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玉琳
730799甘肅省會寧縣人民醫院
規范化疼痛評估在肝臟外科臨床護理實踐中的效果
莊玉琳
730799甘肅省會寧縣人民醫院
目的:探討規范化疼痛評估在肝臟外科臨床護理實踐中的效果。方法:收治肝臟外科患者80例,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試驗組采用規范化疼痛評估,對照組采用傳統疼痛評估。結果:試驗組在術后24 h、48 h、72 h的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且術后鎮痛效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規范化疼痛評估在肝臟外科臨床護理實踐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評分,提高患者對鎮痛效果的滿意度。
規范化疼痛評估;肝臟外科;臨床護理
隨著護理方式的不斷發展,肝臟外科醫護人員越來越重視患者的疼痛情況。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在對患者疼痛的把控中,客觀判斷患者的疼痛程度,把握患者的疼痛時間,是對患者術后疼痛進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條件[1]。因此,必須要對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采用規范化疼痛評價來將患者的疼痛水平控制在理想狀態。本次研究80例肝臟外科患者,分析規范化疼痛評估在肝臟外科臨床護理實踐中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肝臟外科患者80例,分為兩組。試驗組40例,女17例,男23例;年齡31~67歲,平均(47.36±2.18)歲;對照組40例,女18例,男22例;年齡32~70歲,平均(49.57±1.49)歲。所有患者均行開腹肝切除手術治療,并排除對止痛藥物過敏與伴有精神障礙患者。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疼痛評估方式,即當患者出現疼痛狀況時,按鈴通知護理人員,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疼痛的評估,并根據醫囑給予患者一定的鎮痛藥物。在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期間,詳細記錄患者的疼痛處理措施與護理措施。試驗組采用規范化疼痛評估,具體如下:①患者教育:在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疼痛方面的知識教育,使其能夠對疼痛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教育的內容包含疼痛的危害、疼痛管理理念、疼痛評估工具與鎮痛藥物的使用方法等。術前評估患者對疼痛自我評估方法的掌握,并指導患者自我評估;術后評估患者疼痛與配合情況,并指導患者進行相關功能的鍛煉與疼痛控制方法。②疼痛評估方法:采用自我報告法。為了幫助患者正確評估疼痛,將疼痛評估工具(文字)放大,并放在病床對面;另制作相關的便攜卡片,以便患者隨時參考;對理解能力較差的患者,由護理人員復讀疼痛評估工具中的內容,幫助患者報告自我疼痛評分。③疼痛評估的頻率與時間:手術當天至手術后第1天,或當疼痛評分≥7分時,完成評估內容,6次/d;時間為早晨7:00到晚上7:00,每2 h評估1次。手術后的第2天,或當3分<疼痛評分<7分時,完成評估內容,3次/d;時間為早晨7:00、下午15:00、晚上23:00。手術后的第3天至患者出院,或疼痛評分≤3分,疼痛評估2次/d;時間為早晨7:00、下午15:00。④在評估的過程中,對于因疼痛臨時給予患者鎮痛藥物的情況,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復評,在靜脈給藥后的15~30 min進行復評。所有疼痛評估與脈搏、體溫、呼吸等其他生命體征進行同步測量,并繪制體溫表。
評定標準:對比兩組患者在術后24 h、48 h、72 h的疼痛情況,采用疼痛評估量表進行評分,0分為最低,10分最高。其中0分表示無痛,1~3分表示輕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為中度疼痛;同時對比兩組患者在術后對于鎮痛效果的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考察患者對于鎮痛效果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2]。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描述,計數資料通過率(%)描述;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24 h、48 h、72 h疼痛評分對比:試驗組在術后24 h、48 h、72 h中的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術后鎮痛效果滿意度對比:試驗組非常滿意12例(30.00%),滿意26例(65.00%),不滿意2例(5.00%),滿意率95.00%(38/40);對照組非常滿意2例(5.00%),滿意18例(45.00%),不滿意20例(50.00%),滿意率50.00%(20/40);試驗組術后鎮痛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肝切除手術的創傷較大,在術中需要使用肝拉鉤牽引擴大手術的視野,且在術后往往會放置腹腔引流管,使得患者在術后的疼痛情況較重。而疼痛是第五大生命體征,是人體的主觀感受。在肝切除后的劇烈疼痛,不但會引發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時也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3]。而傳統的疼痛評估方式難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情況,因此,必須要采取科學、有效的疼痛評估方式來緩解患者的疼痛情況。
表1 兩組術后24 h、48 h、72 h的疼痛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術后24 h、48 h、72 h的疼痛評分對比(±s,分)
組別 術后24 h 術后48 h 術后72 h試驗組 2.25±1.06 2.02±0.82 1.46±0.71對照組 3.36±1.45 2.84±1.37 2.01±1.04 χ2 3.908 5 3.248 1 2.762 4 P 0.000 2 0.001 7 0.007 2
規范化疼痛評估是以加速康復為理念的評估方式,在臨床的應用中,規范化的疼痛評估會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后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密切的關注,掌握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4]。在肝臟外科手術后,患者往往因為疼痛而產生睡眠、活動與功能鍛煉上的障礙,從而導致患者出現血栓與胃腸功能紊亂等情況,不僅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還會延緩患者的術后康復。規范化疼痛評估是加速患者康復的基礎,能夠通過科學的評估方式,使護理人員掌握患者術后的疼痛規律,以便能夠及時做出有針對性的鎮痛干預措施,了解鎮痛的效果,實施有效的鎮痛管理[5]。同時,規范化的護理方式,還能夠提高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質量,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情況出現,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規范化疼痛評估在肝臟外科臨床護理實踐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評分,提高對鎮痛效果的滿意度,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1]高輝,孟景玲,蘇敏,等.肝膽外科手術后患者疼痛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6,11(11):334-335.
[2]喬曉斐,宋瑰琦,莢衛東.規范化疼痛評估在肝臟外科臨床護理實踐中的應用效果[J].安徽醫學,2015,36(8):1007-1010.
[3]黎秀艷.優質護理在肝膽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5,13(4):89-90.
[4]鄧春珍.規范化疼痛評估在肝臟外科臨床護理實踐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飲食保健,2015,2(21):35-36.
[5]閆霞.集束化管理應用于肝臟術后患者疼痛干預系統評價[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7,23(6):893-895.
Standardized pain assessment in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of liver surgery
Zhuang Yuli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uining County,Gansu Province 730799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pain assessment in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of liver surgery.Methods:80 patients with liver surgery were enroll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tandardized pain assessment,and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conventional pain assessment.Results:The pain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24 hours,48 hours and 72 hours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tandardized pain assessment has good effect in clinical practice of liver surgery,and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pain score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analgesic effect.
Standardized pain assessment;Liver surgery;Clinical nursing
10.3969/j.issn.1007-614x.2017.3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