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紀如澤
太空救援“戰斗種族”揭開封塵往事
文 / 紀如澤
導演:克里姆·斯彭科
主演:柳波芙·阿克肖諾娃弗拉基米爾·弗多維琴科夫巴維爾·捷列連科瑪麗亞·米羅諾娃
類型:動作 / 科幻 / 冒險
故事: 位于外太空的“禮炮7號”空間站意外與地球失去聯系,工程師維克托·阿約金和退役宇航員弗拉基米爾·費奧多羅夫臨危受命,搭乘聯盟號T-13尋找“禮炮7號”的蹤跡。當經歷宇宙空間對接、太空艙寒流、空間站失火、太陽能充電系統失靈等一系列危機準備返航之時,卻被告知空間站即將被擊落,一場更大的太空災難正在襲來……

人類在進行太空探索的過程中充滿了驚喜與驚險,眾多值得銘記的“親密接觸”并不為大眾所知。而俄羅斯災難片《太空救援》就把一段塵封已久的故事搬上銀幕,將一場驚心動魄的太空災難呈現在觀眾面前。作為2018年開年首部太空災難片,《太空救援》以冷戰后期美蘇兩國的“星球大戰”為背景,重現蘇聯“禮炮七號”空間站發生的嚴重事故。
1985年,“禮炮七號”突然和飛控中心失去了聯系,空間站隨時可能發生爆炸,損害國家形象并導致人員傷亡。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經驗豐富的蘇聯宇航員弗拉基米爾·費奧多羅夫和工程師維克托·阿約金臨危受命。面對堪稱世界航空歷史上難度最大的一次非合作對接,兩位勇敢的“太空戰士”迎難而上,在一切都是未知數的不利局面下,冒著生命危險去“搶救”這個巨大的“鋼鐵堡壘”。與亦真亦幻的好萊塢太空片相比,我們對同題材的俄羅斯電影可謂知之甚少。而作為從蘇聯時期就一直是航天領域佼佼者的“戰斗民族”,其世界一流的航天工業以及豐富的歷史經驗讓拍攝太空題材電影變得“駕輕就熟”。甚至有人笑稱,當俄羅斯人想拍太空主題科幻大片的時候,只需三步:一、造一艘火箭;二、帶著攝影機和劇組坐進去;三、升上太空開拍。雖然是戲謔調侃,但此次《太空救援》確實采用了極具特色的場景切換手法,3D視角加上巨幕的呈現效果,讓觀眾能夠以宇航員的身份去欣賞隕石、極光、海洋等空間的轉換,感受星球的運行,甚至感受到漫步太空的失重感。《太空救援》中40分鐘的零重力鏡頭都是通過特效配合掛鉤、絞盤等為本片量身訂制的器械精心制作而成的,媲美真實的拍攝效果讓觀眾仿佛穿越到了真正的星際空間。
電影采用超一流的規格以及極其震撼的視效帶我們回顧那場令人驚心動魄的太空災難。制片人謝爾蓋·塞力安諾夫在幕后花絮中表示,將這段傳奇性歷史拍成電影,過程的艱難已超出眾人的想象。作為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太空救援》與紀錄片不同,在合理呈現事件核心內容的同時還要拔高影片“真實”的感官體驗。而對于太空題材這一幾乎不可能靠實景拍攝博眼球的領域來說,如何將真實與特效更好地結合,成為影片成功與否的關鍵。
在《太空救援》的拍攝過程中,俄羅斯太空總署為拍攝提供了大量的幫助,眾多曾真正在太空中服役過的設備成為實拍道具,這是同類影片中難得的“超高規格”待遇。片方搭建出巨型攝影棚,并集結了強大的拍攝團隊,年輕的商業片導演克里姆·斯彭科將巴庫·巴庫拉德澤與謝爾蓋·塞力安諾夫等人集結到一起,自比一支戰斗力強大的隊伍。他們以“制作出一部真正的藝術作品”為目標,精心打造這部太空巨制。經歷了繁復嚴謹的拍攝過程,斯彭科笑言:“我現在感覺自己真的能駕駛飛船與空間站對接了。”他還表示,宇航員的工作遠比我們想象的艱辛,通過這次的拍攝,他受益匪淺。


片方此前發布“浩瀚”版預告片曝光了部分宇宙奇觀和一些險象環生的鏡頭。影片中宇航員駕駛的宇宙飛船和失聯的空間站狀況百出,高難度旋轉對接、突發的太空火災、出人意料的太空寒潮交錯而至,讓兩位宇航員和整個地面指揮系統“腹背受敵”。而空間站將要被擊落的消息也把兩位宇航員推入無底深淵,兩人在孤立無援的太空中求得一線生機的希望似乎越來越微小。
《太空救援》呈現了許多廣袤無垠的星際交錯的外太空美景,畫面中一身白色宇航服的宇航員以失重的狀態漂浮旋轉于外太空,給人一種滄海一粟的孤立感。據悉,《太空救援》在俄羅斯首周末票房為700萬美金,很有希望打破俄羅斯本土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那么,這樣一部精彩之作能夠博得中國觀眾的青睞嗎?