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彬彬
摘要:城市的發展從古至今多大多依傍江、河、湖、海,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往日的港口、碼頭、水街、河道防護林等濱水空間已不再是單一的提供貨運、交通等功能,景觀的融入賦予各種類型濱水空間更多活力,更有許多濱水空間成為城市對外的展示窗口。植物作為景觀中不可缺的一部分,甚至作為景觀氛圍主導者,在濱水景觀的營造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濱水空間;植物景觀;植物選用
1.濱水空間的類型
1.1帶狀濱水空間:該類型空間的特點是城市板塊位于水岸的一側或兩側,陸地與水岸展開呈帶狀分布。根據水岸的不同性質,有沿海、沿江、沿湖、沿河等類型。
1.2環型濱水空間:該類型空間的特點是城市板塊包圍、包圍或者接近包圍水面,陸地空間與水體岸線大致呈環狀分布。根據水岸的不同性質,有換海灣、環湖灣等。
1.3網狀濱水空間:該類型空間的特點是水網交錯,將局部區域城市板塊分隔成若干塊,陸地與水岸線分布呈“井”字、“田”字型網狀分布。
2.濱水綠地的功能
從人類的發展歷史來看,世界五大河流,有兩條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河流能夠孕育生命,帶來生機,而人類的文明就是由河流哺育出來的,如尼羅河哺育了古埃及文明,印度河哺育了古印度文明,兩河(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哺育了古巴比倫文明,以及中國的黃河流域哺育了華夏文明。因此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水,城市的歷史文化與水息息相關。
凱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中提出城市空間景觀的五要素:道路,邊緣,節點,地標,廣場。濱水景觀既是城市的節點,又同時包含了這些景觀要素。濱水景觀設計對所在城市的風貌提升與生活環境的改造起著重要作用。作為展示城市面貌的窗口,以宜人的生態環境,良好的投資氛圍,帶動城市的發展。
城市濱水空間是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重要部分,是人類感知水的活動場所。同時,濱水景觀可以展示不同地域特色,成為地地標景觀,成為對外展示的窗口,成為拉動地域發展的砝碼。
濱水綠地大量的綠植可以改善區域環境,提升景觀生態效益,豐富區域植被種群,涵養土壤水源,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改善環境氣候條件,增大空氣中的濕度,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改善生活環境,有利于植被分布均衡等。濱水綠地結合水生植物種植可凈化水體,改善水環境。
3.城市濱水空間植物配置原則
3.1生態原則:植物是具有生命的,其生長環境需要與其生活習性相符,我們平時所說的“適地適樹”既是根據當地氣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各種自然環境條件,來選擇能夠健康生長的植物品種。
3.2季相變化:植物不同時節有不同的景觀特色,觀花、觀葉、觀果,根據濱水景觀的特色,豐富不同季節的景觀。
3.3時效原則: 植物配置設計時,要考慮長期與短期景觀效果相結合,也要考慮達到某一特定效果所需的時間。在設計時可考慮將快長樹與慢長樹相搭配,適當考慮植物的生長空間與長勢。
3.4經濟原則:在植物配置中要適當考慮節水的問題。優先較耐旱的園林植物,選擇節水和耐旱植物,同時多選用自然形態的地被灌木,減少后期修剪養護,是城市園林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4.濱水景觀植物選用類型
4.1常綠植物在景觀中的運用賦予景觀四季常青的生機,濱水景觀空間常綠植物的合理比例搭配,使得景觀在秋冬季更為蒼勁。常綠樹種在中國南北地區的選擇種類差異較大,南方常綠樹品種相對較多北方常綠樹品種相對較少。常用常綠喬木及花灌木植物有濕地松、黑松、龍柏、香樟、廣玉蘭、雪松、高桿女貞、法國冬青、金桂、石楠、浙江桂、枇杷、楊梅等。
4.2落葉植物在濱水景觀中的運用,以鄉土濱水植物為主,自然隨機布局,形成自然的濱水植物景觀,用銀杏、水杉、黃連木等色葉樹種進行色彩搭配,形成層次多樣,豐富多彩的濱水色葉林景觀。常用落葉喬木及花灌木植物有銀杏、樸樹、櫸樹、榔榆、無患子、欒樹、合歡、七葉樹、楓香、楓楊、垂柳、落羽杉、池杉、紅楓、三角楓、紫薇、櫻花、垂絲海棠、木繡球、紫荊、水楊梅等。
4.3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長的植物,統稱為水生植物。根據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將其分為以下幾大類:濕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
常見濕生植物有水杉、落羽杉、池杉、水松、楓楊、垂柳、水楊梅、千屈菜、美人蕉等;
常見挺水植物有荷花、菖蒲、黃菖蒲、水蔥、再力花、香蒲、澤瀉、蘆葦等;
常見浮水植物有睡蓮、鳳眼蓮、芡實等;
常見沉水植物有苦草、金魚藻、菹草等。
5.濱水空間植物配置
5.1濱水步道植物配置
濱水步道一般是沿著河岸邊,位于駁岸之上的步行空間,該步行空間相對外圍主干道略低,一般通過臺階或者坡道鏈接主路,因此濱水步道是界于水體與綠化之間的過渡景觀空間。
杭州西湖的“蘇堤春曉”,揚州瘦西湖的“長堤春柳”都是傳統園林濱水步道景觀的營造的典范。
城市濱水步道植物景觀要更注重于人與景的互動,可選用垂柳、水杉、烏桕、碧桃、海棠、木芙蓉等,劃分出豐富的濱水空間。
5.2親水空間植物配置
城市濱水景觀更關注與景觀的“可游可賞”的體驗,會根據景觀的需求設置親水棧道、親水棧橋、親水平臺等景觀空間,提供游人在水上駐足、停留、賞景的平臺。植物搭配以水生植物為主,可選用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進行配置。水生植物對于創建良好的生態系統都很重要,而良好的生態環境則是保持水體美觀的基礎。以便創造適于動物和植物都能繁榮生長的水生環境。
5.3林間步道物配置
通過多品種植物林帶的融入,增加景觀的生態性,豐富景觀季相景觀,也符合濱水帶狀空間的立地現狀。通過喬灌木的復合搭配,配以地被灌木,營造多層次景觀。部分空間通過疏林草地,營造開闊的視覺景觀,通過喬木點綴,打開中層視線空間,增加水面景觀與林間景觀視線的相互聯系。
5.4休憩空間物配置
主景觀場地周邊綠化突出入口空間、景觀場地空間的規則大氣,注重植物品種的搭配和樹形選擇,營造現代、大氣的景觀。高大喬木圍合空間,營造相對安靜的林間休閑空間,同時常綠喬木和落葉喬木相結合,讓市民充分享受四季常綠的景觀特色。
結束語:城市濱水植物景觀,在城市各類景觀中有著其自有的特色。水生植物多樣,岸邊景觀宜人,季相景觀豐富,濱水植物景觀兼顧了生態性、多樣性等,因此在植物景觀搭配時需根據不同的地域環境特點,營造出更具有城市特色的濱水植物景觀。
參考文獻
[1]鄧貴艷.《城市濱水空間設計初探》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3(07)
[2]趙朋.《濱水植物景觀的設計手法淺析》南方農業·下旬,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