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域環境分析
近年來,隨著“黃河三角洲”區域規劃、“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的逐步落實,山東進一步推進以泰山、曲阜、濟南為主體的山水圣人游;以青島、煙臺、威海、日照、東營、濱州為主體黃金海岸游,以濰坊、淄博等魯中地區為主體的逍遙游,共同形成山東“三大骨干旅游線路”,充分帶動了酒店業發展速度突飛猛進,較高投資熱度,被國內外酒店集團和管理公司看好。據山東旅游局統計,截止2017年底,全省現有星級飯店969家,在全國排名第二,其中五星級飯店59家、四星級飯店152家、三星級飯店484家、經濟型品牌連鎖酒店427家。五星級飯店數量占全國總數的4.37% 。我省目前在建、待建高檔飯店還有60多家,五星級標準酒店不低于30家。
青島酒店業發展在省內乃至全國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其星級飯店數量達到156家,省內排第一。2017年度全國星級飯店綜合指標前100名飯店中,山東入圍的4家酒店有3家位于青島。從星級酒店財務狀況來看,青島市星級酒店營業收入達37.5億元,省內排名榜首,比排名第二的濟南市高出近15個億。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無論全國范圍還是山東省內,青島市酒店行業發展都處于較高層次,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青島的人才聚集效應。勞動力,尤其是高層次勞動力數量增加會加劇就業方面競爭,這對半島地區酒店管理相關院校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從酒店對人才需求來看,酒店管理專業高等職業教育應看重應用、技能、現場,以技能型、應用型高級人才為培養目標,既要有一定的服務操作能力,又要善于將經營管理意圖轉化為產品或服務實體,能夠在服務現場進行指導、組織協調,解決對客中的實際問題,能夠對信息進行分析、處理,以改進服務標準,完善產品設計,符合半島地區酒店業發展。如果僅僅依靠學生實習期間的學習和認知,是遠遠不能達到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的,要加強圍繞生產型、信息化為中心的新型實訓基地的建設
二、學校情況分析
(一)總體情況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是2002年經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大專普通高校,是我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酒店管理學院,隸屬教育廳和商業集團有限公司。學院先后榮獲“職業教育先進單位”、“中國商業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稱號。學院面向全國29省市招生,現有在校生萬余人。學院的師資力量雄厚,雙師型教師、碩士以上學歷或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專兼職教師結構合理。根據社會發展、經濟建設需要,學院以酒店管理類專業為核心專業群,有機輻射相關產業領域,設置工程類、烹飪類、信息技術類、工商管理類、藝術類40余專業,其中酒店管理、烹飪工藝與營養兩個專業是首批省級職業教育示范專業,其他各專業均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色,形成重點專業群為龍頭,帶動各專業發展良好局面。并成立了酒店管理研究咨詢中心機構,充分發揮智力高地作用,在教育教學研究、科技服務社會上發揮重要力量。
學院依托行業辦學優勢,圍繞就業的需求,強化校企的合作,突出了實踐教學,充分利用了校內各類實訓室,校外的各實訓基地,先后與上百家業內知名企事業單位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關系。同時,建立訂單式教育、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各種教學模式,把理論教學與產業一線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崗位群適應能力。
學院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模式,在長期辦學實踐逐步形成并大力實施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宗旨,強化專業技能、突出外語能力、提升素養為重點的“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人才質量得到好評,學院辦學水平得到社會各界充分認可。
其中酒店管理專業是學院龍頭專業,是“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專業”、“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實訓基地”“省級名校重點支持建設專業”、“山東省示范專業”和“山東省級特色專業”。該專業師資力量絕對雄厚,參加各級別技能大賽均屢獲佳績,就業率就業質量連年提高,穩定在98%以上。
(二)特色與優勢
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專業特點、行業人才需求等實際情況,在學院“校企一體化”總體思想指導下深化創新“1+1+1”(基礎知識+技能實踐+管理能力)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即第一年在校學習專業基礎理論基礎技能,第二年在酒店頂崗實習,進行行業認知和技能強化,第三年回學校進行管理能力提升學習。按照“職業崗位(群)→職業崗位能力需求→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的課程開發程序,依托學院主辦的青島中易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酒店服務和酒店管理工作為主線,以酒店服務和酒店管理關鍵任務為內容,建成工學結合課程體系。
酒店管理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由酒店管理技能訓練中心、酒店管理實訓中心、國際交流中心三大中心共同構成了酒店管理專業集技能訓練、項目教學和經營管理為一體的生產性綜合實訓中心。其中,酒店管理實訓中心擁有模擬前廳、模擬客房、模擬咖啡吧、模擬日韓餐廳、模擬中餐廳、模擬西餐廳6個專業一體化實訓室;國際交流中心建有113間客房、1個零點餐廳(130個餐位)、3個豪華包間、1個多功能廳,總面積達9000多平方米,總投資1600多萬元。
三、實訓基地建設的必要性
酒店管理專業專業性質要求課程的行業可接入性高,因此實踐課程教學場地的環境氛圍、設備設施、功能布局都要與真實酒店環境接軌,在校人才養成階段信息更新度與行業發展階段同步,不僅最大程度發揮場地效應,提高教學效果,也縮短學生進入實習、就業崗位的適應期。
(一)更好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為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提供物質基礎,使學生將酒店管理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在真實職業環境中得以運用,助于學生提高酒店行業各重要崗位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養成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愛崗精神。
(二)營造真實的酒店職業環境的需要
酒店專業實訓基地盡可能貼近酒店企業第一線實際情況,創造職業真實氛圍,努力體現真實職業環境,使實訓基地具有實訓、生產、培訓三種功能,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職業環境下按照未來酒店企業的專業崗位群對基本技術技能和運營的要求,得到實際操作訓練和綜合素質培養。
(三)體現先進性的需要
酒店專業實訓基地以酒店行業最先進水平為標準,在實訓基地配備設施設備、器具、用品、教學手段方面體現都先進性。建設初始就應把握當前酒店行業發展趨勢,運用行業內所使用的現代技術、先進設備,營造具有現代企業氛圍的實訓環境,做到適當超前但留有可發展空間。
(四)具有社會開放性的需要
集實踐教學、科研、生產、社會服務和技能鑒定功能于一體。不僅可為校內學生提供酒店職業技能實訓場所,還能為社會提供其他多方面服務,承擔學生和酒店從業人員職業技能鑒定任務。同時學院已成為山東現代酒店服務大賽指定單位,實訓基地建設能夠真實展現行業標準,不僅可提供切實場地服務保障,同時也對酒店管理教育起到示范作用。
四、結束語
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更傾向于實踐,專業培養目標是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運營能力和研發能力。要培養學生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就要有大量的實踐教學,這就使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因此,實訓基地的建設在專業建設中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從建設實訓基地初始進行整體情況梳理,使其對應學生培養目標,對接課程體系,最終協同行業企業崗位技能訓練,每一個流程都將對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產生重大的影響。
作者簡介:王光?。?979.6 - -),男,漢族,主要從事酒店管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