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瑞芳
上戲的校園很小卻很美麗,校園里的建筑不高卻古香幽雅,各具特色。夜色中,上戲校園更是美如畫卷,它時常如電影膠片在我的眼前閃過,溫潤著我的心。
金秋十月,正逢國際小劇場戲劇節(jié)在上戲舉辦,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小劇場戲劇。所謂小劇場戲劇就是實驗戲劇,實驗意味著探索,意味著創(chuàng)新。無疑,這給予了我強大的心靈震撼,原來戲劇也可以如此展現(xiàn)和呈示!
充實的校園生活緩和了我的思鄉(xiāng)之情,紅樓旁不時有學校舉辦的中外著名學者免費講座和演出的告示,紅樓教室、研究生樓與創(chuàng)意學院的門前還有各類課程設置安排一覽表。上戲有個傳統(tǒng),只要你是上戲的學生,可以走進任意一間教室,按照自身愛好或所需選修各門學科,任何一位老師都會微笑著歡迎你的到來。同時,學校也為學子們科學地進行了課程設置,并安排了名師隊伍。
丁羅男老師上話劇史從來不帶講義,卻能將劇情、年代、背景、人物、結構及其主旨思想等娓娓道來,并根據編導班學生的特點將劇本中的精彩場面予以剖析;曹樹鈞老師剖析《雷雨》中人物關系的糾葛、喝藥的經典情景等,讓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鎖閉式結構,亦讓我?guī)е芯康难酃馊ブ刈x并剖析古希臘戲劇與其他名著名戲;孫祖平老師講授小戲小品的寫作技巧時,同學們都很踴躍,還有許多外系的學生來蹭課;宋光祖老教授傳授戲曲寫作時,總是逐字逐句更改學生作業(yè);李建平老師結合自己多年的創(chuàng)作實踐,從導演的角度對劇本的主旨、事件、事件鏈條、沖突、人物心理、審美價值以及舞臺的假定性等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生動講解讓他的每堂課都座無虛席;吳愛麗老師的哲學與宗教課生動活潑,讓我們從亞里士多德、尼采、黑格爾、費爾巴哈等哲學先知的思辨意識方面來反思生活,獲得啟迪;戴平老師的美學課讓我們體味到當前藝術思潮的走向與創(chuàng)新……
或許老師在課堂上的一句話就能讓你幡然感悟,豁然開朗,觸動你思想深處沉睡已久或仍處于萌芽的思索,繼而文思泉涌。有的感悟可能儲蓄在你的記憶或血液之中,只要執(zhí)著,終有一天會學有所用。作為戲劇創(chuàng)作者,知識面的寬廣與淵博是非常重要的,而上戲為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是一扇打開的門,只要你熱愛便可進來,只要你愿意,在上戲天天有戲看,天天有課聽,周末也是如此。
在來上戲之前,我并沒有寫戲的經驗。學校給我們安排了具體的寫作導師,我的指導老師是戲文系主任陸軍教授和著名作家趙化南老師。在小組課上,陸老師會耐心聽取每位學生的構思,然后就情節(jié)如何展開尤其是在作品主旨與思想立意上幫助你有所提高,如我在學寫小戲《玫瑰門》的過程中,開始構思時我只想就偽劣產品予以諷刺,后在陸老師的諄諄指導下,我將主旨定位為生活的同構,對現(xiàn)代生活的一種反思,由此上升到哲理的層面。當然,我的習作難免膚淺,但這個學習的過程讓我有茅塞頓開之感。趙老師是一個非常認真又講究實效的人,他幫助我們確定選題的同時,還會留意收集素材,隨時了解每位學生的寫作進度并給予指導。
在上戲,不僅僅指導老師如此,每一位任課老師只要你拿著習作去請教,都會提出寶貴意見給予你鼓勵。
或許是因為課堂上的認真學習、導師的細心點撥,也或許是因為經典名著潛移默化的浸潤,我竟不可救藥地喜愛上了戲劇,且常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如果哪一天我虛度了光陰,毫無所獲,或者近一段時間沒有創(chuàng)作的話,我的內心就會感到愧疚。我不知道自己會在戲劇這條路上走多久,但可以肯定地說,對戲劇的熱愛將會永遠融入我的血液,影響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