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茸定主 李才金
摘要:近些年我國社會發展較快,因此對于特種設備的需求量不斷攀升。數量眾多、品類復雜、分布廣泛以及保持較高的需求增長勢頭,是我國特種設備近些年發展特點。而實際在使用中一旦出現特種設備事故,所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因此本文就特種設備風險管理措施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相關單位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特種設備;風險管控;事故
前言
特種設備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可以有效幫助人們完成相關生產任務,極大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因此,企業對于特種設備的依賴越來越大,特種設備使用年限也越來越長,安全隱患也隨之慢慢增加。無論發生何種隱患,均有可能給企業以及社會等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因此基于合理有效的特種設備風險管控措施十分必要。此次以起重機、電梯以及電加熱鍋爐三類特種設備為例,就其潛在風險與應對措施展開探討。
1.電梯潛在風險分析
電梯作為作為重要的工具,其安全性問題一直以來受到人們高度關注。周期性的電梯檢驗,有助于及時發現電梯潛在風險,并及時進行規避,確保電梯正常使用。
(1)制動裝置
制動裝置是電梯最為關鍵的安全保護組成部分。對于曳引式電梯,制動部件往往需要同時具備制動以及故障時緊急制動兩種功能。一旦該部件存在安全隱患,極有可能造成失控情況,將對轎廂內的人員帶來身體上以及心理上的雙重傷害。就筆者經驗,松抱閘的卡滯,當制動構件停止供電后抱閘動作緩慢、通電后無法及時充分打開、制動構件抱閘間隙調節不到位,制動瓦損耗嚴重,實際制動力余量不足以及制動裝置用于調整作用的彈簧其塑性以及機械性能過度疲勞是導致該問題主要誘因。
(2)平衡系數與超載保護設備
平衡系數是曵引式電梯的重要性能參數,基于對重可以有效平衡整體轎廂重量,從而有效減輕曳引機的負荷。科學合理的平衡系數設置不但可以提高整個電梯的驅動能力,還可以起到一定節能效果,有效提高電梯安全性。實際情況平衡系數設計不合理問題較為突出,該風險發生臺次較多。與此同時,超載保護裝置的風險也相對較多。
此外,對于電梯而言轎廂與井道壁之間的間距、轎頂護欄以及限速器安全鉗系統均是較為常見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生事故所帶來人員傷亡以及其它損失難以估量。
2.起重機潛在風險分析
目前,起重機潛在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點:(1)起重機吊鉤防脫鉤卡缺失;(2)吊鉤安全防護罩變形,吊鉤保險銷脫落;(3)起重機安全防護罩松動螺釘變形,日常檢查不到位;(4)電動葫蘆鋼絲繩導繩器失效脫落;(5)缺乏對蒸汽壓力管道安全閥的手動排氣試驗記錄;(6)定式壓力容器安全閥銹蝕嚴重,且沒有相應的校驗標牌極易發生容器爆炸事故;(7)通用橋式起重機大車行走電磁制動器失效,致使其在未開啟狀態下電磁鐵未打開,極易造成大車行走扭擺和電機燒壞;(8)電動葫蘆橋式起重機鋼絲繩斷火限位器缺失,極易造成吊鉤沖頂擠斷鋼絲繩,繼而引發吊鉤墜落事件;(9)橋式起重機動滑組鋼絲繩脫槽,極易造成鋼絲繩斷裂,繼而引發吊鉤墜落事件。
針對以上起重機潛在風險,應加強相關人員對起重機的日常檢測、維修和保養,重視對起重機相關配件和電氣安全的檢測,及時更換相關配件和適當的調整配件位置,以確保起重機設備的完整性和保證設備功能的正常運行,避免發生起重傷害事故和吊鉤墜落事件。
3.電加熱鍋爐潛在風險分析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電加熱鍋爐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產和生活中。電加熱鍋爐的控制與燃油鍋爐相比,其不同點在于:(1)電流巨大,需大電流或超大電流控制;(2)沒有現成的燃燒器和其程控制器,鍋爐的加熱過程以及控制品質均由自己決定;(3)其自動化程度和蓄熱要求都高于燃油鍋爐,且外觀要求也更為現代和美觀。因此,電加熱鍋爐的控制難度也較大,且運行環境必須具備穩定的電流環境,不適用于經常斷電的區域。目前,電加熱鍋爐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散熱問題。電鍋爐在使用中機箱通常會存在高溫現象,通常采用風冷式散熱方式進行散熱,但此類散熱方式會出現因溫度上升至一定數值后,風扇會因自我保護而切斷電源,繼而致使加熱停止,因此,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風扇的散熱問題。(2)防水問題。雖然電鍋爐屬于加熱熱水的產品,但由于其水電分離加熱的特點,在安裝過程中應確保其安裝環境的干燥性,避免出現因水汽進入而產生的漏電情況。(3)預熱問題。電加熱鍋爐在加熱過程中應避免直接將溫度設定為50-60℃,應采用緩慢升溫的方式來進行預熱,以防止管道因該哦問而產生變形。(4)開機問題。由于電加熱鍋爐的電磁感應加熱速度極快,在供暖加熱時,應先灌滿水后再開機,避免出現干燒現象,同時一般情況下不宜邊加熱邊加水。(5)接地問題。電加熱鍋爐在使用時,需進行可靠接地,嚴禁私拆接地導線,以避免發生觸電事故。(6)清洗問題。電加熱鍋爐在清洗時,應先將電源關閉,使用濕毛巾或毛刷進行清理,嚴禁直接用水清洗。
4.風險管控措施分析
依據前文所述不難看出,當前特種設備出現事故主要原因在于人為操作以及監管不到位、生產制造工藝不到位以及事后應對體系不完善等幾方面。因此了可以基于規避事故發生、避免事故蔓延角度著手,針對性提出風險管控措施。
(1)升級檢驗檢測技術
聲發射在線檢測技術,對于一些大型儲罐底板腐蝕可以基于在線檢測技術對其進行詳細檢測;而基于漏磁檢測技術可以在無需進行防腐層清理的前提下直接進行相關檢測;基于脈沖渦流檢測技術,可以對保溫層進行是有效檢驗等。與此同時在檢驗檢測過程中應當嚴格依據相關章程進行檢驗,例如多起重機進行檢驗時必須制定定期檢測計劃,對于檢驗不合格的設備應當責令停機整改,避免起重機帶病運行。對于工作時限大于十年設備以及鋼結構以往有過損壞歷史并被修復投入使用設備,應當經由相關技術鑒定部門出具合格報告后方可以投入運行使用。
(2)重視人為因素管理
無論對于何種特種設備而言,人為因素都是造成事故發生的最為重要因素。因此應當加強針對人為因素的管理,包括人員素質的提高與崗位責任制的落實兩方面。安全管理是人員、設備以及環境的綜合管控,高素養團隊是提高安全風險管控的重要前提。對于企業而言,應當提高領導干部層的人員素養,此外還應當注重加強具備專業素質的隊伍建設工作。在日常生產作業過程中,企業應當注重基于針對安全風險管理方面的培訓,基于多種形式,幫助一線作業人員以及管理人員了解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風險,做好應急情況下的安全應對措施教育,繼而切實有效提高相關人員對特種設備的風險管控能力。完善的培訓與個人素養提高機制,有助于提高人們的崗位責任意識。例如針對鍋爐設備應當落實負責人制度,定人、定崗、定責的制度,相關崗位負責人應當明確所負責的設備,對設備正常運行以及故障分析、處理等均有明確了解,對于起重機機長,則應當將其姓名標注雜塔機牌上。司機、指揮以及司索等崗位人員均應當結果專業培訓并取得相關資質方可上崗作業。
(3)建立完善事后應對體系
完善的預防與管控措施可以有效削減特種設備事故發生幾率,但無法徹底避免事故的發生。因此一旦事故發生后,先關應對措施尤為關鍵。針對事后的處置措施主要涉及事故原因調查、事后現場的恢復以及事故損失評估幾個方面。基于事故調查可以對相關特種設備進行摸排分析,繼而了解事故潛在規律性,更好的了解設備。基于事后的損失評估,可以對事故風險因素進行定量分析,從而為設備建立完善的數據庫資料,有效完善對特種設備風險控制管理方面的不足。事后恢復則主要為對設備生命周期的評估以及風險的管控,對設備投入運行企業生產效益等意義重大。
5.總結
隨著特種設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特種設備安全問題逐漸受到人們關注。對于檢驗部門而言,應當秉持職業責任與操守,做好對每個特種設備每項檢測內容的認真負責;對于企業而言應當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體系,采取積極有效措施規避潛在隱患發生同時制定完善的事故應對措施,避免事態進一步嚴重;而對于政府等應當加強市場監督,避免品質不合格產品在市場流通。
參考文獻
[1]朱連濱, 吳憲, 陳輝. 特種設備安全風險評估與控制對策研究[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4, 24(1):149.
[2]張海青. 特種設備風險管理研究[J]. 商品與質量, 2016(25).
[3]徐虹. 特種設備風險管理研究[J]. 工程技術:文摘版, 2016(4):00064-0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