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5日19時,瑞典文學院宣布,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日裔英國籍作家石黑一雄。頒獎詞這樣描述他的作品:石黑一雄的小說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們與世界連為一體的幻覺下,他展現了一道深淵。
用英語寫作的日裔作家
石黑一雄1954年出生于日本長崎,5歲時隨家人移居英國,受到全套英式教育,1982年獲得英國國籍。1983年,石黑一雄開始發表小說,先后獲得1989年布克獎、大英帝國勛章、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勛章等多個獎項,被譽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之一。雖然他從不強調自己的亞裔身份,但文字中有一種獨特的東方式的內斂之美,其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世界流傳。
出生于日本,成長于英國,因此,石黑一雄擁有日本和英國雙重文化背景。特殊的移民身份使他陷入一種文化的邊緣化困境,這種根深蒂固的無歸屬感,深深地影響著石黑一雄的創作:從表面看,他的文字平淡無奇,而實際上,于無聲處見驚雷。他的作品不關注特定國家、民族的災難,而試圖探討變革中人們內心的感受。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國際化小說,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讀者產生相似的感受和共鳴。
30歲到45歲是創作黃金期
石黑一雄所創作的六部長篇小說,一部短篇小說集幾乎都獲了獎。如今,他依然筆耕不輟,卻頗有危機感。石黑一雄慨嘆,很多偉大的作家只是在年紀很大的時候才被人尊重,獲得很多獎項,因為對他們而言,可以創作的時間不多了?!白畛?,我這樣想,大概也是在給我自己找理由,30多歲的作者,應該算是年輕的,但是我很快意識到,和足球隊員的職業生涯相比,作為作家,最有可能寫出一部不錯的作品的年齡是30歲到45歲之間。于是,我意識到自己現在的位置了。”石黑一雄的理論不禁令人傷感。
對音樂的熱愛
相比于寫小說,石黑一雄更大的愛好是音樂。他年輕時是個嬉皮士,留著長發、背著吉他在美國到處旅行。從15歲開始寫歌,高中畢業后,石黑一雄當過打擊樂手,他的音樂偶像是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年少時,他曾經嘗試過用很多華麗的辭藻填寫歌詞,20歲時,這一風格有所改變,他更傾向于使用最簡單的旋律和語言創作歌曲。他說:“仿佛在寫作,寫歌詞就算是寫作的練習吧!”
雖然歌手夢未能實現,但是音樂一直都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如今他依然彈得一手好吉他,喜歡爵士樂。2009年,石黑一雄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小夜曲》,其中的五個故事都以音樂勾連。他把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看作是一首“長版本的歌曲”,希望能夠營造一種氛圍和情緒,吸引讀者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