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曉
摘要: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使得我國電網的運營受到廣泛的關注,其中配電網運維管理直接關系著用戶的用電安全和質量。同時隨著電網系統的發展,我國配電網線路的結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線路的規模不斷的增大,配電網的改造也越來越趨向于專業化,逐漸向智能化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本文主要對配電網運維管理以及具體的應用技術改造進行分析。
關鍵詞:配電網;運維管理;技術改造
0引言
目前,制約我國電網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兩點:一是電網在外送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二是供電網的供電末端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由于我國在配電網建造的初期忽視了用戶對電網的使用的建設。為了適應當代技術的發展,滿足用戶對電網的要求,對配電網的運維管理以及技術上的改革勢在必行。
1配電網及配電網改造原則分析
由于我國國情以及各方面的影響,配電網完全的重新規劃和重建是不切實際的,所以還需要采取折中的方法在原有的配電網建設上進行合理的改造,進而使得配電網更符合現代用戶的需求,同時電力部門也需要能夠編制統一的規劃設計,使得電網的改造更科學合理,使配電網的設計、設備的選擇,以及技術的改造都能夠符合電力事業長遠的發展。因此在配電網的改造和維護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保證供電設備以及供電線路的質量;其次加強對改造技術的提升,保證改造技術與當地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用電量等情況相符;再次保證改造后的配電網在運行以及維護的過程中更加便捷和簡單;最后,要保證配電網改造的經濟性以及安全性。
2我國配電網現今存在的問題
2.1載荷的分布有待優化
載荷的分布有待優化主要是指現今我國電路負載功率不平衡問題變得非常常見,引起這一問題的主要因素在于部分設計上的不合理,以及區域電力水平發展不平衡導致的在載荷區域與無載荷區域不能合理劃分。除此之外,載荷的分布有待優化還較為集中地體現在我國當前供電網絡所能提供的電力資源已經較難滿足我國全部地區發展的電力供應需求,并且如果使其處于滿負荷與超負荷等運轉狀態設備的功率損耗會非常大。這意味著如果不對其進行徹底改造,就會對電氣設備產生一定影響,并將嚴重損壞供電設備。
2.2配電設備較為陳舊
配電設備較為陳舊主要是指我國部分地區的供電網絡系統配置舊較為落后。這集中地體現在架空線路較為陳舊,電纜使用時間過長,塔線路過于陳舊等。除此之外,配電設備較為陳舊還較為集中地體現在我國部分地區的隔離開關和配電變壓器以及無功補償型電容器等輔助裝置均超過了其本身的使用壽命,這一情況使得我國的配網的自動化很難實現,同時也造成大量電力資源與人力資源的浪費,使我國的電力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受到較為嚴重的阻礙。
2.3設備布局不夠合理
設備布局不夠合理對于我國配電網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般情況下我國供電網絡體系設備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會參照之前較為傳統的布局形式,因此造成了許多不合理現象的存在并使其設備運行效率較難提高。除此之外,設備布局不夠合理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國現存的電力消費分配不合理,即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的區域性經濟實力存在較大差異,且城鄉差距也沒有得到本質性的縮減,從而造成相應的電力供應也出現了較大程度的差異,因此在這一前提下進行配電網運維管理和技術改造很有必要。
3配電網運維管理以及改造技術提升對策
3.1建立專業的配電網管理部門
為了保證配電網管理的有效性,電力企業需要建立專業的配電網管理部門,根據配電網的運行狀態實施管理。首先建立專業的運行檢查小組,向電力系統的檢修部門負責,主要執行的內容為對配電網的檢查和改造。在運行檢查的過程中,需要做到有計劃、有目的,掌握所有的執行和實施計劃,同時檢查各個小組的執行效果,進而保證計劃實施的完善性。此外,運維檢查部門還需要將農村與城市的配電組進行明確的劃分,進而使得每個小組都能夠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來檢修配電線路,保證檢查的專業化。通過專門的運維管理部門設立,能夠更好的緩解電網中出現的問題,有效的防止供電中出現不同的問題。運維檢查組在配電的維護管理中是一個管家的角色,負責對各個小組運維工作的指揮和調整,實現對管理人員的調度以及任務的分配。
3.2加強對新建線路的重視
由于地形以及環境的限制,一部分地區只能設置單輻射線路。而這種單一的線路主要的用戶為農村用戶,只有很少一部分針對的是城鎮的用戶。除了這種單一的線路外,線路分布不均衡的現象也比較普遍,而在線路改造的過程中還需要根據新的變電站線路進行建設。在新線路的建設過程中,需要保證線路設計的合理性,不再應用單輻射的形式,而是要采用雙回或者多向輻射的方式,同時還需要考慮到線路走廊設計的合理性。在負荷線路的割接過程中,也需要以新線路的架設為主,進而使線路電流降低,縮短線路的半徑。
3.3注重線路間的聯絡性
配電線路的改造過程中,還需要注重線路間的聯絡性。只有配電線路架設的條件都具備時,才能夠實現配電自動化。基層配電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包括配電設備的質量,變電站的位置等。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以及農村無法實現變電站的全面覆蓋,使得線路的供電范圍不得不增加。在供電線路出現問題后,維修也存在很大的難度,需要更長時間的故障排查。所以在新線路的建設中需要考慮兩條或者兩條以上聯絡線路的建設。確定了線路的聯絡關系后,進行自動配電。同時聯絡關系建成后,還需要對線路的運行情況進行調整,調整的大小以及方式需要根據線路的負荷確定,進而有效的解決線路的電壓以及耗損問題。通過聯絡線路的建立,當一條線路出現故障時,其他的線路可以暫時替代故障線路進行供電。同時自動化的配電過程中,也會使得線路檢查更便捷,并能夠提前對故障的位置進行確定和調整,縮小停電的區域。
4總結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整體水平的持續進步和電力配電網的快速發展,配電網運維管理和技術改造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電力系統工作人員應當對于配電網運維管理和技術改造有著清晰地了解,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通過實踐工作的開展來促進我國電力系統整體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丁志強,趙東升,吳田.基于RFID技術的配電網運維技術探索與應用[J].智能電網,2015(2):175-181.
[2]余斌.淺談配電網運維管理及建設改造原則[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5):49-50.
[3]王曉雷,趙倩,柴欣,etal.基于“互聯網+”的智能配電網運維技術的淺析[J].電工文摘,2016(1).
[4]鮑都都,鮑干都,趙陽陽.配電網運維管理及技術改造探討[J].科技尚品,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