最新結果并顯示在色品圖中,增強了軟件的可操作性。

圖4 數據擬合與誤差分析界面Fig.4 The interface of data fitting and error analysis
為方便學生觀察,每次只顯示5組數據,色品圖中星號代表標準值,圓圈代表擬合之后的樣品值,可見樣品在藍、綠、紅三種波長范圍內擬合情況均較好,符合人眼視覺的直觀感受。
在儀器的實際研發與測試中,經過數百組數據擬合和反復測量,得到了較為穩定的最優K值和符合人眼視覺感受的測量效果。同時,這也證實了儀器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足以滿足儀器設計要求和教學演示要求。
光學模擬式教學測色儀系統結構簡單,易于操作,能夠穩定測量顏色樣品,經過誤差修正的結果符合人眼視覺感受。系統將色度測量與數據處理過程直觀呈現,便于學生觀察學習,理解測色儀工作原理與色度學相關理論。
[1] 金偉其,胡威捷.輻射度光度與色度及其測量[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2] 劉樸生.測色儀器與方法的分析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1993(6):81-87.
[3] 滕秀金,邱迦易,曾曉棟.顏色測量技術[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7.
[4] BANZI M.Getting Started with Arduino[M].Make Media,2009.
[5] 陳呂洲.Arduino程序設計基礎[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5.
[6] 劉麗梅,孫玉榮,李莉.中值濾波技術發展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4(1):23-27.
[7] 潘建仙,楊安星.基于Arduino和Bluetooth的無線溫濕度測量系統設計[J].科研,2016(6):00127.
[8] 李強.MATLAB數據處理與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1.
[9] 馬棟萍,邵明剛.基于硅光電池的照度測量設計[J].中國科技博覽,2014(20):95.
[10] 童詩白,華成英.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1] Analog Devices,Inc.AD620:Low Cost,Low Power 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2003—2011.
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HardwareandSoftwareSystemofOpticalAnalogueTeachingColorimeter
WU Zekun,HUANG Qingmei,FAN Qiumei,JIN Cheng,ZHAO Tinghao,MA Zongchen,FENG Qian
(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
In the teaching of chromatic experiment course,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mainly use the commercial color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its supporting software,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not have the intuition and re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al principle and the working process.Using Matlab GUI platform and Arduino development board,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colorimeter system can make the color measurement visualization and present the instrument work process intuitively,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working process of measurement module,control module and data processing module.This system overcome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an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design chroma measuring instruments in the future.
teaching colorimeter;color measuring system;visualization of measurement;color;chromaticity
北京理工大學實驗室研究項目(編號2014BITSYA16)
TM923
B
10.3969/j.issn.1004-440X.2017.06.025
本刊導讀
半導體照明技術與應用
郭偉玲(1-Ⅰ)
計量與測試
劉 慧(2-Ⅰ)
照明設計
張 昕(3-A)
博物館照明聚焦與探索
艾 晶(4-A)
半導體照明智能技術研究與應用
肖 輝(5-A)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郝洛西(6-A)
專家聚焦
紫外發光二極管發展現狀及展望
閆建昌,孫莉莉,王軍喜,李晉閩(1-Ⅱ)
“十三五”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展望
吳 玲(1-Ⅴ)
淺談中國詩詞大會舞美燈光設計的特點
曲國軍(1-Ⅶ)
照明測量溯源標準的發展與展望
林延東(2-Ⅱ)
新版JGJ 153《體育場館照明設計及檢測標準》發布實施
趙建平(2-1)
中國實施淘汰白熾燈路線圖節能政策的效果
丁 晴,趙躍進,劉 韌,梁秀英,林 翎(2-6)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國家大劇院夜景照明設計
杜 異(3-B)
我國博物館照明事業的發展回顧
周士琦(4-B)
足下之光 生活之光 紐帶之光——廈門重點片區夜景照明規劃及實施的思考
許東亮(5-B)
“照明”的“逆襲”——媒體建筑的社會擔當
常志剛(5-E)
本刊特邀
北京市宮門口四條32號院照明設計
周軒宇,張 昕(3-Ⅰ)
地標精神——北京奧林匹克塔夜景照明設計
李 麗,王藝煒(3-Ⅴ)
蘇州兆潤財富廣場照明設計
BPI照明設計(3-Ⅺ)
蘇州萬邦圓融置業蓮花堤總體亮化設計
十聿照明設計(3-ⅩⅥ)
智慧校園照明控制綜述
徐華,郭紅艷,劉力紅(5-1)
用多種LED單色光芯片模擬太陽光譜的一種光譜組裝算法及相似度評價標準
湯露瑤,蘇成悅,陳少藩,劉木清(5-4)
節律照明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綜述
戎升亮,Allen Samantha,趙杰,呂晨陽,張榮鵬(5-10)
城市道路照明智能化研究
朱應昶,肖 輝(5-16)
基于NB-IoT技術的道路照明智能控制系統
葉煒,呂偉,洪寬,穆志洋(5-20)
智慧路燈的應用探討
吳春海(5-24)
光與健康的研究動態與應用展望
郝洛西,曹亦瀟,崔哲,曾堃,邵戎鏑(6-1)
光照對大腦功能的影響研究進展
孫芳玲,郭德玉,王文(6-16)
藍光對皮膚的損傷及其防護劑的研究進展
夏艾婷,田燕(6-20)
健康照明的基礎研究和標準研制的探討
蔡建奇,高偉,郭婭,郝文濤,杜鵬,溫蓉蓉,楊曉祥(6-24)
健康照明的評價方法及其標準化的新進展
王曉靜,段延龍,牟同升(6-29)
光健康光譜的標準與應用
吳育林,梁明(6-35)
半導體照明技術與應用
五基色LED照明光源技術進展
劉軍林,莫春蘭,張建立,王光緒,徐龍權,丁 杰,李樹強,
王小蘭,吳小明,潘 拴,方 芳,全知覺,鄭暢達,郭 醒,陳 芳,江風益(1-1)
量子阱寬度對藍光LED性能影響的研究
吳月芳,郭偉玲,陳艷芳,雷 亮(1-5)
(Sr,Ca)AlSiN3:Eu2+熒光粉的常壓合成及其LED封裝性能研究
張彥杰,胡澤青,寇 晶,于晶杰,鄒念育(1-10)
白光LED用青色和深紅色熒光粉的研究進展
程少文,張 娜,卓寧澤,朱月華,王海波(1-15)
高功率密度紫外LED封裝模組及其光固化應用
韓秋漪,李思琪,李明昊,荊 忠,張善端(1-21)
GaN基交流高壓大功率LED芯片及其燈具的研制
汪延明,何 鵬,苗振林,季 輝(1-30)
基于云平臺的PWM智能LED補光方法研究
田會娟,柳建新,洪 振,劉 歡,張 輝,郝甜甜(2-91)
遠程熒光粉涂覆一體化光源封裝技術
賀 軍,張 景,葛 鵬,王 洪(2-97)
LED圓形陣列照度峰值的冪函數擬合研究
劉 沁,劉啟能(2-103)
LED燈具在線檢測系統的研究與應用
楊靈華,王文杰,陳佩聰,樊榮濤(2-110)
一種面向LED光學透鏡的光譜透射測量系統
蔡 怡,汪哲弘,張 鈺(2-114)
淺析城市照明單燈監控體系的建設與運營
周 靜,王鵬展(2-117)
簡析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經濟發展
鄭彥濤(2-121)
基于綠色照明理念的投光照明燈具的光學設計
程世友,宋 剛,潘飛躍(2-126)
照度及色溫自適應調節的LED臺燈設計
陳鏡羽,葛愛明(3-70)
基于離散擴展光源的LED路燈設計
關燁鋒,黎永耀(3-75)
基于任務驅動的太陽能LED路燈系統匹配設計
周亞東,朱世軍(3-80)
用于大型廣告燈箱的LED一次透鏡設計與仿真
李建鵬,郭震寧,張佳寧,薛冬冬,陳中行(3-86)
LED平面出光透鏡設計
程治明,洪蕓蕓,胡 俊,曾 平,張志海,胡 燕(3-91)
具有反射透射兩用表面的LED自由曲面透鏡的逼近法計算
周士康,陳春根(3-97)
雙路不等功率恒定電流輸出的LED驅動電路設計
周子睿,葛 鵬,李 陽,王 洪(3-102)
一種低輸出紋波的LED照明驅動器的設計
孫晨琨,陳 強(3-106)
我國LED可見光通信技術的專利申請分析
肖 瑤,張 濤,方慧風,范廣涵(3-111)
LED路燈質量的評價
鄧云塘(4-71)
LED照明產品國家監督抽查常見質量問題統計分析
趙旭(4-76)
基于細胞層面表征的室內用白光LED光生物安全測試方法研究
王琪,焦洋,宋佳音(4-83)
汽車LED前照燈光生物安全性研究
黃婷,郭震寧,林介本,張佳寧,李建鵬(4-89)
基于改進積分分離PID的LED電源控制系統設計與仿真
丁族桉,許珩(4-96)
電極結構對離子風特性的影響及應用研究
李慧霞,蔡憶昔,王靜,趙旭東(4-101)
煙囪式LED散熱器的自然對流散熱研究
李斌,唐瑜梅,涂樸(4-106)
側入式導光板網點半徑分布函數及網點設計
周士康,周君瑋,杜金,陳春根(4-110)
實現LED均勻照明的透鏡自由曲面設計的集成程序
陳超,王耀國,曹艷亭,余靜,黃杰,梁培(4-119)
LED燈啟動特性的實驗研究與應用
李炳華,覃劍戈,董青,徐學民,岳云濤,賈佳(4-126)
照明用LED芯片與封裝器件發展概述
童敏,邵嘉平(4-130)
我國照明電器行業企業并購現狀分析及趨勢展望
辛穎(4-134)
可見光通信技術在智能工業照明中的應用研究
牛衍方,孫德棟,龔桃榮,辛軍(5-27)
基于ZigBee的LED智能照明定位應用研究
傅曉明,柴廣躍,鐘海濤,田勁東,劉文(5-32)
一種單繞組Triac調光LED驅動電路設計
李強,李歡,張爭,趙懷友(5-42)
LED燈電壓特性的研究與應用
李炳華,賈佳,岳云濤,覃劍戈,董青,徐學民(5-46)
HV LED燈無線控制系統
徐晟,劉廷章,陳一凡(5-50)
基于ZigBee和GPRS感知天氣的太陽能LED路燈控制系統
許夢羊,羅素芹,陳國棟,朱翔鷗(5-54)
石墨烯材料在LED路燈模組中的應用及該模組的設計
李柏林,張仕輝(5-59)
具有雙向學習能力的智慧閱讀燈功能設計
衛邦強,董玉漢,鄒念育,王智森(5-64)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照明在地鐵車站的應用
方漫然(5-68)
汽車前照大燈智能化的現狀與發展
羅德智,牛萍娟,郭云雷,劉雷,孫玉楷(5-72)
LED智能照明技術專利信息分析
張濤,范廣涵,許毅欽,肖瑤,丁彬彬,喻曉鵬,方慧風,鄭樹文(5-79)
LED智能照明中涉及的幾個視覺問題
沈海平(5-85)
照明行業進入LED照明時代
竇林平(5-88)
LED紅藍光質比及其光周期對櫻桃蘿卜品種生長與產量的影響
査凌雁,劉文科(6-83)
不同LED光質對絲瓜枯萎病菌及枯萎病發生的影響
吳波,胡廣齊,王聰,劉厚誠,王錫巧,匡粵,李曉冰,龍勇斌,張榮,馮淑杰(6-87)
LED燈不同光質對番茄生長形態特征的影響
蘇志能,楊婷,陳光彩(6-92)
多通道光量子傳感器的設計與應用
張昕昱,徐景宏,何子力,張放心,李明,劉文(6-100)
基于加工工藝創新的復合導光板材料的研究及應用
張欣,萬奕甫,劉凱妮,鄧小朋(6-106)
LED道路照明中“照度”與“亮度”評價體系的應用探討
李瑤,林海闊,李濤,朱繼紅,許敏(6-112)
智慧照明系統設計應用中的關鍵技術探討
陳希,陸繼誠,張曄明,韓靖,陳鎧(6-115)
計量與測試
一種基于LED燈絲燈的標準燈的研制
劉 慧,劉 建,趙偉強,林延東,蘇 穎,姜 琳(2-13)
紫外輻射度計量及其進展
代彩紅,王彥飛,吳志峰,李 玲,周軍紅(2-17)
提升LED日光模擬器同色異譜質量的光譜匹配方法
章夫正,徐海松,豐 恒(2-23)
氙燈型棉花色度標準裝置研究
馬 煜, 呂 亮,張保國, 唐 維(2-28)
分布光度計的校準和比對分析
王建平,喬 波,霍 磊,VENKAT,許子愉(2-32)
LED車燈模組的光色一致性快速檢測技術
郭志軍,秦曉霞,凌 君,陳 斌(2-37)
LED光度測量中關于標準燈選擇的研究
莊慶瑞(2-42)
顯色指數CQS和CRI對光源顯色性的評價差異分析
賴傳杜,莊其仁,張曉婷,陳芳萍(2-46)
基于二維插值模型的等照度曲線的繪制
韓 臻,張九紅(2-52)
護眼臺燈性能測試分析
賈明輝,趙中華(2-56)
基于成像型亮度計的車燈配光性能檢測系統研究
謝祖通,翁曉偉,陳愛華(2-61)
HDR-I技術應用于光環境性能實測的方法
孫 澄,劉 蕾,孔 哲(2-65)
室內照明
辦公照明的光生物效應研究綜述
林 怡,劉 聰(3-1)
上海外灘SOHO辦公大堂照明設計
龍 婷,袁 樵,張 倩(3-9)
天津地區天然采光下的辦公室空間型體研究
于傳坤,王立雄,馮子龍(3-14)
海口經濟學院圖書館藏書空間的照明設計與實現
麥篤彪,溫小明(3-20)
基于全年動態光環境模擬條件下典型閱覽空間參數設計研究
項路遙,倪蔚超,吳恩融(3-24)
寒地城市居住區天然光獲得量數值分析:動態模型
陸 明,杜江濤(3-30)
淺談大中型綜藝演播室燈光系統的設計
譚 磊(3-36)
體育建筑照明設計中垂直照度問題的研究
李 農,于 猛(3-41)
嚴寒地區辦公建筑天然采光參數化模擬研究
韓昀松,王釗,董琪(4-39)
老年人行為活動及光環境滿意度調研分析——以重慶地區養老院為例
王雅靜,黃海靜(4-47)
蘇州古典園林四面廳建筑天然采光研究
吳蔚,石延安(4-55)
會展場地照明的主要問題與解決方案
王奇瓊,王愛英,何閣,時剛(4-61)
高大室內空間應急照明設計中的光源選擇
王磊(4-66)
室外照明
城市夜間天空亮度的監測方法與模型綜述
劉 鳴, 李維珊, 郝慶麗, 郭曉煒(3-45)
玻璃幕墻建筑反射眩光的影響因素分析
楊 偵,張明宇(3-51)
道路長隧道入口部照明優化設計研究
王小軍,楊 翠,王少飛(3-57)
短隧道采用太陽光光纖照明技術的優勢分析
盧世杰,史玲娜,涂 耘,王小軍(3-62)
不同天氣模式下光導照明系統的效率分析
盛 夏,曹冠英,宣 昂,韓 磊,張滿溪,周 婷,楊 軼,賀曉陽(3-66)
博物館照明
探討我國博物館照明設計的發展與方向
艾晶(4-1)
博物館展覽中的照明設計探討
索經令,倪翀(4-6)
博物館LED照明的顯色質量對繪畫作品的視覺影響
翟其彥,羅明(4-13)
博物館典型光源對中國繪畫有機顏料的色彩影響
黨睿,譚慧姣,原野,劉杰,王楠(4-18)
藝術場館照明中光源色溫的選擇及其對藝術作品的影響
劉宏劍(4-22)
基于模擬實驗的博物館、美術館照明應用評估方法探究
高帥,榮浩磊(4-27)
博物館展陳照明設計的常見問題與對策
劉顯明,李相迪,張軍,李毅東,陳偉民(4-32)
健康照明
健康光環境的范圍界定與標準銜接問題
郭琳,張昕(6-38)
EEG作為光與情緒實驗方法的探討——以心內科CICU模擬病房白光環境實驗為例
曾堃,郝洛西(6-42)
基于評價實驗的辦公室光環境舒適度研究
劉剛,劉夢柳,雒琛,黨睿(6-48)
高密度辦公空間人工照明的非視覺效應現場實驗研究
林怡,董英俊,杜怡婷(6-52)
秋冬季節不同LED照明環境下的學習效率變化
楊春宇,汪統岳,向奕妍,胡皓(6-60)
普通照明用自鎮流LED燈的頻閃問題分析
薛曉曉,陳萍,王建(6-66)
人工照明對鳥類影響研究綜述
劉剛,彭曉彤,蘇琛浩(6-70)
基于物元法的船舶夜航光環境評價
黃成,阮光輝,馬野,朱金善(6-77)
交通運輸照明與光信號
動車組列車司機室照明反射眩光分析及照明方案設計
谷緒地,方衛寧,李東波,王紅瑀(1-83)
關于城市道路照明設施專用變壓器設置的問題與思考
王藝深,姚靈林,范曉龍(1-89)
論在役公路隧道照明系統升級改造的必要性
楊 翠,王少飛,李孟曄,屈貴軍,周華鑫,田 園,劉仁江(1-93)
公路隧道照明燈具利用系數研究
楊 超,程 翠(1-97)
公路隧道節能照明研究現狀與展望
潘國兵,劉 圳,李靈愛(1-102)
道路照明現場檢測方法研究
葉榮南,葉 丹,馬承柏(1-107)
視覺與顏色
隧道環境下中間視覺模型的對比及應用
童孟勝,張馳,張天航,錢登朝,康誠,吳珂(6-119)
模擬霧環境下目標識別的影響研究
徐方卉,王子頡,周宏茗,周小麗,劉木清(6-123)
基于瞳孔光響應的光譜靈敏度模型研究初探
沈志豪,徐蔚,韓秋漪,張善端(6-132)
光學模擬式教學測色儀系統設計與實現
吳澤坤,黃慶梅,范秋梅,靳程,趙廷昊,馬宗琛,馮菁(6-139)
照明工程設計與研究
我國普通超市與大型超市的照明現狀與能耗預測模型
李嘉雨,張 昕,張宇濤(1-35)
建筑立面照明設計參數的量化研究
李 農,李 頂,李 飛(1-42)
全年動態光模擬軟件DAYSIM在傳統園林建筑中的應用研究
吳 蔚,石延安(1-46)
古建筑彩畫照明用光源顯色性評價方法研究
王文亞,張明宇,孫文超(1-52)
深圳市城市照明規劃環境影響研究
何 舸,王成坤,王川濤,陳 郊,梁 崢(1-57)
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廈綠色照明系統構建
徐有蓀,祝雁靈,張志清(1-65)
城市CBD地區建筑幕墻光污染評價方法研究——以北京CBD核心區Z15地塊項目為例
王 寧,榮浩磊(1-73)
核心商區LED顯示屏視覺質量評價理論模型研究
姚 夢,肖 輝(1-78)
基于谷歌地圖的智慧路燈管控系統的研究與實現
張國偉,杜慶鵬,陳明龍,宮潘威,丁保勇,王新龍,董玉德(5-94)
上海市楊浦區智能微樞紐的設計及建設方案
李文鵬,李龍,王聚,孫凱君(5-100)
智慧路燈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劉義平,張明明,張暢,荊松濤(5-103)
數理關系在文化建筑公共空間照明設計中的應用——以天津市濱海文化中心市民中心為例
王晅,于娟,高元鵬,王立雄(5-106)
基于視覺節奏感的水系照明規劃設計方法研究
李農,汪亞君(5-112)
京津地區高校體育館建筑采光典型模型研究
楊笛,張明宇,韓國帥(5-115)
基于工程實踐的建筑外觀照明設計探討
鐘承霞(5-123)
關于提高夜間照明工程養護管理水平的研究
邵寧,錢小平(5-130)
京津地區圖書館閱覽空間的照明環境調查研究
郭琦,王立雄,王琪,王奇瓊(5-135)
照明標準
北京-張家口冬奧會體育場館的照明設計標準研究
李 農,于 猛(2-70)
GB 7000.1—2015對燈具電路間的絕緣要求
施曉紅,陳超中(2-75)
普通照明用電光源壽命標準比對及趨勢分析
李 蘊,陳 凱,楊志豪(2-84)
CIE新發布的關于中間視覺應用的兩項技術備注文件分析
李曉妮,黃 艷,劉騰海,李 倩(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